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教后


《落花生》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重点讲了“议花生”。于是在讲课时把重点放在 文章的十到十三段——“父亲与我的对话”,和学生们共同探讨、交流、感悟,有一定的效果,还有些疑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解:

1.抓重点句子理解。父亲笔下的苹果、桃子、石榴是怎样的?花生又是怎样的?启发学生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物喻人。作者借助落花生比喻哪一类人?也就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一类人具备着落花生的这种精神?大多学生能想到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们,比如环卫工人、医生、老师、边防战士、消防队员(有孩子提到电影《烈火英雄》)交警……(那么苹果、桃子、石榴是什么样的人呢?是演员、明星吗?)


2.抓重要的段落仔细品读。因为这篇课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里面蕴含很深的道理。“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也必须挖起来才知道。”作者是想对比说明落花生没有努力去炫耀自我,而是默默地生长,在地下结果,把果子埋在地下,却是在默默地贡献。苹果、桃子石榴在生长的同时由于其颜色、芳香吸引了羡慕的目光,也就炫耀了自我,炫耀自我是一种自我欲望的满足,也就是说苹果等满足自我的欲望。

(但我想,虽然它们长在枝头,但还是有果实的,对人类的作用一点也不逊于花生,悬在枝上颜色好看只是上天赋予它的生长方式,这并非它们自我的错误观念,难道这世上不需要内外兼优的人吗?尽管我这样想,可我课堂上却丝毫不敢大胆的让学生讲到这一点,怕的就是违背了课堂的真正目标和打乱教学的设计。)

3、抓关键词语的理解。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上。”“印”说明印象深刻,牢牢记住终生不忘;“记”把事物保持在头脑里,只是记住。

4.课后小练笔的落实。学习“借物喻人”写法,写一个片段,学习《落花生》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的一面,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表达方法,透过比较、比喻等修辞手法去写作,一举两得,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在学习中运用。




今天继续讲解《落花生》,正好翻到去年的教学反思,才发现有很多问题是我想多了,是我没有用心去读课本,去看教学参考,只凭自己的感受,凭想当然去教学。

做苹果,石榴那样的人,有好看又有用不好吗?其实花生那样的人生,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在这个世界上,有人像太阳那样光芒四射,有人像林中的小树那样静立不动,有人像大海那样深沉,有人像山泉那样清明,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做人,一定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深藏地下默默无闻是大部分人的生命价值;花图锦簇,令人艳羡的人同样可以实现人生的价值,各有各的存在价值。做花生就默默奉献;做桃李,就尽情绽放都为人们奉献着不同的精彩!

你可能感兴趣的:(《落花生》教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