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个月钱为什么都不够花?

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很多人都开始摩拳擦掌,提前列好了购买清单,而当人们正因为自己又省了多少钱沾沾自喜的时候,商家也在电脑屏幕后面乐开了花。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商家是利用了我们的什么心理来消费他们商品的。

现在柠檬先提出一个假设。

假设你在逛购物软件的时候一眼相中了两家店里同样一件衣服,一家店标价160元,需要加付十元运费,另一家店170元包邮,相比之下,你更能接受哪一家呢?

事实证明,大多数人更倾向于接受无运费的那一家,总觉得那样自己的心理会舒服些。

其实这就是商家的一种销售策略,巧妙地利用了消费者的损失规避心理,自己既没损失什么,又让买家开开心心地下了单。

1

在心理学上呢,损失规避的意思就是相同的一样东西,人们失去它所经历的痛苦要大于得到它所带来的快乐,这是一种对损失更敏感的心理状态,在上面的例子中,就是人们多付十元运费的不满远远强于享受包邮的快乐,甚至还有研究显示,损失一件东西的负效用是得到的正效用的2.5倍。

除此之外,商家惯用的伎俩还有以换购代替打折,在消费者眼里,能够用旧物品抵现金实在是太划算了,比起打折实在好太多,但却常常会出现抵扣价格不等于市价的情况,这一点往往会被忽视。

2

相信大家都在大街上被塞过传单或是小广告什么的,某店进店即享受7折优惠,看到这样的内容,正在发愁吃什么的你是不是会觉得进去看看也无妨呢?

相反的,若是你在一家店吃饭,付完钱后商家送了你一张抵用券,说可以下次来用,可你下次真的会用吗?怕是回到家就不知道塞到哪儿去了吧。

这些都是商家利用大家的损失规避心理所实施的营销策略,很不幸的我们常常会入套。

过分关注失去,却忽视了得到的我们,在看待事物的时候会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在决策的时候就会有不一样的情况出现。

3

这就引出了柠檬想给大家提的一个建议,针对我们的损失规避心理,不妨试一试换位法,也就是把自己代入不同甚至是相反的情形中考虑后再做出决定。

举个例子,一般来说,捡到100元的你会觉得很高兴,可之后又丢失了100元,你就会觉得很愤怒,根据损失规避心理,愤怒值大于高兴值,你的情绪会是消极的。

这时候就该换位法发挥作用了,同样是100元,先丢失再捡回,是不是高兴值会大于愤怒值,是不是压根就毫无损失,这样一来,平衡了丢失的愤怒感与拾回的兴奋感,对你的影响也就不会偏向哪部分了。

有些时候,在得失的天平上,倾向了哪一方,都会有麻烦出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每个月钱为什么都不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