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为汉初所置,如下记载:
汉犍为郡十二县(僰道;江阳;武阳;南安;牛側;南广;汉阳;〈存阝〉〈馬阝〉;资中;符;朱提;堂琅)《文献通考·舆地考七》
显然,南安县,也就是汉初南安侯国,为汉帝国犍为郡下属,在今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附近。
而南安侯国的国主,便是汉初开国功臣宣虎。
宣这个姓氏,应该说,即使是在我们今天,也都是不多见的。那么,在那个年代,这名叫做宣虎的人,又是来自哪里呢?
而目前根据一些史书的记载,宣姓子弟大致是有三个来源:其一,是周王室的后裔;其二,是宋国王族的后裔;其三,是鲁国贵族三桓之一叔孙氏的后裔。
另外,再按照东汉时期所著作的《风俗通义校注》中的内容:
宣氏,宋宣公之后,氏於謚,汉有宣虎、宣义,后汉有宣秉、司空宣酆。
按照这里的记载,汉初两大宣姓功侯,包括宣虎在内,应该都是出自宋国王族的这一脉。故而,在没有其他记载的情况下,笔者在这里就姑且将宣虎和宣义这二位功侯,都作为宋国王族的后裔,且二人也应该都是同出一脉的。
如此,关于宣虎是从哪里来的,目前这就算是有一个相对靠谱的说法了。
下面,再看一下宣虎的封侯经历:
以河南将军汉王三年降晋阳,以亚将破臧荼,侯,九百户。《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如上述记录,宣虎的封侯功绩,主要是两点:
其一,是在汉三年以河南将军降晋阳。
其二,是在汉五年以亚将破燕王臧荼军。
下面,我们先说第一点,降晋阳之功。
而再说这功绩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这河南将军的名号,也就是说,河南将军究竟是什么意思?
在秦汉时期,河南,一般都是作为一个郡的名号。但是在这里,既然在当时并没有其他专门以郡为号的将军,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这里的河南将军,应该不是单指河南郡的将军。
如此继续推下去,私以为,这里的河南将军,就应该是和一个势力有关。那么,秦末楚汉时期,唯一一个能够以河南为号的势力,便就只有河南王申阳了。
申阳者,张耳嬖臣也,先下河南,迎楚河上,故立申阳为河南王,都雒阳。《史记·项羽本纪》
如上记录,申阳,是张耳的宠臣,因为在反秦时期率先攻下河南,并迎接楚军,遂得到项羽认可。而后,项羽为了更好的控制赵国,于是,在分封张耳为王的基础上,又特意将申阳拉出来,立为河南王,都洛阳。
以上,这就是河南王势力的来源。下面,再看一条有关河南国的记录:
汉二年十一月,河南属汉,为河南郡。《史记·秦楚之际月表》
如上记录,在汉军基本平定三秦,从函谷关东出后不久,河南王申阳便举全国投降于汉,而其所属地则为河南郡。如此,河南国便是没有了,可是,河南国的军队呢?
而按照其后不久刘邦率五诸侯东攻西楚彭城的记录来看,当时的五诸侯中肯定是有河南王申阳的,所以,这里的河南将军,应该还是指的河南王申阳的部属。也就是说,在河南国投降汉军之后,河南国的军队应该还是相对独立的编制,毕竟就当时那个条件下,刘邦要想完全把河南国的军队分化瓦解,也是不太现实的。所以,这里的宣虎,应该就是后来在河南王申阳归汉后,继续统领河南国军队的人,故所谓河南将军。
至于说为何宣虎肯定不是刘邦的人,这原因就很简单了。因为宣虎的记录从始至终都没有说什么时候开始跟随刘邦的,而其他功侯的记录中,即使再简略,这一点只要有的,基本上都是会强调的。所以,从这里就能看出宣虎并不是刘邦的人,如此,既能当河南将军,又不是刘邦的人,那就只有是河南王申阳的人了。
如此,正是基于以上的论断,才能解释的通下面的记录:
三年,魏王豹谒归视亲疾,至即绝河津,反为楚。汉王使郦生说豹,豹不听。汉王遣将军韩信击,大破之,虏豹。遂定魏地,置三郡,曰河东、太原、上党。《史记·高祖本纪》
汉三年,魏王豹背汉归楚。于是,在派使者劝说仍然不能阻止魏国倒向西楚的情况下。汉王刘邦遂派遣大将军韩信率军攻魏。很快,汉军便大获全胜,彻底平定魏地,并在魏地设立三郡,是为河东郡、太原郡和上党郡。
而再看宣虎的那条记录:
以河南将军汉王三年降晋阳。《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晋阳,也就是太原郡的治所晋阳城。
