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进入深入学习状态

学霸们都有较多的心流体验。他们热爱学习是主观的态度,更是客观的状态;换言之,是更多、更高级的快乐让他们热爱学习。

陆先生对儿子学习不专心深恶痛绝,尽管他的儿子只有5岁:“他就像一只猴子。在书桌前,他坐不到10分钟,准会起来做点别的事,摸摸宠物狗、拍两下篮球,或者问妈妈晚饭吃什么,总之是不想学习。他为什么做不到专心致志呢?他这种状态,明年上学一定不是好学生。”

禹女士认为女儿做作业拖延是故意跟她作对:“双减之后,女儿的学习压力明显减轻,但做作业的时间一点没减少,因为她习惯了拖延,明明半小时可以做完的作业,她非磨蹭3小时不可,其间听歌、刷视频、回微信、吃东西、上厕所……各种小伎俩,花样百出。她进入青春期了,或许是故意跟我作对吧,我真后悔以前给她报了太多补习班,她为了对付我,养成了拖延的坏习惯。”

刘女士对儿子偏科束手无策:“才上小学四年级,我家那小子就开始偏科了,还是很严重那种!他喜欢数学,成绩相当好,考试、测验几乎回回满分,还闹着让我给他找高年级的数学教材来自学。但是他不喜欢英语,最讨厌背单词,不仅考试成绩差,在家连英语作业都不肯做。我逼他,他就央求:‘我多做一套数学试卷行吗?’我觉得他的心理状态有问题。做数学作业的时候,他格外专注,我小声叫他,他都听不见,但是做英语作业时,楼上邻居走路的声音都让他厌烦。”

项先生的苦恼是女儿总用“假勤奋”来骗他:“以前我不知道有‘假勤奋’这个词,只知道我女儿学习非常用功,每天晚上都静静地学习到深夜,但是学习成绩不好,成绩在班里处于中下等。老师也说,我女儿是个乖乖女,很听话,只是学习效率不高。老师可能是委婉地告诉我,我女儿智商不高。后来我仔细观察,发现女儿学习时只是干坐着,作业本上啥也没写!老师告诉我,这叫‘假勤奋’,说白了就是人在神不在,瞎耽误工夫!”

这些家长的烦恼,都是孩子的学习专注度不够。家长们都希望孩子专心致志地学习,最好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因为这种状态中的学习效率最高。心理学把这种近乎“入定”的状态称为“心流”。

“心流”是一种将精神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中的状态。在这种状况中,人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达到全神贯注、废寝忘食、物我两忘的境界,工作效率极高。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心流状态中是最快乐的。当沉浸在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中时,孩子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如果有所担心,就是担心有人打断他的享受时光。所以,心流状态即极乐状态。

相比之下,玩游戏、看动画片、吃美食,以及没有压力、无所事事地打发时间,不过是低级的快乐,不会给孩子带来高峰体验。

调查显示,学霸们都有较多的心流体验。他们热爱学习是主观的态度,更是客观的状态;换言之,是更多、更高级的快乐让他们热爱学习。

一些合理的措施也可以帮助孩子进入心流状态。深入研究发现,人们进入心流状态并非偶然。就像运动员在大赛之前,教练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帮他调整状态那样,家长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帮孩子进入心流状态。

第一,给孩子布置一个安静的学习空间。

如果条件许可,把家里离客厅最远的房间给孩子做书房,让孩子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如果居住空间狭小,可以考虑把阳台布置成小书房。

尽可能消除外部干扰,是家长帮孩子进入心流状态的第一步。研究表明,在安静的环境中,孩子至少需要花10分钟才能进入心流状态,如果其间频繁被打扰,准备工作就会一次次重新开始,甚至被心流拒之门外。

孩子学习时,家长要督促孩子关闭手机、电子手表和电脑等电子设备。如果学习需要使用电脑或学习机,必须关闭不必要的提醒和推送功能,这样做有助于孩子排除干扰。此外,家长最好不要频繁找理由进入孩子的房间。

