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时代,用户的时代

  在美国西雅图亚马逊总部的普通会议室里,人们会发现,并不太大的会议室总会摆放着一张椅子,长久以来都没有人坐过这张椅子。贝索斯称:“空椅子其实象征着一种理念,那就是,在会议中,最重要的人并不在场,他就是用户。”

  1伟大,是怎样熬出来的

  美国太平洋西海岸城市西雅图,这里是高科技企业的聚集地。亚马逊总部就矗立在华盛顿湖的岸边。令人奇怪的是在这家美国最大的电商公司里,人们在天花板上安装了一个又一个的大门,或许它是在悄悄地提醒着人们记住那样一个历史时刻。

  1995年7月16日,一张由门板临时拼成的工作台,三位员工和一台电脑,就是在这样一个简陋的车库里,古巴裔美国人杰夫·贝索斯搭建起一家名叫亚马逊的网站。

  不过,这家日后闻名遐迩的企业当时未免太过寒酸,不但老板要亲自打包,而且连个像样的包装台都没有。至今,贝索斯都对打包的细节记忆深刻,“我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和几个员工跪在坚硬的地板上打包,膝盖都快疼死了。我说我们需要护膝。我的一个同事说,杰夫,我们不需要护膝,我们需要包装台”。

  杰夫·贝索斯的起步境况还不算是最坏的。作为中国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的双重拓荒者,马云的起步更为艰难,未来的不确定性也更大。

  1995年的秋天,小个子马云出现在西雅图湿漉漉的街头。因为一笔失败的生意,他来到西雅图寻求帮助。

  1964年,马云出生于杭州一个普通家庭。经过三次高考,在20岁那年才考入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毕业后,他进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做英语老师。

  做英语老师期间,他成立了杭州第一家外文翻译社,接了一些外贸单位的翻译活儿。虽然没挣到多少钱,马云的翻译社在杭州却小有名气。1995年,浙江省交通厅和美国产生一笔债务,“杭州英语最棒”的马云被委托去催讨这笔债务。

  结果,债务没追回,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的马云,却在西雅图发现了改变他一生的互联网。回忆当年,马云表示:“我当年学英语,没有想到后来英文帮了我的大忙。”

  在朋友家中的电脑上,马云第一次接触到了电子商务:

  “我把我杭州的翻译社的那个公司做一个网页,然后放在上面看看,我记得九点钟我们挂上去,12点钟,因为我们去西雅图去逛了,突然我朋友就说,马云,你来看,5封Email,来自美国的、日本的,还有德国的,他说这是我们在互联网上看到的第一家来自中国公司的网站,你在哪儿,想跟你谈谈,我那时感觉到,这东西可能将来有戏。”

  对互联网技术一无所知的马云却相信这个新鲜事物将会让他的事业芝麻开门,回国后马云创立了自己的公司——阿里巴巴。

  不到20年的时间,亚马逊和阿里巴巴这两家曾经籍籍无名的企业,经过快速发展与扩张,已成为全球电子商务的标杆。

  贝索斯和马云终于从渺小、平庸熬成了伟大和卓越。当然,其间必定经历了诸多一言难尽的辗转与坎坷。不过,抽丝剥茧,发现这些纷繁复杂的商业经历背后,也有着共通之处——对市场常识的坚持,视用户为上帝。

  2 指尖上的商机

  亚马逊与阿里巴巴在商业中的意气风发,只是电子商务备受全球消费者青睐的缩影。商业格局中的大红大紫,无不是幕后普通生活与故事支撑着的台前风光。

  河南女生吴绗菲2014年即将大学毕业,在首都她找到了一份难得的实习机会。陌生的城市,喧嚣的人群,生活的压力,让第一次来到大城市的小吴倍感焦虑。有了互联网的定位服务,她在工作地附近顺利租到了便宜的房子。

  家住加州的弗洛瑞斯,16岁时因为违章开车,被父亲惩罚不能再碰车。23岁生日时,父亲决定把爱车作为礼物送给儿子。但是这辆1961年产的福特需要更换火花塞。在互联网上,弗洛瑞斯找到了在商场里早已绝迹的古董配件。

  深圳的石孝,是一名钢琴调音师。由于先天性视力残疾,他的生活充满了磕磕绊绊。依靠无障碍信息的帮助,电脑和智能手机充当了他的眼睛。在互联网上他了解世界,结交朋友,喜欢听电影的他,还用手机团购了一张电影票。

  ……

  喧嚣热闹的电子商务,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正如《创业家》杂志总编辑兼社长牛文文的感慨,“互联网改变了人类的几乎所有的生活方式的侧面,你能想见的人类的交易、阅读、交友、理财、婚姻,你能想见的生活方式的某个层面都可能被移动互联网或者互联网颠覆掉”。

