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打卡第11天

第11天阅读《今天怎样做教师》

案例74,案例75

笔记

老师和家长实际上是在互相指望,都想让别人替自己解决问题,结果双方都落了空,而您“中枪”更多,因为学生都知道老师比家长好欺负。


反思

跟家长沟通,他们一张嘴就是孩子在家不听话,就听老师的,老师的话一句顶家长十句,孩子就交给老师了,该打打该骂骂。听这样的话也很无奈。我们老师的权利和威力有点夸大了。

我也做过越界的事,为了表达老师的爱心和责任心,经常跟家长说,学生就像我的孩子,我对学生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所做的都是为他们好,一样的严格要求,一样的关心,可是,人家的孩子就是人家的孩子,还真不一样,有的学生毛病太多,自己做的再多再累,也还是原地踏步。

我同样也很纠结,作为班主任,如果在学校只管教学,不尽可能去了解学生的原生家庭教育环境,家长的基本情况,处理问题时就像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一样,治疗效果不好,会反复,可是,一旦深入调查研究学生北背后的原因,肯定会牵扯到家长和家庭的复杂矛盾,知道了,好为人师的我们又觉得像救世主,不能“见死不救”,有时言语间就有了许多指导和建议,指导对了,是碰巧了,指导错了,恐怕就是一场事故或一次教训了。

我从我的工作经历中筛选出一个正例一个反例。

正例:2009--2015,这6年里,带了一个班,从一年级一直跟到六年级,中间班级学生调整过两次,但大多数都是自己教过的学生,班级管理比较顺。其中一个学生的父母在医院工作说话做事都很严谨,负责,对孩子的教育很上心。从一年级开始就跟我沟通的较多,她想多了解孩子在校表现,我也尽可能在课堂内外多关注,观察孩子的学习状态和表现,及时传达给她,这样孩子的学习表现越来越好,家长也很感激老师。即使是后来这个孩子上初中,高中,现在孩子上大学了,他的妈妈还一直跟我聊天,说说大儿子的学习状态,二宝的早教问题,希望从我这里得到一些建议和安慰,我也没有客气,就经常开导开导她,成了很好的朋友。

反例

同样还是这一个班级里,有个学生的家长都在深圳打工做废品收购生意,打拼多年有钱了,可是两个儿子太小,留给年迈的外爷看管,孩子就是留守儿童了,我教的是她的二儿子,因为孩子的父亲是我老公的同学,就多关心关心,孩子妈妈觉得老师很负责很认真,很开心,同时产生了依赖心理,很多事情都让我做,帮孩子买好书,买学习机,解答数学题,讲英语试卷,经常打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而且不论时候,每次打电话都很长时间不挂断,小孩子的事没问几句,就扯闲篇,我也不好意思不配合,当时是我太照顾别人的心情了。慢慢,我觉得有点尴尬了,一看到她的号码,心里就紧张,不接她电话,她会生气,闹得不愉快,后来我直接说了自己的想法,我当时都气哭了,好难堪的样子!委婉的拒绝她,如果有事打电话,没事就别打扰,她孩子不跟我上学,才慢慢不联系了。现在想想,是我没有原则的惯家长,家长远在外地,想寻找一个人代替她来照顾自己的孩子,像抓住救星一样啥都指望老师,如果我有点边界意识,都不会弄得这么尴尬收场。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打卡第1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