第二,帮助孩子消除杂念。

相对于外部干扰,来自内部的干扰更难消除,需要家长多花些精力。

研究表明,当孩子心绪不宁、心理压力过重时,就很难集中注意力,也就不可能进入心流状态。比如在学校跟同桌闹矛盾,回到家往往反复思量,作业质量会明显下降。

帮孩子消除杂念的方法是倾听,引导孩子说出心事,宣泄心中的负面情绪。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但值得坚持做下去。当孩子养成了宣泄的习惯,心理会更健康,也就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

创建心理提示是帮助孩子收心的好办法。比如在孩子的台灯边放一个高脚玻璃杯,每天开始学习的时候用铅笔敲一下,悠长的嗡鸣声就像轮船启动的汽笛声,提醒孩子:现在开始水上航行(学习),必须马上与陆地(杂念)告别。经过数次重复,孩子的大脑会形成条件反射,一听到玻璃杯的嗡鸣声,就会做出相应的反应,使孩子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也许这听起来不可思议,但确实有效。

第三,让学习与孩子的生物高潮期接轨。

人体每一个器官都有自己的生理节律。掌握这些生理节律的奥妙,引导孩子按时学习,充分利用节律的高潮,自觉避免节律的低潮,对进入心流状态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一天中,大脑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并非一成不变。以记忆力为例,一天中有4个高潮期:

第1个高潮期是清晨6~7点。此时,大脑已在睡眠中做完了对前一天所输入信息的“整理和编码”工作,暂时没有新信息干扰,此时记忆的印象最清晰。

第2个高潮期是上午8~10点。此时,人体经过苏醒后几小时的轻微活动,精力进入旺盛期,大脑处理记忆材料的效率最高,是短期记忆的最佳时间。

第3个高潮期是傍晚6~8点。此时是长期记忆的最佳时间。

第4个高潮期是晚上10~11点(或入睡前1~2小时)。记忆以后随即入睡,不受新信息干扰,有利于睡眠对所记忆的材料进行深加工。

了解了大脑的生物钟运行规律,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对作息时间进行调整,尽量让孩子在状态最好的时候学习,这样进入心流状态的可能性更大。

增强孩子自控力的根本不是道德激励,而是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家长想让孩子更容易地进入心流状态,还需要对学习任务进行科学的安排。

第一,要对学习任务进行科学分类。

当孩子不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时,要么容易分心,要么不得不在多个任务之间切换,两者都会阻碍孩子进入心流状态。因此,家长必须引导孩子对当天的作业按学科进行分类,语文、数学、英语、历史、科学,排出先后次序。最好列出表格,让孩子直观地看到这些分类,这样能让孩子尽快平静下来,开始按部就班地学习。

第二,一次只做一件事。

多任务进程的实质是不断切换学习记忆。孩子的学习记忆是有限的,需要同时注意的任务越多,耗费的反应时间就越长。比如,一边构思作文,一边做口算练习,哪一项都做不好。

第三,对任务难度进行合理排序。

家长要帮助孩子对学习任务按难度进行排序,把中等难度的任务排在最前面,然后是高等难度的任务。当前期任务顺利完成,孩子的自信心增强,完成高等难度的任务就会容易些。这叫循序渐进、步步为营。低等难度的任务可以放在最后,因为孩子即使已经走出了心流状态,完成它也不在话下。

第四,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之所以不能进入心流状态,是因为自我控制能力不足,而自控力不足就是孩子不愿意吃苦。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增强孩子自控力的根本不是道德激励,而是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上文提到的那个偏科的男孩,做数学作业是陶醉,做英语作业是受罪,就是因为他对数学有兴趣,有兴趣就会花时间学,就会取得好成绩,进而奖赏学习行为,使他更愿意学数学,由此形成良性循环。他对英语没兴趣,就不愿意花时间学,成绩不好又会给他带来负面体验,使他更讨厌学英语,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想让孩子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家长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注意培养他对学习的兴趣,还要注意全面发展,不能偏科。

你可能感兴趣的:(帮助孩子进入深入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