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大脑,每天拥抱元气满满的自己

生活中,你是否常常经历这样的心塞:

晚上总有用不完的精力,夜再深也不想睡。白天却怎么都睡不醒,一工作就无精打采,喝再多咖啡都无法集中精力好好工作;

天天干着驾轻就熟的工作,却依然感到压力山大,工作效率也始终得不到提升;

白天的工作并不辛苦,晚上回家却感觉累到不行,然后瘫在沙发再也不想动弹。

面对这样的自己,你是否也深感失望,觉得自己哪哪都不行,甚至怀疑今后的人生都要黯然失色,再也没法闪闪发光了。

其实,出现这样的困扰不是你的健康出了问题,也不是你没有别人优秀,你与其他活力四射、工作积极高效的人群相比,只少了一步“赋能大脑”的差距。

也就是说,你不知道人的大脑会在每天的24小时里,有它自己的工作规律。只有懂得并利用这些规律,才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工作生活,让自己的每一天元气满满。

这不是一句信口开河的话,这就是“赋能大脑”所能达到的神奇效果。而“赋能大脑”这个词,出自于日本自主神经专家,日本东京医师会理事、医学教授小林弘幸撰写的《24小时大脑:分时段打造你的高效脑、抗压脑、幸福脑》一书。

在这本书里,作者小林弘幸以晨间、日间、晚间、夜间及周末五个不同时段切入,从脑科学角度深入探索全脑管理方法,辅以漫画加文字的形式,黑白蓝三色的治愈系搭配,形象生动地讲述了大脑在不同时段的工作规律,提供了80个切实可行的用脑方法和精力管理习惯。只要合理运用个中规律,就能轻松做到元气满满每一天了。

下面,我们就以时间为序,来依次看看这五个时段的脑力规律究竟是怎样的?以及我们在这些时段分别适合干些什么事?

晨间规律:先干最困难、最富创造性的工作

“清晨是副交感神经让位于交感神经,并让其发挥重要作用的黄金时段。”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已经把为什么将最困难、最有创造性的工作放在晨间,解释得明明白白。

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怎么回事,用一个大白话的解释,交感神经是让你兴奋活跃的,而副交感神经是让你停下来放松的。每到清晨,如果你还不赶紧让占据了一晚C位的副交感神经挪位给交感神经,这一整天都别想活力满满了。

一旦交感神经成功占位,那就赶紧抓住大脑此刻最兴奋活跃,注意力也最集中的时段,先去搞定这一天里你认为最有难度的事情。

比如,你是一个律师,今天有案子要出庭。这个时段,你就不要去做回复邮件之类的事情了,而应把上庭需要的所有资料再核查一遍,看看哪里还有没有漏洞,并把庭审中可能出现的状况在心里预演几遍,确保现场能够从容应对。

也许你会说,这些都是一天里要做的事,我就先回复邮件怎么了?当然有区别,因为出庭辩护是一项更需要深度思考和集中注意力的事情。如果在大脑状态最好的时候都不去完成它,而用在了相对简单的工作上,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

日间规律:思考性工作上午干,机械性工作下午办

通过对晨间规律的解读,我们已经了解到大脑的活跃程度、注意力集中度是随着时间流逝向后递减的。因此在日间工作时,我们才需要优先处理更加重要、也更费脑子的工作,而把那些机械重复的事情放到下午去做,这就是日间工作的规律。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一位服装设计师,那你上午最该干的事,就是进行服装设计或者对某些细节进行修正和改良。这些都是需要高度耗费脑力的事情,上午不做放到下午的话,一定会事倍功半。

到了下午,就算你主观上再不想头脑放松,交感神经也会自动进入低迷状态,让你出现精力分散、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等表现。这个时候,你就适合去做一些服装剪裁、面料选择之类不用深入思考的工作了。既不会让你太费神,效果还能很不错呢。

这就是大脑在日间的工作规律。如果你想轻松愉快地完成每一天的工作任务,就得去适应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工作节奏,才能帮你干活不累、生活有滋有味。

