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考之4:欲探求事件背后发展趋势,先认清6大障碍

欢迎关注,分享职场经验,品味职场乐趣,分享读书心得,促进个人成长!

最近认真地读了一本书《系统之美·决策者的系统思考》,讲述了在复杂动态系统中的一种以简驭繁的智慧,建立整体、动态、连续思考问题的系统思维模式的问题。对于读者领悟系统思维的精髓,更好地做好事做好人,具有莫大的现实意义。

读完以后,颇多感悟,形成了读书分享。此篇为分享之四。

我们一直强调,世界万物复杂多变。我们所说的系统,都是简单化的高度提炼,目的是更容易理解系统这个概念,更好地进行系统思维。而现实中大多数事物并不是表面上看得那么简单,学会系统思维,就是要学会探求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

要知道,系统结构是各种存量、流量和反馈回路的相互关联与作用,决定了系统可能存在哪些行为。系统的行为体现在随着时间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事件,常常表现为增长、停滞、衰退、振荡等现象。

系统思考需要反复审视系统的结构和行为,将二者联系起来,理解事件、行为以及结构之间的关系。当然,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必须先扫清妨碍系统思考的6大障碍。

01.事物复杂,千万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如果看到蝴蝶扇动翅膀,只迷惑这个特征美貌的外表,就不会想到可能在两周后会引进一场龙卷风。

当人们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的时候,事物背后可能早已发生了学会一系列变化。等人们察觉到变化时,事物的发展早已超乎人的想像了。等人们控制不住事态发展的时候,就会发现越来越糟糕了。如果人们怎样努力去挽救,造成的损失已经无法挽回了。

所以学会系统思维,就是要学会看到蝴蝶扇动翅膀,会观察到更深层次的行为,蝴蝶扇动翅膀会产生气流,导致空气变化,又会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对于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来说,遇到任何事情,都不会只看到系统的表面现象,而是寻找背后的相关历史情况、变化趋势等数据,更好地进行分析、判断、决策。

02.在非线性的世界里,不要用线性的思维模式

如果我们面对的事物是有规则的,有迹可寻的,能用简单的比例计算的,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非常简单,发生什么事,找一个规律,算一下结果,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但事实上,纯线性的事物并不多,更多的是非线性的,不能按比例、成直线,直接计算出结果的。

马上就五一劳动节了,很多人赶在假期准备出去游玩。当然要在五一当天出发,因为节日期间高速免费。你可以记忆一下,平日里在高速上一般都能保持80的时速,随着高速公路上车流量的增加,车辆密度从零增长到一定限度时,汽车行驶速度会受到轻微的影响。

但赶在节假日里,随着车流量增加,车速会明显降低。如果车流量超过一定限度之后,哪怕再稍微增加一点点儿,汽车行驶速度就会显著降低。随之就会发生堵车,形成交通停滞,时速变成零。每年的高速路上壮观的堵车大军,或者都会有这个印象。

系统中的很多关系是非线性的,会导致不同回路之间主导地位的转换,也相应地引起系统行为的复杂变化。因此,理解非线性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因为它们有悖于我们对行动与结果之间关系的正常预期,而且它们有可能使系统从一种行为模式跳转到另外一种行为模式,为我们的决策造成巨大影响。

03.系统之间都会有联系,要恰当地划定边界

我们已经知道,各个系统都是相互存在着联系的,不过是有的多、有的少,有的深、有的浅的区别。比方说,陆地和海洋貌似分开的,但实际上,陆地上的河流要流入海洋,大陆架在沿海下面,海洋蒸发水变成雨,这都是联系。再比方说,我们学的数学、物理、化学,能分得开吗?甚至英语、语文等,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一定要清楚,所谓的边界,只是人们为了更好地观察、理解、思考、表达、交流等各方面的需要,而人为地设定出的虚拟边界。而系统最大的复杂性也确实出现在边界上,而且恰恰是边界上的无序、混杂,成为系统多样化和创造力的根源所在。

