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

      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说到: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这是最近在看的书,早上醒来接着阅读映入眼帘的一段话,联想到昨天刚刚结束的阅卷和学生的考试,颇多感触。

        以往考试第一科一定是考语文,并且一鼓作气,连着三天就考完。但这次很奇怪,第一天第一科考的是化学,语文下午考,考了一天竟然过周末,让学生歇两天然后回来接着两天考剩余的科目。记得监考的时候,学生在我面前哀嚎:为什么一上来就考化学?瞬间绝望!语文怎么调到下午?先考语文,至少还有点安慰,认识还会写呀。我的回答是:只有这样,才能让你们充分体会什么叫“死去活来”。等到周一回来接着考的时候,学生又说:物理和生物竟然一天考,真是一次让我绝望至死。考吧,还不连着三天考完,把我们摁进水里,喘不过气来,放出来透口气,接着摁进去。我笑着说:这样你就有“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勇气面对考试,考一天歇两天,考两天就放假,才能真正体会“劫后逢生”的巨大喜悦。

      昨日阅卷,知道语文的基准分,看到了学生五花八门极为奇葩的答案,听着参与阅卷老师的戏谑之语:难为学生每一道题都写那么多,老师分都掏出来了就是送不出去。估计整体分高不了,那么我带的学生也好不到哪里去。

        然后想起学校给老师定的指标,虽然我一直不明白所谓的双达标怎么计算,但不管怎样,考量一个老师能力的时候,评定一个学期教学成果的依据,似乎也就这次区里的统考了。同理,学生,家长也会特别在意这次的考试分数。这既是学生的催命符,也是压在老师身上的巨石。记得考前复习的时候,一男生说:要是没考好,我爸妈答应我的手机就没戏了!

        今天,经过一学期紧张学习和考试的孩子已经开始在家休息了,或大放松玩手机电脑,或还在睡梦中准备睡到自然醒,或习惯性醒来,和同学相约出去玩……在分数没有出来前的父母孩子之间的蜜月期。

        网络段子劝诫:分数出来之时,要控制好自己的洪荒之力,要明白孩子不好,也是随你。不要用考试分数作为限制剥夺孩子的依据。

        作为已经跳出考试只为旁观者的成人的老师和家长,尚且那么在意分数,那么正身处其中的学生又怎么会不看重,哪怕成绩不好的学生。既然是考试,那就必然有考得好的,也有考得不好的。考得好的扬眉吐气,考得不好的垂头丧气。这个世上真的有擅长考试和学习的人。常常听自家孩子说起班里一些极为刻苦却成绩不见起色的事,学生本来已经很压抑了,喘不过一口气来,忧伤得不得了,回家父母再给点气,这日子更加难过了。孩子多么想暂时放松一下,忘掉一切,从头再来。但父母往往因为孩子考得不好,出于着急或者惩罚的目的,给孩子增加任务,禁止电视和手机,准备让孩子在假期继续加油,不得片刻歇息。

        初三第一个学期,我和我家孩子曾经有过一次极为激烈的冲突:因为电脑。为此我差点砸了电脑,孩子也有生以来第一次对我怒目相向,握紧拳头,大叫了一声,甚至怒极举起了凳子。当时我真的是伤心、震惊、难过、不可理解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耳畔回荡着他的那一声大叫,眼前浮现着他举起凳子满脸通红的脸,离开他房间的我极为无措无力地坐在客厅,想想自己作为老师,作为家长竟然因为电脑的事和孩子闹到这个地步,当时我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哭,第一次像个家庭妇女一样坐在那自顾自地絮絮叨叨地边说边哭,不停地责备自己:我怎么会养出这样的孩子,因为父母的管教,竟然和父母怒目相向还想大动干戈。我真的是怒极了伤心极了失望透顶,那一刻真的有失败透顶以致万念俱灰的感觉。孩子也在房间里无声无息的落泪,他基于什么原因不明。不过唯一能感受的就是持续一周的冷战,他用行动表示的抗议和道歉:每天的事情都自己完成,不用我喊。例如收拾碗筷,遵从惯例完成一切我要求的事情。我本来特别生气,很想扔一张饭卡给他,然后自己回北京的家,让他彻底体会一切都靠自己打点,充分享受没人监管的绝对自由自在的生活。但确实做不到,毕竟初三是孩子比较重要的时期,放手不管就会毁了孩子。在冷战的一周时间,我也不断反思自己:为什么会矛盾激激化到这种地步?是我管得太多太紧?过于频繁的干涉让孩子不堪其扰?我的要求与孩子的目标不同步?和孩子沟通应该如何表达?学习与娱乐之间的协调?关注分数与教育做人之间关系?如何让孩子理解父母的付出但不会不堪重负?……那一段时间,我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想,我的教育到底哪里出问题了,以致孩子爆发出来。因为他一直不用我操心,学习、生活,成绩很好,待人有礼貌,算得上是一个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也就是那一次,我第一次意识到:分数真的不是唯一。不会做人,不懂得珍惜感恩,不理解别人的付出,再高的分数都为零。过后我特意写了一封长信给他,既为自己那天摔iPad的举动道歉,也为那天发生在我们之间的事情做了分析。然后坐在一起讨论怎么解决手机电脑的问题,最终达成共识:他学会自律,我适当监管。让他在父母的适当有度的监管自由中,学会独立自主地管理安排自己的一切,学会承担自己行为发生后带来的一切后果。

