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里的故事是什么样的?

你心里的故事是什么样的?

(以下一大段都是摘自罗辑思维,后面是我个人的补充)

心理学家丹.麦克亚当斯说, 人格其实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 是基本特质, 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内向外向这个层次的人格。

事实上, 我们所做的一些心理测试,包括星座的理解, 都是在基本特质这个层次上的。

第二个层次, 是个性化的应对方式

比如我们的目标,防御机制, 信仰, 我们在人生某个阶段的生活任务和中心。 这是我们为了扮演好我们现在的角色,完成我们现阶段的人生任务所发展出来的人格特质。

第三个层次,也是人格最核心的层次, 是人生故事。

麦克亚当斯说, 我们在不停地把过去,现在和未来重新编制成一个前后连贯, 生动的个人故事。而人生故事使我们把自己和别人区分开来最重要的特质, 也是人格最重要的因素。

故事还影响了我们怎么看待现在, 怎么预测将来。

有时候我们心里的故事,比现实还要牢固。

“挽救式”和“污染式”的人生故事

麦克亚当斯说,面对挫折,我们通常会有两类故事, 一类是“挽救式”的故事。

在这类故事里,我们通常有一个糟糕的开头, 会遇到各种困境,但随着我们的不断努力和探索, 会不断走出这些困境, 过去的纠结可豁然开朗,即使痛苦无法彻底消除,我们也会积极地接受, 去获得内心的安宁。

如果你心里的故事是这样一种挽救式的故事,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你自然就会预测, 你会逐渐走出困境,从中学习到你需要的人生智慧。这个故事原型会启动你的行动。

图片发自App


另一类,是“污染式”的故事。

最开始的时候,你的生活还不错,但是现实会逐渐把原先不错的生活打破。 你会遇到各种麻烦, 这个困难就像污染源一样, 会不断污染你原先的生活。你对此却无能为力,一步错步步错, 最终在悔恨中怀念过去。

如果你心里的故事是这种污染式的故事, 当你在顺境的时候,你就会担心好日子长不了,会有糟糕的事情来终结这一切, 所以不管好好享受。

而你遇到逆境的时候, 你就会想:我命中早已注定的倒霉事果然来了。而转变所带来的焦虑和迷茫都会变成证明“我很无能”的线索。这时候, 你很容易陷入到悲观和沮丧当中。

改变人生故事

怎么从污染式的故事变成挽救式的故事呢?

我想说的是, 故事并不是外在于我们的, 我们也没办法根据它是否有好处来随意捏造故事。 但是, 我们可以重新赋予故事的意义, 把它变成另一个故事。

当然前提是, 这个讲故事的人本身也得相信这个故事。

图片发自App


在这里我想补充一下我自己对挽救式的故事的理解。

我自己认为我的故事是属于挽救式故事, 我相信, 遇到不好的状况时, 经过一番努力, 我会好起来。身体生病了是这样, 工作中遇到困难了是这样, 生活中遇到困难了是这样, 婚姻出现麻烦了是这样~~ 所有的事情都会好起来, 这是我心里的故事。

我不知道我是怎么样形成的这种挽救式故事, 我想跟我从小接受的教育, 听到的故事, 看过的电视剧,电影是有关系的。

从小我们看的电视节目,电影,包括童话故事,历史故事,几乎都是属于挽救式的故事。绝大多数的结局都是圆满的,过程都是艰辛的。这在潜意识里给我们塑造了一种挽救式的故事。因此也就难怪所有的电视电影童话都以从此公主与王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来结尾。从以上心理学家所说的第三层次的人格, 人生故事来说, 这样圆满的结局是有它深刻的教育意义的。

因此我们不要只顾着批评, 电视的结局又是个圆满, 落入俗套。实际上以这样圆满,美好来结尾,对广大的观众是有这种积极的潜意识塑造的作用的。这让人们相信通过努力会获得美好,在深层意识里行程一种像心理学家说的挽救式的故事。这对人们平日里愿意客服种种困难来获取丰硕的果实非常有帮助。

如果大部分电视电影以悲惨结尾,即使主人翁历尽千辛万苦,结局还是什么都没收货,那么人们就不会相信努力了,就不会相信通过艰苦奋斗,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那么电视电影的这种负面效果就会引导人们在潜意识里形成污染式的故事。

因此, 当我再看到有人批评故事是以大圆满结局而落入俗套时, 我就会用这个人生故事的观点去反驳。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心里的故事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