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饭局

民以食为天。吃的好与坏关系到生活的质量,吃得是否开心影响人的心情。小时候印象深的是表姐结婚,我跟着大人们一起去“送亲”。表姐嫁得比较远,我和大家翻过几座山才到达表姐夫的那个村庄。走那么远的路去赶一场结婚酒,再加上我的肠胃功能特别的好,那一次我实在是饿坏了。终于等到亲朋好友在堂屋坐定,还没等礼生喊开席,我就开始忙着进食了。在大人们的笑声里,那一次真是吃得真的快活又自在。童年里那一次极开心、满意的酒席成为至今仍在回忆的饭局。

     在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里,我感觉自己经历了从乡下到城市的生活方式转变。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与人打交道的多了,一起吃饭喝酒的时候也是在所难免,席间握手递烟,举杯敬酒时而有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诗词似乎从纸质的书上走到了桌子上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作为一个从乡下出来的人,不知是水土问题还是地理环境问题,我总感觉自己在席间行递烟敬酒之事竟有一种无形的障碍。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一不会喝酒,二不会讲话,三又不会来事。一旦有朋友三四聚会,形形色色酒宴,我一般情况下就用心吃饭,就像认真完成好领导安排的会议纪要、工作计划一样。如果,在饭桌上与人交头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一路飞流直下,我就会三心二意,一心两用,无心握筷且食欲全无。

    当今世界毫无疑问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城里的人很讲究,连人与人之间都讲究一个又一个的圈子。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方式也更加紧密。圈子内部需要交流,需要增加感情。来城里生活之后,我感同深受这样的一种时代的变革与前进的风向标。我很惊讶地发现,城里的很多人将吃饭也成了一种交流的方式。他们不但吃出了一种生活情调,有的据说吃出了工作与事业的成功经验。记得我有一次给一位某单位任职的同学修改了一个年度工作材料,为表示感谢,硬是要请我吃饭。碍于老同学面子,再三推辞人就显得太见外。一桌的人好不热闹。席间同学一一介绍的有王科长、李主任、周处长,硬是要将我往他们中间拉。“这是我高中同学,人称一支笔,写得一手好材料呢”同学不时地将我向大家介绍。我在众目睽睽之下好不自在,起一身的鸡皮。我只说只是在单位搞秘书工作,向大家学习。我好不容易落座,正想挟菜入口,大家却站起身来,开始分别敬酒。我数了一下,共计十个人,每个人走一圈至少要十五分钟,十个人接近两小时。我耳朵一直处于一种混乱状态,搞不清他们在说的什么内容,只看见一张张因酒精刺激下亢奋得变形的面孔,好在我以茶代酒,要不然,我也会出洋相了。我的口腔一边嚼着菜肴,一边还要应付说话,不时还要站起来碰杯。一餐饭吃下来,我感觉那菜的味道形如嚼蜡,席间又要疲于应付乱七八遭的话题,我早已是筋疲力尽,人也处于一种虚脱状态。我觉得实在呆不下去了,找了一个借口与朋友打个招呼起身趁机逃也似的离开了吃饭的包间。当我回到家里,胃里空空的,感觉根本就没有吃饭一样。

    我想起了在乡下的家里,到了开餐的时候,一家人坐在桌子边上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地吃饭,大家会很安静地很快吃完。父亲曾非常严肃的告诫我们,做人一定要懂规矩,特别是在吃饭时要做到吃不言,睡觉时要做到睡不语。在城里,这似乎完全颠覆了这一概念。 可能是自己个性使然,已感觉到自己无法融入到那个圈子里去。回来就说给老婆听,老婆一番安慰之后就说,你怎么就像是一个到地球出差的外星人呢?我说,我是个乡里人,呵呵。

由于工作关系,身边朋友也逐渐多了起来。人与人之间往往是一回生二回熟。在外吃饭喝酒也是你来我往,今天你请,明天我请。如此一来饭局与应酬自然也多了。在吃饭的时候我有时候也是经不住大家的劝,偶尔也会打破常规端着杯子去敬酒,而往往是,一杯酒敬下来,别人还没喝下去,自己已经躺在沙发上已经云里雾里,人事不省了。后来我分析原因有几点,一是这城里喝的酒不是我们乡下的米酒和红薯酒,多是五十度以上的高度白酒;二是一瓶酒打开全桌每个人都要平均分匀,一个也不能少,不喝完显得不礼貌,看不起人家;三是城里的人比乡我们乡下人话多,饭桌上简直是得了话唠一样,他们可以从河东扯到河西,从河西可以扯到南非,从阿富汗扯到美国。他们说,美国的双子座世贸大厦根本不是拉登干的,是美国人自己搞倒的……如果是晚餐,从六点开始,娘屋里崽屋里,完全可以吃到十点,完了还要来一扎啤酒“漱口”。因此,一般情况下我是不端杯的,但碍于情面,我也只能舍命陪君子,直到夜深人静方可到家。当这样的应酬多了的时候,我甚至有点讨厌城市里这样一种酒桌文化。因此遇到有饭局能推则推,或者委婉相拒。同事也好,朋友也好,领导也好,他们也似乎看出来,我这个人确实不是块喝酒的料子,而且毫无“培养”的潜力,慢慢地他们很少劝我喝酒了。真是谢天谢地!