        现在他读的是全寄宿学校,不存在手机电脑等问题,当他提出带学校不准看的课外书进校园的时候,我应允了。因为他说:我能做到课堂上全神贯注地盯着老师学,抓紧所有课堂上的时间完成一切任务。再不让我空余时间看看书非得疯了。我中午打睡觉铃时可以看二十多分钟,洗澡课的时候可以看几十分钟,晚三的时候可以看……每月放假的两天,一本书也不背回家,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玩手机看电视留意新闻。哪怕回学校就考试。因为我真的是在庆幸,我家孩子已经很不错了,在这么高强度管理的学校,自己能够调控,成绩也还不错,心态也很好,第一次体验这种生活,从来没有抱怨要求,每次都能以调侃的方式和我谈学校的一切事情。我会想现在的高中生作业那么多,学习那么紧,多少孩子用了吃奶的力气,因为各种原因,成绩还上不去,结果还要面对老师的批评,家长的嘲讽,同学的冷淡……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十多年,日复一日,每天两头不见天日,你说可怕不可怕?但没有办法只能慢慢熬下去,更何况还有一个高考这个终极大限在等待。在这样的青春期,在这样的压力之下,手机确实成了孩子放松的唯一渠道和方式,如果被堵塞,真的很可能会激化矛盾。

          就像现在,我开始可以用比较宽容的信任的心态对待孩子玩手机,相信他能有节制能理解。毕竟他要为自己的梦想奔跑。

          估计所有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我从来没有因为分数的高低和他们发过脾气,常常和学生开玩笑的说:如果老师生气发脾气能够让你们分数提高,相信每个老师都愿意生气哪怕把自己气死。但是有用吗?更何况分数真的不是唯一,大家来学校除了学习知识更主要是学会做人。如果大家换一个角度来面对学校,你会发现,在学校学习的时候恰恰是最好的培养磨炼自己一切的时候:根本都听不懂,还要被迫坐在教室里什么都不准做地听着天书一般的课程,这不是培养了你耐受力忍耐力吗?不是让你学会如何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事和人的能力吗?每天在固定的时间里做着被别人要求的事情,不是在培养你做事有计划的能力?每天都早起晚睡,每天都要重复着,不是在培养你如何面对单调乏味还辛苦生活的能力吗?努力付出了且没有如期的回报但你还在努力,不是在培养你百折不挠不放弃的品质吗?考不好被各种批各种虐你还坚强地活着没有去寻死觅活,不是让你拥有了一颗强大的内心吗……这样一想,分数真的就不是唯一的在学校学习中所能收获的。

        再过两天,学生的手册就会到手,分数,好看的不好看都会赫然在目,让我们都换个角度来对待它,至少不要因为一个分数成为酿成家庭大战的导火索或引发家庭悲剧的根源。

      作为家长要给孩子希望,让孩子知道,无论如何,都是他们一转身就能看见的那个人。只是一场考试,只是一个分数,愿所有的孩子好好珍惜自己,李白都说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努力地活着,认真地学着,活出自己本来的样子,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不只是考试的那些,就能感受生活的美好了。

          我家孩子还有二十天才放假,还有一次考试,然后还要根据几次考试进行班级调整,上周临走前和孩子说了一段话:生命很短暂,重要的是是否是自己喜欢的事,是否真正付出过,不让自己遗憾即可。

你可能感兴趣的:(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