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没有完成作业后……

课堂上,我正沉迷于评讲作业。突然,一个声音划破教室的安静“老师,她没有做作业!”这句话一出,所有孩子的注意力瞬间被吸引过去,大家纷纷扭过头想看个究竟。一时间,教室里如同一锅煮沸的开水,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停下评讲,顺着声音,我发现“她”原来指的是小萱。当我的目光一触及小萱,她立马脸红地埋下了头,看到孩子害羞的样子,心中有个声音提醒我:像小萱这样一个平日里乖巧、懂事的孩子,或许确实因为昨天有重要事情没有来得及完成作业。思及此,为了不影响课堂节奏,我示意孩子们安静下来,等评讲结束后再处理。

不久,评讲结束了,孩子们开始自主完成课堂作业,而我,恰好有时间处理刚刚课堂上出现的情况。我让小萱拿着练习本上讲台找我,却见小萱迟迟不肯上来。最后,在我眼神示意下,她无可奈何地把练习本拿给我。原本还想安慰她别害怕的话刚到嘴边,却被我看到的一切堵回去了:天,小萱的练习本基本是一片空白!那一刻,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所看到的,心中的怒火噌的一下子冒了上来,我把手背到身后,用力地捏了捏手心,不断提醒自己冷静。当深呼吸几次后,我冷静下来,提出下课后让小萱带着练习本到我办公室说明情况。

这学期,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班级改变了以往一大早各科课代表逐个询问、收缴、登记作业的这种费时费力的方式,在班会课共同商议后,孩子们采取自己的作业自己负责制度:每天到校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家庭作业分门别类的在教室后面的桌子上摆放好,在早读前由课代表抱到各科老师办公室。如果当天因为特殊情况没有带或者延迟上交的,第一节下课后自己交到老师办公室并说明情况。为了督促大家,老师偶尔也会进行大排查,如果检查到没有按时完成的,将接受班级孩子提出的惩罚。这一制度一提出后,孩子们纷纷表示赞同,他们感觉自己是被尊重、被信任的。偶尔查到有些孩子没有做,他们也会心甘情愿的接受班级的惩罚制度,下一次,就会特别注意及时上交。

坐在办公室中,看着眼前从一进办公室就埋着头的小萱,我百思不得其解。说到小萱,老师们差不多都会给出一个笼统的评价“这孩子不调皮,很乖巧。”但说到具体表现时,却都说不上来。小萱在班上,有点像边缘化的隐形人:不会因为成绩拔尖而得到老师、同学的赞扬,也不会因为过低而遭受惩罚;平时课堂上,她从来不会主动举手发言,也不会扰乱课堂,有时候点名她回答,她都是红着脸,一看她害羞的样子,老师们都不会为难她,赶忙让她坐下再想想;下课时,小萱也是静悄悄的,偶尔和亲密的一两位朋友聊聊天。

为了锻炼她的胆量,这个学期,我安排她成为班级生活委员,每天监督其他孩子的倒饭,她每天坚持得特别棒。但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快一个学期了,作业竟然基本是一片空白。那一刻,我深深地察觉到自己工作的失职,同时深刻的反思原因何在?

《非暴力沟通》一书中说到“每一行为或情绪的背后,都是因为某一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或许第一次她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完成作业,老师、家长没有发现,她还会感觉到惶恐。但渐渐的,她发现,没有完成作业,家长和老师都不会关注,就像班级中其他同学也不会关注她时,她渐渐地放任自己。

想到这,我拉着小萱的手,问她愿不愿意告诉老师,为什么不完成作业?她抬头看了看我,欲言又止,最后又把头深深地埋下。我继续尝试和她沟通“小萱,现在问题已经发现了,咱们一起来想一想怎么解决好吗?”这次,她红着眼睛点点头。见小萱有所触动,我连忙说:“这件事情,我们没有尽早提醒你,这是我们大意了,老师接下来会特别关注你,帮助你,同时也会提醒妈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多点时间陪你。但家庭作业是自己事情,这学期,我们一直学习独立、自主的完成一些学生该完成的事情,比如家庭作业。是吗?”小萱看着我,点点头,晶莹的泪珠终于夺眶而出。“那接下来,你愿意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并改正吗?”我问小萱。小萱重重地点点头“我愿意。”最后,我和小萱一起商量,每天下午放学后晚走半小时,一天补上一些内容。回到班上,我向班级的孩子说明了这一情况,出乎我意料的是,孩子们的反应不是嘲笑,而是鼓励“没事的,早些补上。”“不会的可以问我” ……听到其他同学的话,小萱终于破涕为笑 ……

第二节下课时,有孩子特意跑过来告诉我,小萱一下课就在补练习。我笑着让她转告小萱,注意劳逸结合。然后,我电话联系了小萱家长,将今天的情况和解决方案告诉了家长,同时,也希望接下来和家长共同提醒孩子,帮助孩子。家长一听,顿时感觉十分抱歉,说自己是确实是忙晕了,没有顾得上孩子,并表示接下来也会多关注孩子。

生命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教育者不是警察,也不是法官,我们要做的不是评判,而是陪伴。教育可以有非常善意的面孔,进而去塑造好的灵魂、好的孩子。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学生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助他她一臂之力,送她到另一个台阶,进而一点一点地往前走。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生没有完成作业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