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思考:实现双赢思维的五个核心点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作者讲到:“双赢的原则是所有人际交往的基础。”双赢思维包括五个独立的核心点:其中“双赢品德”是基础,接着建立起“双赢关系”,由此衍生出“双赢协议”,而双赢协议需要“双赢体系(结构)”作为培育环境,通过双赢的“双赢过程”来完成。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能用赢/输或输/赢的手段达到双赢的目的。

我们今天以书中的讲解为基础,来依次分析这五个核心点的内容。

第一个核心点“双赢品德”,其中包含三个基本特征,即诚信、成熟和知足。在前面的习惯中我们把诚信定义为我们的价值观,习惯一、二、三教育我们要养成并保持诚信的品德。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明确的价值观,就能积极主动地以此为核心行事,信守承诺。这样我们就能够逐渐培养起自我意识和独立意志。我们只有真正了解“赢”的含义,以及它与我们内心价值观的一致性,我们才能做到真正的“赢”。拥有诚信的基础,双赢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赢”。

成熟是敢做敢为与善解人意之间的一种平衡。在书中作者分享到赫兰德·萨克森年教授经多年研究得出:“成熟就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信念的同时又能体谅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只有自信、勇敢、善解人意、坚定与温和并重的成熟,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双赢。

知足,即相信这个世界上资源足够充足,人人有份。见得别人好,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修养。富足的心态源自厚实的个人价值观和安全感,知足的人相信世间有足够的资源,人人得以分享,因此不怕与人共享,从而开启了自己的无限可能性,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创造出更加和谐宽广的相处环境。

第二个核心点“双赢关系”是以“双赢品德”为基础才能建立和维护的。双赢的精髓就是信用,即人际关系中的情感账户。没有信用,我们最多只能妥协;缺乏信用,我们就无法开诚布公,彼此学习,互相交流和发挥创造性了。

若情感账户储蓄充足,那么信用就不再是问题,已经投入的情感可以让人与人之间相知相敬,可以全神贯注于问题本身,而不是性格或立场。当双方彼此信任,才能够坦诚相待,不管看法是否一致,都可以平心静气的聆听对方的观点,找出第三条让大家都受益的方式。

第三个核心点“双赢协议”建立在“双赢关系”的基础上,只有确定了“双赢关系”,才能够来进行协议的步骤,去说明双赢的定义与方向。在书中作者介绍到,这种协议有时会被称为“绩效协议”或“合作协议”。这种协议让纵向交往转为水平交往,从属关系转为合作关系,上级监督转为自我监督。

在双赢协议中,对以下五个要素一定要有明确的规定:

预期结果:确认目标和时间限制,方法不计;

指导方针:确认实现目标的原则、方针和行为限度;

可用资源:包括人力、财力、技术或者组织资源;

任务考核:建立业绩评估标准和时间;

奖惩制度:根据任务考核确定奖惩。

这五个要素对双赢协议有重要意义,只有双方理解并认同这五点,才能够在实施过程中有所依据,有所考量。

第四个核心点“双赢体系(结构)”主要讲的是工作中的双赢只能存在于体系健全的组织机构中。在双赢体系中赋予个人明确的任务,说明预期结果、指导原则和可用资源,个人要对结果负责,并完成自我评估。双赢体系是双赢协议的根基,双赢体系要为双赢协议创造有利的环境,我们才能在工作中实现真正的双赢。

第五个核心点“双赢过程”,作者史帝芬•柯维介绍了四个步骤来帮助我们更好的完成双赢过程,即:“第一,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真正理解对方的想法、需要和顾虑,甚至要比对方理解得更透彻;第二,认清主要问题和顾虑(而非立场);第三,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第四,找到实现这种结果的各种可能和可行的途径。”

只有按照这四个步骤去实践,才能在人际交往中践行“双赢过程”,与家人或工作伙伴实现更好的双赢。让每一个人有发言的权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赢。

双赢并不是性格魅力的技巧,而是我们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种模式。双赢来自诚信、成熟和知足的人格,是高度互信的结果;它体现在能有效阐明并管理人们的期望和成就的协议中;在起支持作用的双赢体系里蓬勃生长;经由必要的双赢过程来实现。

本文参考书单:《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史蒂芬 • 柯维

你可能感兴趣的:(微思考:实现双赢思维的五个核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