    颠覆,带来的不仅是破坏,还有创新。沃尔玛全球电子商务业务部门CEO尼尔·阿什(Neil Ashe)一语中的,“对于每一个使用者来说,重点不是使用了互联网、电子商务,也不是可以在网上买到什么,而是带来的无限可能,是人们的期望。因为整个世界都在我的手指上,这是前所未有的”。

巨大的市场增长空间,也在吸引着竞争对手蜂拥而至。从1995年到2000年,全球共有2000多万个电子商务公司的域名被注册。

电子商务自诞生之日就明白这样的商业法则:能否在这块被互联网推平的战场上存活下来,取决于他们能够吸引到多少用户,又能留住他们多久。

今天的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商品。用户从下订单到最后收货,甚至能够在短短三个小时内完成。电子商务正在迅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2012年的中国,参与网上购物的用户已经超过了2亿人,交易额达到了1.3万亿元人民币。而驱动网购由时髦走向大众,由将信将疑到深入人心的背后,是中外电商为了争夺用户爆发的一场又一场生死大战。

3 亚马逊智斗沃尔玛

      1998年,在西雅图的一家咖啡馆中,贝索斯秘密会见了一位来自肯塔基的客人。布拉德·斯通是《彭博商业周刊》的资深记者,他这样评价那次尴尬的会面。“航空公司把客人的行李给弄丢了,因此他从宾馆前台借了一件外套和一条领带。亚马逊创始人在聊天时,一激动把一整杯咖啡洒在了客人借来的夹克上。”

贝索斯的这位客人叫达尔泽尔,他被美国媒体评为IT业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在咖啡馆里,贝索斯试图说服这位来自沃尔玛的物流专家,加盟亚马逊。

      1997年底,亚马逊的网上书店能为读者提供超过310万种图书的选择,如果你愿意,甚至可以将一整座图书馆的所有馆藏轻易收入一张巴掌大的设备里——Kindle。良好的口碑已经让亚马逊拥有了150万的忠诚用户。

贝索斯并不满足于仅仅当一家网上书店的“店长”,当亚马逊开始规划下一步战略时,贝索斯的回答让所有的员工震惊,“亚马逊要进入一切零售领域”。竞争不可避免地开始了,因为在那里还有一位老国王——沃尔玛。

对于亚马逊,沃尔玛的身份复杂多变,它是亚马逊强大的竞争者,又是成长路上的“特殊导师”,为亚马逊的快速成长提供养分。

50多年前,沃尔玛在美国阿肯色州西北部成立,当时只是个小商店。沃尔玛的目的是让人们以别处没有的低廉价格购买到商品。这奠定了沃尔玛的基础,使它能够帮人们省钱、更好地生活、购买到以前无法买到的商品。

  低价一直是沃尔玛在美国市场崛起的利器,但是亚马逊的价格更低。真正让亚马逊担忧的是沃尔玛遍布城乡的实体超市,在美国每户家庭周边的20千米范围内,就会有一家沃尔玛超市。每个周末一家人去沃尔玛超市采购,已经成为美国人的习惯。美国人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沃尔玛了。

  1998年,沃尔玛的营业额是1180亿美元,利润超过40亿。此时亚马逊实际上还处于盈利前的烧钱阶段。为了抵消沃尔玛实体超市的竞争优势,贝索斯当务之急是要把商品放在离用户足够近的仓库里,这样亚马逊就能在跨越4个时区的美国大陆上,确保用户能在2天内收到网购的商品。

  贝索斯需要建立世界上效率最高的配送中心,这本是对手沃尔玛的强项所在。为了使供货系统更加高效和准确,沃尔玛甚至花费巨资建立了卫星通讯网络系统。贝索斯在成功说服达尔泽尔加入亚马逊后,又先后招揽了十多位沃尔玛的物流专家。

  面对亚马逊的咄咄逼人,零售巨人沃尔玛坐不住了。1998年一张法院的传票就被放上了贝索斯的桌头。沃尔玛指控亚马逊窃取了自己的核心商业机密。

  1998年,沃尔玛的利润已经超过40亿美元,这是亚马逊全年销售额的7倍,很明显这场大战的对手并不在同一个级别上。

  几天来贝索斯一直把自己关在书房,酝酿着如何还击眼前这个不可战胜的巨人。在亚马逊庞大的图书数据库中,贝索斯搜出了所有有关沃尔玛的书目,最后他买下了其中的三本书。在一本由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撰写的自传《富甲美国》中,贝索斯找到了零售巨人的软肋。在这本自传中,沃尔玛的创始人多次说,自己是多么喜欢从竞争对手那里获得新鲜血液。