对于系统思考者来说,认识和把握系统的边界是对于更好地系统思考,解决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如果边界划定得太窄,一些对系统行为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未被考虑进来,那么这个系统就可能产生令你意想不到的行为,使你的决策不全面不到位。如果边界设定得太宽,总想把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考虑进来,唯恐有所遗漏,这样的结果显然是在分析一个问题时,堆积了大量的过多信息,反而遮掩了问题的真正重要答案。

比方说,想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只考虑车辆、道路等,而未考虑到居住密度,区域产业等,将难以根本解决堵车问题。而如果连天气情况、建设质量、周边环境等都考虑进来,就是过多了。

04.系统存在多重限制因素,一定要看清关键因素

德国农业化学家尤斯蒂斯·李比希,提出的著名的“最小因子定律”,认为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少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生物生长不仅需要阳光、空气、水、土壤等,还需要氮、磷、钾及各种微生物等。如果缺少其中任一项要素(如磷元素),即使有再多的其他要素都不管用;同样,如果问题是缺少钾元素,一股脑地施加再多的磷元素也毫无意义。

事实上,对于面对的各个复杂系统,我们不仅需要知道有哪些限制因素,而且需要知道如果明显变化,是哪些起主导作用的重要限制因素正在发生改变。当这个重要限制解决后,就需要关注由此产生变化而带来的下一个重要限制。

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优质,环境优良,必然会吸引更多的聚集在这个城市,随之而来的就是城市需要扩大,住宅要增多,道路需要再建,商业要扩展等等,紧接着又要关注整体环境受到的影响,人口增多后的经济政策等,以维持城市的良好发展。但这也有个限度,一旦超出这个限度,让这个城市负荷过大,过多人口反而会成为限制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从根本上讲,更好地发展,关键不是追求持续成长,而是选择在哪些因素的限制之下维持生存。

05.所有的系统里都无所不在拥有着时间延迟

在系统里,所有的存、流量、反馈回路,各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都有着时间延迟。时间延迟决定了系统的反应速度有多快,达到目标的准确性,以及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及时性。

比如,种植农作物要以一年为期才能见到成效,一个计划生育政策,要经历一代人才能见到成效,一项经济政策可能需要几十年才能看到成果,这都是时间的延迟。

改变延迟的长短可以彻底地改变系统行为,同时,延迟也常常作为敏感的政策杠杆点。这是因为,如果系统中的一个决策点对某一些信息存在反馈延迟,使反馈延迟更长或更短一些,决策就可能偏离目标,从而导致人们为达到目标而采取了更多或更少的行动。同时,如果采取行动太快,则可能因过度反应而放大短期的波动,产生不必要的振荡。时间延迟决定了系统的反应速度有多快,达到目标的准确性,以及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及时性。矫枉过正、振荡和崩溃也经常是由时间延迟所引起的。

当在反馈回路中存在较长的时间延迟时,具备一定的预见性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预见性,等到一个问题已经很明显了才采取行动,将会错过解决问题的重要时机。

06.掌握信息有限将会导致作出的政策也是有限的

我们一直在强调,世界万物是复杂多变的,这也会导致我们了解掌握的信息有限,根据这些有限的信息,制定出的政策也会是不完整的,将会对整个系统的影响是有限的,这就是所说的有限理性。

看不见的手——每个人,每个公司,都会尽可能经济好自己,以求得利益最大化,价值最大化。看不见的脚——而破坏市场自发调节机制的行为,目的是为个人带来利益,比方说腐败、走后门等,就是那只看不见的脚。

前者,不管是不是出于自私的目的,但结果会促进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财富增加。后者,也是出于自私的目的,但采取的是破坏性行为,都这样会导致整个市场自发机制的崩溃。

这就是站在各个不同角度出发,所选择的行为不同,导致不同的后果。比方说,你要是员工的话,你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工资,自己的个人发展,然后会考虑老板和企业的发展。但如果你是老板,你考虑的必然的企业的发展,甚至想方设法减少工资,降低支出,以保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不在其不谋其政”,只有你站在那个位置,经历了角色的转变,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个有限理性,从而以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打破有限的信息限制,作出更好地决策。

这是关于读《系统之美·决策者的系统思考》的第四篇分享,如果觉得有趣有料,请关注,查阅其他分享。

你可能感兴趣的:(系统思考之4:欲探求事件背后发展趋势,先认清6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