清风明月乱翻书,令人恐惧的“文字狱”

本文概要

1、大纲:了解清朝文字狱的基本情况 、清政府对文化的控制

2、时间跨度:1644年—1911年

3、重要名词:文字狱 康雍乾三朝 《明史》案 四库全书

4、重要人物:庄廷龙 戴名世 吕留良

什么是文字狱

一般来说,历代的统治者为了加强中央专制集权,都要采取文化专制政策,树立有利于自己统治的学说,排除其它学派和异端学说,禁锢人们思想尤其是针对社会知识分子,结果造成社会恐怖,文化凋敝,摧残了人才,导致文化思想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算是文化专制的源头之一。

到了清代,统治者因文人的文字犯禁或借文字罗织罪名清除异己而设置了刑狱,尤其是康雍乾三朝,针对文人尤为残酷暴虐,专称为“文字狱”。

清初文化思潮

清朝入关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强行推行满清的风俗,强迫汉族人民剃发、易服,“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引起了汉人尤其是知识分子的强烈反感。

清政府也明白剃发易服牵涉到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心理的认同,因而清代服饰制度经过了三四十年的过渡期才得以全面推行。

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不但研究中国历代学术,还针对清初社会现实提出了明确的反对君主专制的理论,倡导民族意识,提倡进步的民主思想。

很多知识分子接受他们的主张,不但不做清朝的官,显示出眷恋前朝的思想意识,还暗中参与反清复明的政治斗争。也有很多人著书立说,以文字方式表达对清政府的不满。

因而清政府一面采取怀柔措施如重开科举等手段缓和民族矛盾,一面采取严厉手段进行残酷镇压。

清朝文字狱的开端

顺治四年,一位和尚因携带一本纪录抗清人物事迹的史稿《变记》,被清兵查获,下狱一年后,流放到沈阳。

次年,又有民间书坊出版的书,所写的序文不用顺治年号,被认为是目无朝廷。由此发出规定:今后出书必须经过官方校阅,方许刊行。于是清朝任命了言论检查官,标志着中国的文字出版审查专制制度的开始,民间言论自由权受到禁锢。

《明史》案

康熙继位的第二年,有人告发浙江文人庄廷龙私自召集文人编辑《明史》。书里面有攻击清朝统治的语句,还使用了明朝的年号。于是朝廷下令,把已故的庄廷龙开棺戮尸,他的儿子和其他参与写书的、刻书的、印书的、卖书的人,都判罚了处死和充军,这个案件一共株连了七十多人。

戴名世案

1711年,有人告发翰林戴名世的文集里使用了南明永历帝的年号,并且对南明政权表示同情,表现了相当的民族意识和反清思想。

文集中详细记载明末清初的史实,或歌颂抗清义士,或表彰隐居不仕、品节高尚的志士仁人。其中《左忠毅公传》记述明末大臣左光斗的事迹,这是本件文祸的主要原因。

于是清廷把戴名世打进大牢,判了死刑。这个案件牵连到他的亲友和刻印文集的三百多人。

吕留良案

吕留良是清初一位著名的学者,参加过反清斗争,后来开私塾收学生,在教书的同时著书立说。他的书里面有反对清朝统治的言辞和内容。

雍正帝接到举报,虽然吕留良已经死了,依然不依不饶,刨坟开棺不说,还把他的后代和学生满门抄斩。读过他书的很多人也受到牵连被充军发配。

牵强附会案

还有不少案件,完全是牵强附会,上纲上线,故意挑剔文字的过错。

从书中一句诗、几个字,有人就能够挑出毛病来。如有人写:“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一把心肠论浊清”,“明日天子重相见”等句,都被认为是讽刺清朝,想恢复明朝,相关人因而被杀头治罪。

《四库全书》

到了乾隆朝,乾隆帝实施的文字狱更多达130多件,远远超过康雍年间。

同时,乾隆还组织编订的大型类书《四库全书》,虽然有功于文化古籍整理和文化传播,但在其编审过程中,把许多因为触犯清朝,赞扬明朝,寓意含混,言辞激烈的书,以及许多民间野史全部销毁,另外对于编写进书中的内容也做了相当多的删改和毁弃。

这样,有很多古代著作,后人再也无法窥其原貌了。


更多历史文章,请持续关注公众号 “云竹文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清风明月乱翻书,令人恐惧的“文字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