  贝索斯告诉律师把这些材料用到法庭抗辩的文件里,于是沃尔玛屈服了,两家公司达成了庭外和解。一年后,贝索斯在美国建起了5个巨型的高科技仓库,亚马逊的库存和分销的能力因此增加了十倍。今天亚马逊不仅仅是世界上最大的网上书店,也是美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

  没有土地,也几乎没有什么其他财产的亚马逊,之所以能从一家不起眼的创业公司迅速成长,在于它生逢其时,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更在于它对用户体验的偏执。这种不可思议的偏执,使得它牢牢地保持着与用户足够的黏度,并最终成为电子商务领域的巨无霸。

  4 淘宝恶战eBay

  和亚马逊悦耳的铃声相比,阿里巴巴庆祝订单成功的方式显得更加热闹——敲响办公室的大鼓。通过为中小企业用户提供互联网交易服务,阿里巴巴蒸蒸日上,但是到了2003年,马云开始有了越来越强烈的危机感。

  这一年美国电商巨头eBay通过收购一家名叫易趣的中国电商后,一举占领了中国90%个人用户的电商市场,这头猛兽随时可能杀入到自己的领地。马云决定率先在敌人的地盘动手,因为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2003年4月,在杭州城这个名叫湖畔花园的居民小区,马云悄悄创立了一个新公司来和eBay争夺个人用户,这就是淘宝网。用当时的主要负责人柴栋的话来讲“看看当时的投入,你就知道那时淘宝还是试验品”。许多淘宝元老对淘宝网最初的回忆都是暗淡的,“淘宝看起来很像一个条件不是很好的大网吧,有些员工的面试甚至就是在电梯间面试的”。

  2003年,非典狂扫全中国,淘宝网正生于这场瘟疫之中,它成功解决了无法出门的用户如何购物的大难题,这时网上购物成为一种最安全的购物方式。

  新网站淘宝急需打开市场知名度,但是一个意想不到的状况出现了。拿淘宝网总负责人张宇的话说就是,“我们有预算,但是钱花不出去。因为新浪、网易他们都被买断了,我们就不能花钱。对手也做得比较狠,把我们逼到了角落里”。

  张宇所说的“对手”是全球电子商务的巨人——eBay。其实,2003年的淘宝网将eBay称作对手是有些一厢情愿的。当时的eBay在全球拥有2亿的注册用户,在高调拿下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法国、韩国市场之后,它又瞄准了中国。

  2002年,eBay以收购易趣网33%股份的形式进入中国,成为踏入中国的第一家外国电子商务公司。eBay之所以如此钟情于中国市场,源自总裁惠特曼对中国电子商务前景的美好展望。她表示:“2007年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将是全球平均速度的四倍,随着本地贸易以及海外贸易的不断增大,未来的10~15年间,中国将成为eBay全球最大的市场。”

  在中国,eBay巨无霸的气质一览无余。惠特曼对中国的承诺是“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多少就给多少”。2004年,eBay宣布将投放1亿美元的经费来推广易趣。

  一开始,eBay并未把淘宝网放在眼里,或者压根不知道淘宝网的存在。发生在eBay和阿里巴巴之间的比拼,被马云本人称为“这是一场蚂蚁对大象的战斗”。当然,大象是eBay,蚂蚁是阿里巴巴。

  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竞争,但马云知道eBay也不是无懈可击,“eBay是大海中的鲨鱼,我是扬子江中的扬子鳄,现在是大海中的鲨鱼游到扬子江中来了。”

  eBay的不幸,首先来自于它对网络拍卖的执著。此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刚刚进入到第25个年头,拍卖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用户来说还相当陌生。《财经》杂志执行主编何刚认为,“eBay来到中国太早,而当时的中国并不存在支撑其生存的网络环境”。最直观的例子是马云和他的同事做的一个实验。他们七个人每个人回家找四件商品,发现这些家居常用商品拿到网上卖竟然都很难。

  更令中国用户望而却步的是,eBay的服务是要收费的。根据售卖商品的不同,卖家每上线一件商品,需要交纳1到8元不等的登录费,而在成功达成每笔交易后,还需要交纳最高交易额2%的服务费。马云要颠覆的正是eBay的这套游戏规则。

  马云的对手是eBay的CEO惠特曼,此前所有的商业常识都告诉这位哈佛商学院的优等生,公司必须盈利才能生存。即使作为消费者,消费起免费的午餐来也并不心安理得。学者荆林波分析称,“我们作为一个消费者,公平而言,虽然我们都知道快的服务和免费的服务好,但天下掉馅饼这个是不应该的,我们都应该为服务付费”。