如此,结合上述记录,便能基本推出宣虎这条功绩的来源始末了。
汉二年,汉军东出,河南国投降汉军,其地为河南郡,而其军则改为河南军,并由申阳部下大将宣虎统领,是为河南将军。
汉三年,在魏国背汉的情况下,大将军韩信遂受命领重兵攻伐魏国。此战中,在击溃魏王豹的主力后,遂以各将军分别抢占魏国各地,其中,河南将军宣虎便是率先夺下了晋阳城。
如此,这应该就是河南将军宣虎定晋阳之功的原委。
那么,我们就再继续说宣虎的第二功,也就是破臧荼之功。
十月,燕王臧荼反,攻下代地。高祖自将击之,得燕王臧荼。《史记·高祖本纪》
按照这里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燕王臧荼是在汉六年十月反的。而且,貌似还是燕王臧荼先动的手,是他先攻下了代地,而后刘邦才奋起反击,遂活捉燕王臧荼。很显然,这里的记录显示,平定燕王臧荼事实上是很轻松的。
可是,按照《史记·秦楚之际月表》中的记录,可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汉五年,八月,帝自将诛燕。
汉五年,九月,燕反汉,虏荼。
汉五年,后九月,燕王卢绾始,汉太尉。
首先注明一点,汉朝时岁首是十月,所以在汉五年九月结束后,就要改成汉六年十月了、
而按照《史记·高祖本纪》中的记录,燕王臧荼是在汉六年十月伏诛的。但是按照《史记·秦楚之际月表》中的记录,平定燕国一战,却是在前后有着长达两个多月的时间。
关于两处记录有误这一点,就笔者认为,应该不是太史公记错了,而是在《史记·高祖本纪》中只是强调了一个结果,所以才会形成这样的记录。故而,也只有在《史记·秦楚之际月表》中,才算是讲清楚了定燕的全过程。
所以这过程就应该是这样的:
八月,因为燕王臧荼擅自带军占了代地,所以此时的刘邦遂准备对燕王臧荼下手了。而真正动手应该是在九月,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燕国的败,是败在了燕王臧荼莫名其妙被汉军俘虏了,而后,刘邦才让太尉卢绾带军平燕地,将军樊哙平定代地。
所以,河南将军宣虎破燕的功绩,应该是和或者臧荼之事有关,如此,再看宣虎的那条记录:
以亚将破臧荼。《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亚将也就是副将的意思,但是,是谁的亚将呢?
而后来在臧荼被活捉后,无论是樊哙带军平定地,还是太尉卢绾带军平燕地,从某种意义上讲,都是破臧荼的意思。
所以,结合其他记录,这里就有两种解释了:
其一,较为简单,就是宣虎是以樊哙副将的名义,或者是卢绾副将的名义,协从破臧荼残军,立下战功。
其二,则较为复杂,就是宣虎一直是作为晋阳的留守之人,而臧荼当年带军入代地,则肯定是入了晋阳。如此,应该就是宣虎表面上和臧荼谋和,以作为臧荼的副将,而实际上却出卖了臧荼,并在合适的时间助刘邦活捉了臧荼。如此,才为汉军以迅雷之速灭燕奠定了基础。
而就以上两种解释,鉴于宣虎并没有攻项羽的记录,所以笔者还是更倾向于第二种解释的。但是,毕竟这些解释都没有明确证据,所以目前还都只是推论,不可作为定论。
总而言之,就是因为”降晋阳“和”破臧荼“这两处功绩,宣虎遂得以封侯。
六年三月庚子,庄侯宣虎元年。《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汉六年三月庚子日,宣虎受封南安侯,食邑九百户。
可以看的出来,即使宣虎立下了那些大功,但是,毕竟是曾经河南王申阳的人,所以,只得封侯九百户,并且还被封在了宣虎从未去过的偏远巴蜀地。不能不说,这应该就是刘邦当时的刻意为之。
而在此之后,有关南安侯宣虎的其它记录,便没有了。
直到,他的暮年:
九年,共侯戎元年。《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汉孝文帝八年,宣虎病逝,汉庭为其谥号,庄侯。
庄,兵甲亟作曰庄,澼圉克服曰庄,胜敌志强曰庄,死于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逸周书》
以上,就是南安侯宣虎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