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谋子的笨办法

大家好,我是笑影。

今天有点写作困难症,因为我听到了一点东西,对自己很有触动,但还没时间细究,我又怕这个点过了,还是选择先行记录,后行修补和深入。


听见张艺谋

这个点来源于得到上关于《张艺谋的作业》这本书的推荐和介绍。

同一天,罗胖精选上,本书作者方希老师讲了讲自己在近距离观察张艺谋的时候学到了什么;得到头条上,徐玲也把张艺谋作为一个知识服务来输出。

我来聊聊“舍得下苦功夫”这一条。

张艺谋现在的身份大家都知道,知名导演。

那他原来的初始条件呢?初二辍学下乡当知青,21岁调回咸阳市国棉八厂织袜车间当辅助工人。没有受过任何专业的美术教育和摄影训练,也不能脱岗去学习,更没钱搞设备,唯一可用的资源,就是对摄影的热情。

那如何凭这热情,考上北京电影学院,走上导演之路?


听见笨办法

其中有一条,我很触动。一个笨办法——抄书。

他把图书馆里所有能借到的关于摄影的书,包括美学散论、摄影构图、暗室操作等等全都借了来。不管看不看得懂,先整本抄下来,再慢慢揣摩。

他相信“过眼千遍,不如过手一遍”。就这样,张艺谋整整抄了三年的书,一共几十万字。抄完书,以前完全看不懂的理论,好像懂了一点点。

抄完就没事儿了吗?当然不是,抄完之后,张艺谋老老实实照着书里的方法来练硬功夫,不走捷径、不耍小聪明。

怎样叫不走捷径呢?罗胖精选和得到头条上,都举了这个“抠图”的例子。

当时大家都是用底片拍摄,有人喜欢在拍完之后,把底片重新剪裁,做二次构图,业内人叫“抠图”。但是,老一代摄影家薛子江书里说,不要依赖二次构图,也就是拍的时候就要做到构图精准,取景的边框就是最后作品的边框。

不走捷径的张艺谋就按照书里说的做,刻意练习构图能力。这个能力对他后来拍电影非常有帮助。


听见我自己

说说我自己的感触吧。

关于抄书,可能放在现在,没有人愿意那样做了,时代不同选择不同。但关于这背后的这份安静,这份投入,我们是否可以做到?

现在很多人都会问,有没有快速学习什么什么的课程?有没有快速掌握什么什么的方法?所以为了满足大家的需求,就有很多三天入门、七天上手、十四天精进等等之类的知识服务。

扪心自问,有用不?是不是浮躁了点。

张艺谋面对一个自己完全陌生和不懂的领域,他的选择是去自学看书,慢慢揣摩。他的选择是图书馆里能借到的所有的相关书籍。

现在我们的选择似乎太多了,无从下手。

记得之前听过一个故事是这样的:台下一位观众问台上的专家,怎样才能成为像您这样厉害的人,有没有什么方法呀?专家说,我给你列一个书单,你去看吧。观众一看书单上有100本书,就说,算了算了,这么多书,我怎么看。

看出差别了吗?

一个是没有路,没有方法,自己也能找出一条路来,即使很笨,别人都不愿意做,我们也成功了。

一个是别人提供了方法,提供了路,但因为不是我想要的轻松的那种,所以还是算了吧。

第二种,就是我们绝大多数人会选择的。

实际上,我们要的不是方法,我们要的是轻松成功的捷径,一旦看到这个方法不合我意,就在心里说,这算哪门子方法,太花时间了,太耗精力了,不适合我,不算,然后就继续找其他的专家,找其他轻松的路子。

张艺谋的抄书,还有照着书里的方法刻意练习,看起来都是笨办法,苦功夫,但就是这样,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即便慢一点,也是成功的

我特别佩服能够在一个方向上深度探索的人,当你看不上他的方法的时候,他已经超越了你

最近我就是在反思自己过去两年的学习,似乎到处抓,但是没有抓住。因为着急了,一口吃成个胖子的心态,毛毛躁躁的,无法沉下心来去深入学习。

带着麻麻们一起读书已经是第124天了,这么多天的阅读,开始收获一个更容易坐下来的自己。

老谋子笨办法的心态很打动我,让我看到自己的浮躁,告诉自己,不着急,慢一点,慢就是快。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找到那份能够真正内化成自己的部分,足矣。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谋子的笨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