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和没教一个样

《小学数学新课标教学新实践》课程第一次预习作业我一直不知道从何下笔。先来看一下要求:

第一次预习材料:阅读《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第一部分

第一次作业:在教学或听课过程中,偶尔会遭遇教和没教一个样的课,用叙事的方式描述出来,尝试做出自己的解读:为什么教和没教一个样?(选择一节课进行叙述)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第一部分内容,我已阅读过。为了完成这一次作业,我又反复翻阅了几遍这部分内容,并没有找到跟作业主题联系比较紧密的点。如何把预习任务和预习作业联系起来?找不到切入口。干脆就用这一部分里面提到的一个课例"大数的读法"来当素材,完成这次作业。

大数的读法,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单元的内容。这节课我上过,也听过一些老师上过。

一般流程是先复习旧知识。出示一些数据,先让学生读一些信息,再抽象出数的读法,让学生想一想,万以内数怎么读?

学生说出方法后,教师再通过谈话引出课题:在生活中,还有比万更大的数,这样的数又怎么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

接下去就是借助分级,教亿以内数的读法。再让学生练习巩固,拓展一下。

按这个流程来教,学生一般都能学会大数的读法。

我曾听过一位老师上这节课,他并没有按这个流程教,而是给予一个大问题:"比万更大的数怎么读?"再提供一张问题串组成的学习单:

①写出2496的读法。

②24960000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书上是怎样读的,哪种简便?再用这种方法读一读。

③比较2496与24960000在数位上的区别?在读法上的联系与区别?

④试读:3080000 40500000 

⑤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⑥在读含有两级的数时,有什么好方法能读得又快又准吗?

给出这些问题后,教师并没有教,而是让学生自学,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并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进行全班汇报。而是让他们把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这些问题再拿到全班讨论。

过后用一些习题进行测试时,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完成。测试的结果甚至比教师教的效果还好。

不知这样的例子能否说明教和不教一个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和没教一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