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不同的平台学习,你会发现一种现象:都是专家,但他们的观点会相矛盾,在这个时候我们老百姓该听谁的?你选择听谁的?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谁的也不听,但是我们最好去挖掘一下每一个专家说这个话的背景,为什么他们两个在谈论同一个事情的时候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其实这种现象不光在专家那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这种现象,因为任何事物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他,去认识他,去使用他,你要看出发点是什么?你的目标是什么?
你没听过这句话吗?生活中没有对错!这就是一句不负责任的话,但真的是很有意思的话。五一长假气温非常高,对于卖冷饮的是个好消息吧,但对于要在户外玩耍的小伙伴是件痛苦的事情,特别对于我们还必须带口罩的人来说,真的不是一件好事情。
我再悄悄告诉你,有小伙伴已经开始天灸了,什么叫天灸呢?就是把头脸保护好,在太阳下好好晒晒背,这就是天灸,用太阳的光芒照射身体,让身体的寒气排出体外。
夏天盛行的三伏贴就是利用环境的温暖。里应外合的把身体的寒逼出体外。你不相信,那你可以不贴呀。
今天就听到一位专家说到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远远比家庭教育重要,我刚听到这个观点的时候好惊讶呀,然而听到他阐述的理论和观点,我也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有道理。
如果说家庭教育赋予孩子的是基本能力,那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赋予孩子的就是应对和保证成长的能力。这位导师说,孩子不仅仅要在家庭表现得好,他更应该得到学校和社会的承认,或者说的确定一些,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就,更多的要在同龄人中间得到认可。
其实我并没有觉得这个观点新颖,因为在心理学中,早就有伙伴式教育的观点,只不过他这个提法有点震撼人。
另一位导师也重新阐述了60分万岁的观点。他认为一个孩子的学习保证在她所处的环境中排名15就可以,因为第一名和第15名差别并不大,这样他就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种类知识,去见识社会的各个方面。或者好好疯玩。
15名现象在心理学中也有阐述,但我要说的是这位导师忽视了现实的残酷,因为许多好学校只要前五名,如果你排到15名是进不到孩子和家长心仪的好学校的。
矛盾吧,非常矛盾,但都是专家都是导师,你听谁的呢?我个人的观点,光听少做,自己做决定,毕竟可以拓展视野,毕竟可以灵活运用。
女儿在上大学的时候就提出来,会翘课去旅游,问我可不可以。我当然同意,但是也提出了苛刻的要求:你可以翘课,但不许挂科!结果是她参加了旅游也没有挂科,本科阶段平均83分的成绩,为保送研究生做出了贡献。
专家的话当然要听,毕竟术业有专攻,专家的分析和提法都会给我们新见识;广拓展;高警示;精分析;有见地。
全部接纳,部分吸收,多思考再决定,总比自己闭门造车效果会好!毕竟视角会限制我们,借助专家学者多些理解角度,多些认识世界的方面,只要不混乱,总是会有很多收获!
要想不混乱,多听多看多想是个好办法,学会自己教育自己,自我提高是成年人的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