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幼孩子学习的第一性原理

这段时间,和一些家长聊英语启蒙,都有一个共通的话题,孩子的英语学了很久很深入,越学越难,就是不能输出,然后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日益下降,家长也很着急。

我很为这些孩子和家长可惜,毕竟付出那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投入,而其中最大的成本却是孩子对于学习的探索与自我的信心。

图片发自App


01 孩子失败的围棋学习

我其实也做过类似的事情,不管是做奖励积分制度,还是强迫威胁,我都在哥哥身上有做过尝试。但如果孩子没有内驱力,家长再用劲推,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之火也会有奄奄一息的可能。

哥哥从中班开始学围棋,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都特别强。低幼孩子的围棋培训,目前已经完全职业化,以打比赛快速升级为目的,全程走在一条快速生产线上。

上课~做题~上网打比赛~实战晋升打比赛,孩子的很多个假期都泡在了围棋馆和比赛现场,而在家里又要和孩子软磨硬泡、威逼利诱。

哥哥在大班终于晋升到了业余一段,但对于围棋的兴趣基本消磨殆尽。

围棋,本身来说,是非常好的脑力运动,我爷爷甚至是围棋一辈子的痴迷爱好者。甚至围棋对于哥哥后来的数学思维学习,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当时学围棋,纯碎是功利地赶进度,一天网上两局棋,一局40分钟左右,对幼儿园的孩子是非常非常艰难的。这并不是因兴趣而生的同频博弈,而仅仅因为要晋级才要去做的强迫性工作。

低幼孩子的学习,如果缺乏亲子链接的互动和滋养,会很难进行下去。孩子各种专业学习的起步,一定在于父母的深度影响。

图片发自App


02 那学习的第一性原理,到底是什么?

孩子们为了什么会努力去学习,会自发去学习?

我和那些学英语学了好几年,也学到一定难度的家长聊天,通常会问到几个问题:

1/英语学习有没有开始输出

2/是否可以日常英语交流

3/是否可以举一反三

通常来说,孩子在英语启蒙半年~一年之后,会逐渐开始英语输出,从跟读,到蹦单词,日常对话,但很重要的点,是孩子乐于用英语交流,而家长也可以很好地回应这种交流。

英语输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本身的语言发育能力有早有晚,孩子从听到说,需要一个足够质量和数量的输入过程。

但是0-6岁的孩子,会有与生俱来对于环境的吸收性心智, 也就是在输入足够长的时间,孩子可能会偶尔做整段的输出。如同妹妹在24个月以后,陆续会唱很多英语童谣,尤其是妈妈会唱的那些,还有诸如绘本唱歌版输出,如《Go away, Mr. Wolf》《Five Little Monkeys》等等。

我和同年龄孩子的父母交流,很多这个年龄的孩子都可以做到在足够量的磨耳朵之后,整段输出。

但这个时候,其实她并不确切了解某个词汇/词组的意思和实际运用,也不会特别有兴趣来背单词。父母就需要上场了!

比如《Go away, Mr. Wolf》,我们会玩一些关门的情景游戏,玩得high了,发现妹妹就开始自己玩换词,比如Go away Mommy, 甚至中英文夹杂,其实没有关系,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对于词汇/词组的应用又进了一步。而孩子也会乐于在这种游戏的氛围中来享受语言的美妙之处。

《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很多小朋友都非常喜欢, 妹妹也是。在对绘本基本掌握之后,我们可以尝试把一些童谣加进去,比如针对Sheep那一页,加入《Baa Baa Black Sheep》《Old Macdolno had a farm》等经典童谣,拓展阅读《Polar Bear, Polar Bear, What do you hear?》, 孩子很快就会有兴趣在日常开始和父母进行关联句型的问答。

图片发自App


同时系统课程与分级阅读也是必不可少,非常推荐企鹅英语与Raz分级阅读配合。

举一个RAZ AA中的一本《big》
a big tree, a big house, a big dog~
在生活中和孩子看到啥说啥
a big car, a big door, a big window...
把汽车零部件都给拆一遍,是不是很好玩?

在做了很多的英语童谣、英语绘本特别零碎的学习之后,孩子非常需要一根强有力的主线把整个英语学习串联起来,查漏补缺,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就如同前几天和一个宝妈聊天所讲的,

英语和中文一样,
就是一种实用的语言,
孩子不应该仅仅用英文去讲故事,
而是用英文去学习全科,
去深度地触摸这个世界。

低幼孩子的学习,
父母并不需要全程陪同
但也需要学习如何去引导孩子,
举一反三,让知识在日常中应用起来,
从而真正内化。

低幼孩子学习的第一性原理,
是亲子链接的互动应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低幼孩子学习的第一性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