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女性篇
正片文稿
许多朋友都会认为,唐朝充满热情奔放、自由开放的气息,依据之一也是因为看到唐朝仕女画上的女性形象:身材丰满、服装开放,事业线毕露。如果社会风气不是很宽容,怎么能容忍女性穿成这个样子?
但是,人们对宋朝女性的服装风格,却是误会重重,他们习惯于认为,宋朝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女性的服饰风格开始变得非常拘谨。
我看到有网友这么说:“宋朝服饰保守,穿着也较麻烦,层层叠叠,像包粽子似的把美丽的女人包裹起来。也许是宋朝人的思想太狭隘,生怕自己的老婆被别的居心不良的男人偷瞧了去,所以一改唐朝大胆、前卫的作风,用服饰将女人包裹了起来。”
事实真是如此吗?
我读过一部分考据宋人生活的文章,其中有一篇是孟晖老师写的,孟老师说:“宋代女性的穿衣,全都在学晚唐,里头是抹胸,然后配一个对襟的长衣。中国古代的丝绸特别发达。到夏天的时候,大家就穿轻纱和罗衫,臂膀可以透出来,蛮性感的。”
在宋朝女性如何着装的问题上,我相信专业人士的考证,不敢恭维普通网友的想象。我也希望剧组拍古装戏,在服装、道具上更考究一些,邀请专家把把关。
我还读过李清照的一首《点绛唇》小词:“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小词描绘的那名见客害羞的小姐姐,身上穿的轻衫很薄,出一点微汗,便湿透了,露出雪白的肌肤来。宋朝丝织业发达,女性的衣衫多用丝罗制成,薄如蝉翼,半透明,双肩、双臂隐约可见。
李清照还有一首《一剪梅》小词写道:“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词中的罗裳,即是薄薄的罗衫。宋朝女子可以穿着薄薄的罗衫出游,如果觉得热了,还可以解下来,哪里是网友想象的那样,“包粽子似的把美丽的女人包裹起来”?
倘若我们有机会询问李清照:“李娘子,平日你穿什么衣裳?”李清照会告诉你:“罗衫,褙子,抹胸,裙,裤。”
罗衫我们刚刚说过,那么褙子又是什么?请注意,这“褙子”可不是我们睡觉时盖的被子,而是衣服的“衣”字旁加一个背后的“背”字,是一种上衣,直领对襟,两腋开衩,衣裾短者及腰,长者过膝。我们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幅宋画《歌乐图卷》,画中女艺人穿的就是红色的褙子。
(南宋《歌乐图卷》)
褙子是宋朝最流行的上衣款式,如果我们有机会到宋朝的城市走一走,就会看到,满大街的女性都穿着褙子,不管是贵妇,还是市井平民,不管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都喜欢穿褙子。而在宋朝之前,褙子尚未成为时尚。南宋哲学家朱熹曾与他的朋友讨论过服饰的流变问题。
朱熹说:“前代女性,没有穿褙子的。”
朋友问:“女性不穿褙子,那穿什么上衣?”