       其实,在吃的问题上,我也并不是那样的注重仪式感的。只要安心舒服地吃饱、吃好就行了。有过多次的外出聚餐的经历后,我也曾静下心来反思自己,我自己总结出一点,说到底就是个性问题。联想自己又是搞秘书工作的,加之同学有意无意提醒我,夫子,你真是一个老夫子耶,这样不好呢,如此下去怎会有前途?你看行政科的张秘书多么的八面玲珑,既能写得材料,又能上得酒桌,前途一片光明呢!

      同学之言确实是出于一片好心好意。但我至今仍然不相信,单靠酒桌上的能力会喝出前途来?我首先认为这酒不是什么好东西,既不能算可乐饮料,也不是龙牌酱油,度量掌握不好还伤身体。另外,我认为前途是凭真本事干出来的,幸福是靠努力奋斗出来的。经反复自查,我又不得不承认自己太过离群。怎么办?真的很矛盾。面对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的现实性情况,自己很有必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才对。又一日,应朋友电话相约饭局,推辞未果便又赴约了。说是好久不见,几位老朋友聚一聚聊一聊。由于那段时间公司赶材料我是最后一个赶到包间,大家都是熟人打个招呼应声落座。我汲取往常的经验教训,这次我还是比较主动地与大家打招呼,端着饮料代酒一一相敬。“最近怎么样啊”“还好,托您的洪福”“这个的工资只发90%”,“你女儿今年大三了吧”?我奇怪地感觉大家这次的话题怎么越来越少?竟然再无下句可说。我扫了一眼,原来呀,十来个人起码有八个人低头玩手机,手机里传来一阵又一阵"抖音"的特有音乐,他们边看边笑,笑出的声音令人感到惊恐。菜上来了,于是,大家一边吃,一边喝,一过低头玩手机。我想,这手机功能就是多,手机又一次开辟了大家生活新的空间,构建了一种新的思维,营造了一种新境界。比如“微信群”,比如“抖音”,比如“快手”。让我们聚在一起吃着、看着、笑着。我正想挑起一些话题,猛然听见一句:大家注意,为表达大家对我的关心,我发个红包以表心意!大家一陈欢呼,一时间,你抢我也抢,你发我也发,原本安静的饭局一下子热闹起来。饭也吃了,酒也喝了,红包也抢了,最后大家一一离场。回家的路上,手机仍在嘀嘀地响着,我知道,微信群里可能兴致未尽,他们还在抢红包呢。我心里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落寞。我感到胃部一陈痉挛,那吃下的食物一下子全部吐了出来 。

     从此,我下定决心再不外出参加七七八入的饭局了。除非,乡里来亲戚到外面叫一桌很随意地吃个饭。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我想,自己毕境不是他们那个圈子里的人。不久的一天,我同学告诉我,行政科的张秘书真的被公司安排到管理处当处长了。我听后一笑置之。我想,这又与我有什么关系呢?张秘书的能力本来就比我强嘛。我认为,那个圈子本不属于我,我也根本不想进也进不了那个圈子。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原本圈子就很少的我,以后的饭局将会越来越少,甚至再也没有。更何况,在年龄见长的情况之下,那些过去身边的朋友也会越来越少,只是偶尔,与几个不可多得老友相聚,谈一些人生的过往,喝杯清茶,云淡风清,浅尝即止即为正好。

     我认为最理想的生活状态就是,下班时随手在路边买把蔬菜,三根青葱两片豆腐,清茶淡饭,与家人坐在一起同享天伦之乐,不用担心又要去什么地方赴约而心情变得难受。其实,在人的一生中,有些事情可以随意而知性,但最关键的是要遵循于自己的内心。只有自己的内心觉得舒适,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视线中的场景,能使自己有一种发自心底的开心,那种来自内心的快乐才是最幸福的。哪怕是日常中的一餐饭。

你可能感兴趣的:(闲话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