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400:定价的趣事

王煜全讲了一个故事,是北京大学社会学家刘德寰分享的故事。

我们现在都知道一个定价的技巧,比如2000块的手机不卖2000而是卖1999,因为大家会觉得是1000多块钱而不是2000。但是不是所有场景下的定价都使用这个伎俩呢?

刘教授自己做了个实验。他在服装市场租了几个摊位卖衣服。按上面的道理60块钱的牛仔裤卖59会比较合适。但实验结果却不是。分析下用户的心理。59块钱的牛仔裤,用户还是会认为是60,然后按照拦腰一刀还价,就是30。

如果是58块呢?用户会觉得是50多块而不是60块,所以是抹掉零头后再拦腰一刀,就是25。58和59差一块钱,但用户的心理价位就差了5块。

进一步,如果是57块呢?用户就有点懵了。高不成低不就,他会觉得你的定价是合理的,不应该拦腰砍,所以他采取的策略是抹掉零头,报50块。

如此看来,如果想卖更贵,不是卖59,而是卖57。

当然,在信息不对称而且能还价的情况下可能如此,如果不是这种场景,用户的心理恐怕又不一样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 400:定价的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