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字的“秘密”:
一共三个“口”,
第一个“口”是“乱吃”,
第二个“口”是“傻喝”,
第三个“口”是“瞎吸”,
日积月累、堆积成“山”,自然就成了“癌”!
这其中,“乱吃”导致了多种癌症的发生。
如果,可以“吃好”,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离癌症远一点。
提醒:这4类食物,忍着不吃,你也会离癌远一些。
第一类:含有苯并芘的食物
藏身处:高温油炸、熏烤等食品。
油炸、熏烤食物,会产生大量的苯并芘,是常见的致癌物之一。
由五个苯环组成的苯并芘,因发现早且致癌性强,被选为多环芳烃的代表。
因此,这类食物,虽然美味,但是不可多食,切莫贪嘴,给身体增加负担。
第二类:含黄曲霉毒素的食物
藏身处:发霉的食物、发苦的坚果、过期的食用油、劣质的芝麻酱、花生酱、小作坊的自榨油。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毒性是砒霜的68倍,氰化钾的10倍。
一旦吃了被黄曲霉污染的食物,十分容易诱发肝癌。
生活中,一些发霉坏掉的食物,最好丢掉,千万别舍不得。
第三类:含亚硝胺的食物
藏身处:剩饭剩菜、咸菜等腌制品
亚硝胺类化合物,是一类很强的致癌物,在100多种亚硝胺中,有十几种引起多种动物食管癌。
绿叶蔬菜类的剩菜,常常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在胃里与蛋白质相遇,会产生致癌物质亚硝胺。
此外,咸菜、酱菜等,也要少吃,最好远离,这类食物中也都含有亚硝胺。
如果,要吃咸菜,一定要吃腌透了的咸菜,并且不可多吃,不可经常吃。
第四类:烫口食物
来源:砂锅、麻辣火锅、热饮等。
国人吃饭讲究“趁热吃”,但是,绝对不能“烫口吃”。
超过60℃的食物,容易烫伤食道黏膜,长期反复地烫伤,就会引起食道恶变,形成食道癌。
过烫的食物,还会对胃黏膜造成损害,导致萎缩性胃炎等,反复受到不良刺激,最后引发癌变。
入口食物,最好不要超过60℃,切记。
癌症有“前兆”,牢记“五字诀”
癌症的早期发现,对于治疗,有着重大的意义。
牢记癌症信号““五字诀”,早发现,早治疗。
第一字:“血”
即:异常出血。
不明原因鼻出血,警惕鼻咽癌、血液病等。
咳血、痰中带血,警惕肺癌。尿血,警惕膀胱癌、肾癌。
大便带血,警惕结直肠癌。乳头出血,警惕乳腺癌或乳腺导管肿瘤。
绝经后阴道出血,警惕宫颈癌。
第二字:“块”
即:异常肿块。
身体浅表部位,出现经久不消,或短时间内增大的肿块,及时就医检查。
第三字:“痛”
即:疼痛。
长期、持续加重的疼痛,都可能是癌症的早期信号:剧烈头痛;颈部疼痛、压迫感;胸骨后灼烧感,咽东西疼痛等。
第四字:“烧”
即:发烧。
持续发烧,尤其是低热,儿童要警惕血液系统肿瘤,成人要警惕肝癌、肾癌等肿瘤的可能。
第五字:“减”
即:体重减轻。
短期内体重不明原因减轻,并且,呈进行性下降(排除甲亢、糖尿病),有可能是肿瘤,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
预防癌症,做好这几点:
1、多喝茶,少烟酒
每天,喝4-5杯茶,能将癌症风险降低40%。
部分研究证明,无论哪种茶叶,都有一定的抗癌效果。
生活中,养成喝茶,代替抽烟喝酒的习惯,对抗癌症,十分有益。
绿茶,未经发酵,天然成份较高,能降低乳腺、前列腺、肺部、口腔、膀胱、结肠、胃、胰腺等多种肿瘤发生的危险性。
蒲公英根红茶,入胃经,具有“天然抗生素”之效,不仅可消胃炎,止胃痛,还可杀灭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被认定为一级致癌物,是唯一被确认与癌症有关的细菌,约78%的胃癌和它有关。
及时杀灭幽门螺杆菌,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可大大降低罹患胃癌的概率。
黄兰菊根茶,含有多糖、菊粉等,可改善肠道环境,有助于预防结肠癌。
菊粉,被称为“益生素”,可起到增加肠道的有益菌,并且,抑制有害菌的作用,还有助于抑制脂肪吸收,增进有害物质的排出。
用其泡水喝,对结肠炎有很好的效果,并且,有助于肠道排毒,预防肠癌的发生。
2、多休息,少熬夜
英国科学癌症研究中心,研究1000余名,35~50岁癌症患者病例发现,99.3%的人常年熬夜。
医学研究表明,熬夜的人,比睡眠正常的人,更容易患上癌症。
以胰腺癌为例,经常熬夜的人,发病率,要比一般人高出3倍多。
此外,还要研究表明,长期夜间倒班,会引起乳腺癌、前列腺癌发病率增加。
所以,一定要注意,避免熬夜,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并且,要知道,睡觉时间比睡觉时长,更重要。
晚上十一点前,一定要进入睡眠状态,切莫超过12点入睡。
3、多走路,少久坐
久坐,与癌症等14种重大疾病有关。
如果每天坐6小时以上,过早死亡的风险,比每日坐不到3小时的人升高19%。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研究发现:久坐1小时≈抽两根烟≈减寿22分钟。
生活中,要注意,减少久坐的时间,适当的增加运动。
“走路,可看作治疗癌症的特效药!”
走路,是简单有效的运动方式之一。
每天,坚持行走1英里,在20分钟内走完,对乳腺癌、前列腺癌、肠癌的治疗都有明显益处,最高可降50%死亡风险。
每周运动5天,每天30分钟以上,对于健康,预防疾病,十分有益。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