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链路层

目录

1.以太网

2.数据帧格式


1.以太网

以太网横跨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其实这两个严格来说也是不分家了,需要对物理层操作往往需要软件来操作,这里的软件就是数据链路层.

" 以太网 " 不是一种具体的网络,而是一种技术标准;既包含了数据链路层的内容,也包含了
一些物理层的内容。例如:规定了网络拓扑结构,访问控制方式,传输速率等;
例如以太网中的网线必须使用双绞线;传输速率有 10M 100M 1000M 等;
以太网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局域网技术;和以太网并列的还有令牌环网,无线 LAN

数据链路层引入了另一套地址体系,陈为"mac地址"/物理地址

2.数据帧格式

数据链路层_第1张图片

目的地址/源地址:mac地址,是六个字节的地址,在每一个设备出场的时候网卡里就有自己的mac地址.IP地址和mac地址是两套不同的地址体系,它们是两组不同的人做的.现在都会使用.

MAC地址一般是16进制表示

帧协议类型字段有三种值,分别对应IP、ARP、RARP;
帧末尾是CRC校验码

ARP是让路由器在内部建立了一个结构 类似于哈希表通过IP地址转换到MAC地址,而RARP是通过MAC地址转化到IP地址

以太网数据帧的载荷部分是有长度要求的,最短是46字节,最长的1500字节,46字节是因为ARP是46字节,1500字节是因为硬件限制了.只能这么大 这个被称之为MTU

IP数据报的拆包组包是因为MTU限制的,而不是自身的64kb限制

IP地址侧重于全局转发 查询路由表,从起点到终点这整个转发过程,通过IP地址负责完成(查询路由表,通过IP地址)

而且MAC地址侧重于局部转 即两个设备之间的转发.

IP地址是动态的,而MAC地址是静态的.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去一个地方 从西安到杭州

西安-武汉-成都-苏州-杭州

从西安到杭州 这段全局是由网络层来统筹规划的,自然是使用的IP地址

即 源IP 西安  目的IP 杭州

而中间的各个节点,就是由数据链路层来负责,比如西安-武汉

就是源MAC地址 西安-目的MAC 地址 武汉  武汉-成都  源MAC地址 武汉-目的MAC 地址 成都

成都-苏州 源MAC地址 成都-目的MAC 地址 苏州  苏州-杭州  源MAC地址 苏州-目的MAC 地址 杭州 (这些的源IP和目的IP都没有改变 是  西安-杭州)

这一套流程下来,就完成了数据传递的过程,每一层所负责的都不一样.共同合作完成了我们的目标.

IP地址是统筹规划的,而MAC地址是只负责相邻两个设备之间的传输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络,linux,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