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有多少人一边感动,一边继续让父母失望

在《你好,李焕英》中,贾晓玲的妈妈李焕英从一个青春少女到满脸沧桑的中年妇女,其实心中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女儿能不能给她长回脸,让她从心底高兴起来。

讲真,贾晓玲从小就不是个让父母省心的孩子,李焕英真是为她操碎了心,直到出了车祸,贾晓玲也没能真正让妈妈真正高兴一次。

所以,才有了穿越到1981年,贾晓玲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妈妈高兴起来,弥补之前的遗憾。

整部电影笑点不断,也很能打动观众的泪点,引起观众的共鸣,在电影院散场之后,确实看到不少人眼含热泪,情绪有些小激动。

网上说,有不少人看了电影之后,都给妈妈打了电话,叙说对妈妈的思念和感恩。

但是,现实中更多的是,很多人一边感动着,一边继续让父母不高兴。

其中,有学习不肯上进的学生,有荒废大学时光,一心享乐和游戏的年轻人,还有工作普普通通,只想躺平啃老的打工人,还有更多掏空了父母一辈子积蓄,才能成家的人,靠着父母才能抚养第三代的人。

每个人都会说,希望能让父母高兴,但是说得容易,做起来却并不容易。

感动是一回事,行动则是另一回事。

这种激烈的情绪起伏,观影时的感动,并不能持久,也很难让人通过一部电影就瞬间成长起来。

该让父母操心的,还会继续让父母操碎了心,该让父母承担的责任和压力,一份也不会少。

子欲养而亲不待,那也得子女有出息了才行,否则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现实中,很多人养活自己都难,或者是收入只够小家庭的支出,哪里有能力去反哺父母呢?

《你好,李焕英》确实拍得很好,配得上高口碑,但那只是出息了的贾玲对母亲的独白,这样的故事让无数旁观者感动。

但除了感动,我们更需要的是行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好,李焕英》,有多少人一边感动,一边继续让父母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