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红尘中,你我皆是小孩

看完了这本书,总感觉要写点什么,但是打开电脑建立文档之后,却卡住了……

这本书是大冰的第六个女儿了,除了名字不同之外,风格依旧,故事却似乎更长了。读书的过程断断续续,读完了整本书,我几乎已经想不起书的前两个故事讲的是什么了,于是又往前翻了翻。

一直在寻出路的瓶罐,迫于生计,执着于出路,两个最好的朋友没了之后,他带着他们的梦想继续起航,却到底不知道什么样的才算是出路。大冰在故事的最后引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在夹缝中生存的人们,除了乐天命、听天命似乎也没有别的出路了。只是总觉得心里闷闷的,似乎故事不应该就这样结束,像我们看过和读过的励志剧和书一样,本应该有个华丽的转折,却这样归于平凡。但事实是,平凡的人生哪有那么多的转折,有哪里那么多的机会给你转折。

至于大冰和大松这对兄弟,“没头脑”和“不高兴”,不说了,能说出来的只有羡慕,羡慕他们的意气相投,羡慕他们的豪情万丈,羡慕他们的不相离弃。总之,黄昏尽头,有个人知你、陪你的感觉很幸福。

天津往事里记了一个平凡的小姑娘,可能也有大冰对那段过往的怀念。那个小姑娘平淡而纯真,认真而善良,只是总是不说再见的分别最令人遗憾,最后也只是不相见,然后形同陌路,就像后面的道歉感谢信一样,就算两个人曾经情谊深厚,也经不住人心人事的变化万千。总有些深情厚谊在经过了时间的发酵后变的尴尬,退也不是,进也不是。

继台北爸爸之后的台北儿子,虽只是同一个人换了一种身份,但欢乐却换成了一种心酸。阿宏的一生似乎有明显的阶段,前一段是黑社会,中间一段是鬼马爸爸教育儿子,后一段是鬼马儿子拯救自己的父亲,未来一段可能是鬼马爷爷拐带孙子。现代社会对孝道的鼓吹也不是一两天了,只是孝道的含义却很难被参透,人们要么是不管不问的“不孝”,要么是言听计从的“愚孝”,却很少合乎时宜的“纯孝”。我们无法替别人设身处地,只能做好自己。

客家姑娘采和妹妹樱桃的故事很相似,两个倔强的姑娘四处漂泊。自小就被遗弃,一个一直在寻找爱,一个一直在寻找家。只是采似乎是一种更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方式,像一颗被石头压住的小草努力地向上寻找阳光,樱桃则似乎更偏向于一种无能为力的向前,像被生活压迫的抬不起头的农夫一般。可是无论生活多艰难,她们都没有放弃心中的善良和纯真,也没放弃寻找爱和家。也是因为对那种温暖太过渴望,所以一个错信了“弟弟”,一个丢了工作,但是还好,她们最后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道光。采有了自己的孩子,樱桃有了自己的家。

凡人列传里讲了老潘和婷婷的故事,讲了梁叔,讲了大冰自己被老潘借走的一直没还的20000块钱……讲了一群普通人帮助另一群人的故事,他们心怀悲悯,做善事却不求闻于人。患抑郁症的婷婷在付出中解救了自己,一直宣称养牛的梁叔确实很多公益项目的最大援助者,大冰被老潘借去的20000块钱替非洲孩子换了球鞋。

从前读大冰的书,只觉得他讲的故事很励志又很传奇,所以不理解他为什么说自己悲观,还说“人生底色是悲凉然”,读完这本《小孩》似乎有些理解了。也许是见多了普通人的悲欢离合,越来越懂得人活一世的艰辛,也越来越明白人生只有一次,许多遗憾无从弥补,许多痛苦无从缓解,生而为人能做的也只是微渺。

所谓积极的悲观主义者,用最大的心力力所能及的去做事,减少遗憾和痛苦。大冰的书都很厚,拿在手里很厚重,同时又很薄,因为还不足以讲完他的故事。

说书人,你继续说吧,我会继续听,或许有一天我也可以做一个像你一样的说书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万千红尘中,你我皆是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