晚间规律:从回家开始,主动调整睡前习惯

“从晚上22:00到凌晨2:00,这时占据大脑主导地位的,是副交感神经系统。所以,这个时段是我们调整身心的最佳时段。”

也就是说,如果你是晚上22:00睡觉,那么从这个时间往前倒推4个小时,在18:00--22:00之间,就是睡觉前放松大脑的白金4小时。当晚能不能入睡快、睡得好都取决于这4个小时中,你的生活习惯是否在为大脑放松做准备。这就是作者为什么建议我们从回家那一刻开始,就要调整习惯的原因了。

比如,你可以早点吃晚餐,但不要吃得太撑也不要吃得太少,以免临睡肚子饿了又去加餐。那样做不仅很难进入深度睡眠,第二天还会感觉到身体疲惫、精神不佳。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如晚餐尽量食用温热食物、晚餐后去散步时做一做深呼吸、泡个15分钟的温水澡(39-40℃)、换上洁净宽松的睡衣、睡前一小时放下手机去看看书等等,都是可以帮我们快速入眠的好习惯哦。

夜间规律:设定“睡眠日”,让创造力在睡梦中爆棚

你相信吗?人们很多有意思的点子和独具特色的创意,都是在睡梦中得到的。

这可不是一句胡诌,据脑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人在睡眠中,大脑仍会专注于清醒时所思考的问题。也就是说,即使我们的身体睡着了,但大脑还能从不一样的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索,甚至可以在睡梦中对白天思考的问题,进行逆向思考和验证。

从这个角度来说,夜间的大脑还真是创造力爆棚。只不过想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你得拥有好的睡眠。而要怎么做才能拥有好的睡眠呢?作者给出了以下建议。

首先,我们越是忙碌越要学会发呆。这不是浪费时间,而是给予大脑喘息的机会。就像电脑需要清理内存般,大脑也需要通过发呆来放空自己,好为后面的行动做准备。

其次,再忙也不能让大脑缺觉,尤其不建议像第二天考试头晚通宵学习的这种透支行为,这样只会让大脑反应更加迟钝。

其三,可以将工作日的某一天定为“睡眠日”。作者建议放在周三,这样可以优化你后半周的身体状态。当然,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无论定在哪一天,“睡眠日”当天都不宜过多工作,并在十点前睡觉,就能达到很好的睡眠效果啦。

周末规律:放过自己又不彻底躺平,试试“微躺平”

很多人忙碌工作或者学习一周后,自然而然的就将周末当成了彻底躺平休息时间。

也有不少的工作狂人,他们的字典里根本没有休息二字,天天除了工作还是工作。

这两种状态都不符合周末的脑科学规律。所以,作者给出了“微躺平”的全新理念,让我们在周末既要放过自己,又不彻底躺平。

所谓“微躺平”,就是周末既需要一定的放松和享乐,又不能全然沉浸其中,还是要遵循一定的生活规律,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你可以在周五晚好好玩乐一下,但不能一玩就玩半宿或通宵,然后第二天睡到下午才起床。这么做不仅达不到放松身心的效果,还能让你更感劳累,因为你让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黑白颠倒了。

那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首先,我们应该有规律地度过365天,每天保持相同的步调,更能促进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正常工作。

其次,我们可以制作一份“任性清单”,去把那些想做但还没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并尝试着一一去做,为你的生活增加目标感。

其三,周末居家“断舍离”,减少让你要做选择的事与物,才能知道什么事或物对你最重要,再全身心投入去做好这件事。

其四,做个“一周情绪账本”,输出情绪,保持内心的平和。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自己一周来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写进这个账本里,一来倾述了情绪可以解压,二来阅读过往记录,还能帮你更加客观地了解自己。下次再遇同样情况,就能从容应对了。

借用“拆书帮”创始人赵周的原话,这就是一本大脑使用与保养的说明书。因为在这本书里,作者提供给我们,如何在忙碌工作中“满血复活”的方法,已多达80个。

最后,分享书里一句我很喜欢的话:“大脑每天都需要‘分时段’和‘格式化’,才能让大脑真正减负,更好地进行工作、清空压力,每一天都拥抱元气满满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赋能大脑,每天拥抱元气满满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