朱熹说:“大衣。”
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同样道理,前代本无褙子,穿的人多了,便有了褙子时尚。后来朱熹制订女性的礼服,便将褙子列为正式礼服之一。
宋朝之后,褙子也不怎么流行。所以,假如我们能够穿越历史,看到一群身穿褙子的古代女性走过来,基本上可以认定,她们是宋朝娘子。
我们再仔细瞧瞧,还会发现,这群宋朝娘子上身穿着褙子,褙子里面,是一件抹胸,褙子的前襟并不系扣,微微敞开,抹胸显露出来,有一种迷人的小性感。
抹胸是女性的内衣。贴身一件抹胸,外套一件褙子,褙子不系扣,让内衣成为外衣的一部分,在宋朝,这是很常见的女性上衣搭配方式,宋人称为“不製衿式”,换成现在的时装用词,叫做“内衣外穿”,是今天的时尚潮流。
但你可能有点想不到,“内衣外穿”也是宋朝女性的时尚。你若不信,可以去读宋词,你会读到不少描写女性内衣外穿的诗句,比如有一位叫做毛滂的北宋诗人,听女艺人弹唱琵琶曲,写了一首《蝶恋花》:“闻说君家传窈窕。秀色天真,更夺丹青妙。细意端相都总好,春愁春媚生颦笑,琼玉胸前金凤小。”
那一句“琼玉胸前金凤小”,说的就是女艺人穿的抹胸绣着小小的金凤图案。诗人为什么知道女艺人穿了一件绣有金凤图饰的内衣?因为按宋朝社会的时尚,女子内衣是可以露出来的。
宋朝女性的抹胸,通常都绣有花卉、鸳鸯等装饰图案,北宋大理学家程颐的伯祖母有一件“珠子装抹胸,卖得十三千”,用珍珠作装饰品,价值十三贯钱,相当于今天六七千元。内衣这么讲求美观,自然是因为内衣可以外穿,漂亮的内衣穿出来,在众人眼里才显得大方得体。
南宋初,有一个叫曹中甫的“服装设计师”,缝制的抹胸非常精美。有一次,他做了一件抹胸,抹胸的图案是一幅刺绣的山水画:用彩丝绣出朦胧的月色、青绿的锦树、淡淡的远山,山峰云雾缭绕。曹中甫将这件抹胸送给友人陈克。
曹中甫:“陈克兄,这件抹胸还算精致,送给嫂夫人。”
陈克说:“那我替拙荆谢谢曹郎啦。”
曹中甫说:“不必客气,宝剑赠英雄,红粉赠佳人。”
陈克收下抹胸后,还写了一首诗回赠曹中甫,诗的题目大大方方叫《谢曹中甫惠著色山水抹胸》。在这首诗的前部分,陈克赞美了曹中甫的手艺:“曹郎富天巧,发思绮纨间。”
后部分则替妻子感谢曹中甫赠送礼物:“我家老孟光,刻画非妖娴。绣凤褐颠倒,锦鲸弃榛菅。”意思是说,我家那位娘子,穿上这么漂亮的抹胸,有点自惭形秽啊。
说实话,在读这首诗之前,我真不敢相信,一个宋朝男性,居然可以将一件抹胸作为礼物送给朋友的妻子。宋朝人的观念,看来比我们还要豁达呢。
罗衫、褙子、抹胸,是宋朝女性常用的上衣,那么下衣呢?自然是罗裙与裤子。一般来说,市井女性、农村女子习惯穿裤子,而大家闺秀则习惯在裤子外面加一件裙子,因为裙子更能体现女性美。
不过,穿裙子也有不方便的时候,比如乘马出行,你穿着裙子怎么骑?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宋朝人发明了两种比较特殊的裙子,一种叫“旋裙”,前后开衩,便于乘马、骑驴;一种叫“赶上裙”,又叫“上马裙”,顾名思义,这也是一种可以穿着上马的裙子。
假如我们在宋朝京城旅行,看到东京大街上,有一位年轻的女子,穿着旋裙,一件褙子微微敞开,露出贴身的绣花抹胸,骑着一头小毛驴,从你身边经过。请相信,这的确是宋朝常见的女性形象,并不是从现代穿越回去的。
一个社会如果很保守、封闭、苛严,女性的服装也必定是保守的、呆板的、拘束的。我们去看清代的仕女画,就会发现,清朝画师笔下的女性形象,几乎都是瓜子脸,削肩,体态纤细,头部与身体的比例失调,服装多为冷色调的青色、蓝色,整个形象看起来弱不禁风。
我们学过表演艺术的人会知道,在戏剧中,服装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比如京剧的“青衣”,潮剧的“乌衫旦”,通常都是带有悲剧色彩的正经女性,而风骚娇艳的女性角色,则着装艳丽,称为“衫裙旦”。
清代仕女画表现出来的审美倾向,反映了明清时期女性受礼教束缚加深的迹象。我们女孩子的服装,有时候真的可以作为评判社会开放度与宽容性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