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土壤水文模型

水均衡模型

水均衡模型是一种用于描述系统中水分平衡的数学模型。这样的模型通常考虑了水的输入、输出和储存,以便更好地了解系统中水分的动态变化。
一个简单的水平衡模型可以用以下方程表示:
P = E T + R + Δ S P=ET+R+ΔS P=ET+R+ΔS
其中:

  • P代表降水量(Precipitation),
  • ET代表蒸发量(Evapotranspiration),
  • R代表径流量(Runoff),
  • ΔS 代表储水量的变化。

这个方程表示,系统中的降水等于蒸发、径流以及储水量的变化之和。这是一个简化的表达式,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比如地下水交换、人类活动对水分平衡的影响等。

零通量面模型

零通量面法用于测定地下水的补给量。当降水入渗使包气带内非饱和水的含量有一定的增加,整个非饱和带剖面上含水量的增大量可以用中子水分仪测得;非饱和带内水分增量的再分配受土壤水势差异的分配,在零通量面以上的非饱和带水消耗于蒸发而逐渐减少,在零通量面以下的非饱和带水消耗于补给地下水,零通量面的深度处水分的通量为零,非饱和带的土壤水势由负压计测定。由此可知:根据负压计测得的水势在剖面上的数值、中子水分仪测得的非饱和带剖面上的含水量的变化,可以计算地下水的补给量。
常用土壤水文模型_第1张图片
式中:q(z1),q(z2)为通过z1,z2断面的土壤水分通量;θ为土壤含水量。

van Genuchten土壤持水曲线模型(VG模型)

水分持留曲线描述土壤含水量θ和土壤水势ψ之间的关系。不同类型土壤的水分持留曲线都是特异的,因此该曲线也被叫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常用土壤水文模型_第2张图片
image.png
式中:θs为饱和含水率;θr为凋萎系数;Ks为饱和水力传导度;Se为有效饱和度;α为与土壤平均孔隙半径有关的参数;n为曲线形状参数,m=1-1/n;l为是与孔隙连通性有关的参数,在多数土壤中取值为0.5。
常用土壤水文模型_第3张图片

土壤水分运动模型

土壤水分运动可以用Richards方程来表征。一维垂直方向Richards方程表达式如下:
常用土壤水文模型_第4张图片
式中t为时间;z为垂向空间坐标,向上为正;h为压力水头;K为水力传导系数;S为源汇项,即单位时间内根系从单位体积土壤中吸收的水量。

根系吸水模型

常用Feddes模型来表示根系吸水。
image.png
式中:Sa(z)是深度z处实际的根吸水量,Tp是植物潜在的蒸腾量;β(z)表示根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函数,是一个相对值,其满足:
常用土壤水文模型_第5张图片
式中:ΩR代表整个根区;R(z)代表深度z处的根长密度。
常用土壤水文模型_第6张图片
不同的根长密度分布函数
α[h(z)]是指无量纲的水分胁迫指数(也称土壤水势响应函数),代表深度z处的水分胁迫指数,和根区土壤的水势有关,0≤α[h(z)]≤1。α[h(z)] = 0 时表明根对水分的吸收速率为0,α[h(z)] = 1时表明根对水分的吸收速率达到潜在的最大值。
常用土壤水文模型_第7张图片
h1表示饱和土壤中的厌氧点水势(水势一般为0),h2是氧气胁迫的临界水势,h3是水分胁迫的临界水势,h4表示植物萎蔫点的水势。在区间[h2,h3]之间,根对水分的吸收速率达到潜在的最大值。在区间(h1,h2)和(h3,h4)之间根对水分的吸水速率线性降低,这种变化分别是受到氧气胁迫和水分胁迫而产生的。当h≤h4和h≥h1时根对水分的吸收速率为0。该模型的关键在于确定h2和h3的大小,这两个数值随着植物的类型和土壤质地的不同将发生变化,h2的取值一般接近于0,而h3的取值与植物的蒸腾速率有关,h3high和h3low分别代表植物蒸腾速率高和低时的h3取值。
常用土壤水文模型_第8张图片
土壤水势响应函数

蒸散发模型

蒸散发包括植物蒸腾和土壤蒸发。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比较容易获取的数据为蒸散量。
T p = E t − E s Tp=Et-Es Tp=EtEs
式中:Tp为潜在蒸腾量,Et为潜在蒸散量,Es为土壤潜在蒸发量。
潜在蒸散量Et可以由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
常用土壤水文模型_第9张图片
上式中,Rn为太阳净辐射; e s e_s es e a e_a ea分别为饱和水汽压和实际水汽压; Δ \Delta Δ为饱和蒸汽-温度曲线斜率;γ为湿度常数;Cp为空气比热; ρ a ρ_a ρa为空气密度; r a r_a ra为水热转移的空气动力阻力; r s r_s rs为表面阻力;G为土壤热通量。
获得潜在蒸散量后,潜在蒸腾量和潜在蒸发量可由Beer定律进行分割:
T p = E t ⋅ [ 1 − e x p ( − k ⋅ L A I ) ] = E t ⋅ S C F E s = E t ⋅ e x p ( − k ⋅ L A I ) = E t ( 1 − S C F ) T_p=E_t·[1-exp(-k·LAI)]=E_t·S_{CF}\\ E_s=E_t·exp(-k·LAI)=E_t(1-S_{CF}) Tp=Et[1exp(kLAI)]=EtSCFEs=Etexp(kLAI)=Et(1SCF)
式中,Et、Tp、Es分别为潜在蒸散量、潜在蒸腾量和潜在蒸发量;LAI为叶面积指数; S C F S_{CF} SCF为土壤覆盖比例;k为冠层消光系数,取决于太阳角度、植被类型及叶片空间分布特征(通常介于0.5-0.75)。

你可能感兴趣的:(笔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