  淘宝还没有盈利,而免费只能让窟窿越来越大。信心满满的惠特曼甚至公开声称淘宝不可能活过18个月。

  然而比起短期盈利,马云更为看重的是未来用户数量的增加。只要拥有了足够多的用户,淘宝就有翻盘的可能,他说:“我们是看十年以后的中国,eBay看的是两三年的中国,甚至看当年的中国。eBay对当季比较关心,对下个月很关心,我们那时候觉得两三年内的中国,电子商务不可能起来,必须考虑十年八年以后的发展,所以大家在这有个差异。”

  原当当网首席运营官黄若一语中的,“因为这个时代,最贵的是用户”。2006年前后的中国C2C市场远非该不该收费,而是怎么让用户尽可能多起来,用俗话来说,还没学会走呢,就想飞,异想天开,因此,广积粮、高筑墙才是当务之急。

  很显然,跟试图通过收购易趣来中国坐享其成的eBay相比,本土电商马云更懂得中国。

  马云的“倒立”,还表现在营销的另辟蹊径上。既然阳关大道被堵死了,索性走走羊肠小道。淘宝走的是群众路线,推广地点侧重论坛和中小型网站,淘宝内部称之为“农村包围城市”。通过发动各个论坛有影响的发言者为淘宝呐喊,不断制造话题,积累了一批稳定和热情的早期用户。以至于连一些门户网站,也忍不住对这个在网络农村搅起营销风浪的淘宝刮目相看。

  易趣后台很硬,有一个不怕花钱的“富爸爸”。他们争夺客户的方式就是砸钱做广告,不断地更放广告,可悲的是,这种烧钱式的广告,并没有培养多少忠实的易趣粉丝。

  在电子商务的早期,安全问题一直是制约网络交易的最大瓶颈。在虚拟的网络环境里,用户只能看见商品的图片和文字信息,却不知道卖家真实的信用情况,整个网上交易面临很大的风险。用户担心,在网上购物,支付后能不能顺利收到货或者产品的质量是否可以保障。

  马云决定要抢在eBay在中国动作之前,推出自己的网络安全支付工具——支付宝。支付宝公司的首席架构师程立认为,支付宝大大提高了交易的安全性,“支付宝有一个担保账户,来管理这些资金。当买家钱付到支付宝之后,支付宝会通知卖家,买家钱已经付了,你可以给买家发货。买家收到货之后,确认这个货是跟商品的描述是相符的,这个时候他再确认,拿钱来给卖家,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交易这个过程变得是安全的”。

  支付宝的横空出世,打消了消费者的顾虑,有些网购达人通过支付宝交易的金额达到数万元甚至更多。到2013年,支付宝的用户规模已经超过3亿,一年通过支付宝交易的资金达到上万亿元。

  谁也不知eBay的反应为什么会如此迟缓,直到2005年,惠特曼才匆忙带着贝宝赶到上海,亲自督战。但是支付宝早已在中国市场站稳了脚跟。

  到2006年,淘宝用户超过了3000万,市场份额比eBay的两倍还多。流失的用户一去不返,也让eBay不得不退出了中国网络零售市场。

  5 企鹅也凶猛

  与eBay的战斗胜负已定,但马云并没有心情来回味成功的喜悦。

  从2006年5月10日开始,马云一直如坐针毡,因为淘宝网正遭遇用户铺天盖地的抗议与指责,甚至约定要在6月1日公开开展抗议活动。

  用户抗议的是淘宝推出的一项名叫“招财进宝”的活动。这个活动使得那些愿意付费的卖家,能将自己的商品放在淘宝更加有利的位置。依靠免费战略打败了eBay的淘宝却公然开始收费了,用户纷纷质疑马云背弃了淘宝三年免费的承诺。

  此时,淘宝网也满腹委屈。张宇辩解道,“招财进宝”只是淘宝网生存模式的一种探索,淘宝网依然坚持免费模式,“我们确实是对所有的人都免费,我们也需要生存下来,我们也要探索,各种各样我们可以生存下来的模式”。

  5月31日凌晨,马云以“风清扬”的ID在淘宝论坛发表署名文章“拥抱变化”,希望能获得用户的理解——

  没想到这事搞得这么大,我觉得我们确实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好,产品本身也还不够完善,沟通也不对,我在这里再次向大家表示深深的歉意。

  面对各种无法控制的变化,真正的创业者必须懂得用乐观和主动的心态去拥抱变化!当然变化往往是痛苦的,但机会却往往在适应变化的痛苦中获得!

  但是愤怒的用户并不买账。作为淘宝的老用户,中国网商联盟王先标说出了部分用户的心声,他认为用户的这次抗议是对利益的捍卫,“淘宝有40万家店铺,我们不能允许淘宝拿着这40万人的利益一意孤行”。

  擅长从商业文明等形而上且宏大视角切入的马云,坚持强调,“招财进宝”只是一个理念,是为了规范淘宝网这个庞大繁芜的市场,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实现优胜劣汰,让好的商品优胜劣汰。而用户根本不理会马云的“良苦用心”,他们在愤怒中只看到了霸权、失信等一系列商业污点。

  淘宝自诞生以来最大的一次危机正在快速发酵。

  2006年6月1日,杭州阳光明媚,而马云的心跌到了谷底。从零点开始,超过三万名淘宝网用户如约开始了自己的抗议活动。他们从支付宝取走了所有存款,从淘宝网下架正在出售的商品。

  用户倒戈,对于电商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对此,黄若深有感触:“就是说任何一个平台,其实你是靠服务吸引了无数买家、维持了无数卖家生存,所以这个平台最大的噩梦是什么?突然有一天人家不跟你做生意了。就是突然间所有人说我今天不开张了,不做生意了,你这个平台就一点价值都没有。”

  此时最让马云揪心的不是用户的网上罢市,而是一只来自本土的企鹅——腾讯。2006年的中国,超过2亿的用户通过腾讯的QQ软件在网上聊天。电子商务如火如荼,也让巨无霸腾讯看到了商机,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和腾讯电商控股公司CEO吴霄光认为,腾讯具备与电子商务完美嫁接的潜质,“随着用户花越来越多的时间在QQ,我们也发现,我们还是可以不断地延伸这个平台,除了娱乐服务以外,生活化服务也是一个重要的市场。就是进入到电子商务这个领域”。

  就在淘宝用户群情激昂的节骨眼上,在腾讯新开张的拍拍网上,一项针对淘宝的“蚂蚁搬家”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拍拍网的运营模式几乎和淘宝一模一样,但是马化腾承诺将免费进行到底,来吸引淘宝商家的入驻。

  “蚂蚁搬家”对马云的威胁比用户的抗议更大。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提醒电商,互联网的便捷性大大削弱了电商与客户之间的黏性,“对消费者来讲,在互联网上是高度游离的,消费者的选择权随时随地地掌握在消费者自己的手里面”。而且,用户“倒戈”无需大动干戈,只需动动鼠标,用黄若的话来说,“电商对于所有的消费者来讲都是等距离的,就是每一个电商公司,给你的距离就是一个鼠标的距离”。

  下午两点钟,随着抗议活动愈演愈烈,马云将决定权交还给了用户,通过投票来决定“招财进宝”项目的生死。10天过后,30万淘宝卖家中61%支持废除

“招财进宝”,而这距离淘宝开始收费,仅仅一个月时间。

  对此,淘宝网亦百感交集。投票结束的时候,这些七尺男儿竟泪湿眼眶。电商希望能获得忠诚的用户,但忠诚本身就是一种交易。只有电商首先做出承诺,并且恪守承诺,才能换来用户的信任。

  淘宝承诺继续免费,也让拍拍网失去了赶超的机会。

  腾讯电商控股公司CEO吴宵光并不掩饰拍拍网的高度复制性,“你要想刻意地说你跟别人不一样的话,反而有可能让你牺牲了用户的价值,有些东西,用户的需求,你绕不开,你应该去做同质化的竞争”。

  黄若指出,缺乏创新是拍拍网的软肋,“他们不温不火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从一个创新的角度,寻找一个新的行业格局的角度,而只是跟着淘宝走亦步亦趋。我觉得这种我还是很相信一句话叫开局决定结局”。

  在淘宝与腾讯缠斗之时,其他对手并没有放慢追赶的脚步。从北京中关村脱颖而出的读书网,2010年网上销售额突破了100亿元大关。在沃尔玛的支持下,1号店每月用户增长超过了20%。2013年初,eBay又杀马回来,战略投资深圳本地电商走秀网。

  而更加现实的挑战来自移动端,诞生才两年的手机微信,迅速吸引了4亿用户,它甚至改变了用户使用手机的姿势。随着微信开始涉足电商,腾讯收购易迅网,马化腾又一次让马云不安起来。

  上一轮的电商大战硝烟还未散去,新一轮争夺用户的竞争,又在一个全新的维度上拉开了帷幕。


作者:吴晓波

你可能感兴趣的:(电商时代,用户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