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教育政策瞬息万变,普通家长如何应对?》

《教育政策瞬息万变,普通家长如何应对?》

昨天,天津市幼升小政策公布,追随北京和上海的步伐,天津也在学区房政策上做出了新的调整。

教育热点区——和平区的孩子在小升初时,登记的固定居所证明需与幼升小时保持一致。若不一致,孩子不能参与升学摇号,只能接受统筹。

也就意味着,如果还想为孩子上初中争取一个比较好的学校,从孩子开始上学起,和平区的房产要至少持有六年。

这个政策,一是把“六年一学位”政策从重点小学扩大到了和平区的所有小学,使得有机会进入和平区学习的总人数减少;二是锁定了学区房的流动性。

虽说比不上一线城市的调整力度,也算是一记重磅。

纵观近几年,为了遏制学区房价格疯涨、推动教育资源平均化,也为了减轻父母的教育负担、降低生娃成本,多校划片、小升初摇号、打击课外补习班、取消小学低年级作业……一记接着一记的政策重拳,让大家体会到了政府方面的一片苦心,但同时也引发了相应的副作用:

一,取消作业,进一步加重家长压力

孔老先生早就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是基本的学习方法。作业是在应用中复习的最好方式。学校取消了这个环节,想要让孩子掌握每天的知识,督促复习的任务自然落在了家长身上。

二、摇号升学,“因材施教”成为泡影

每个孩子的天分不同,成长速度也存在差异。考试,就是测试孩子现阶段的学习进度。慢一些的孩子,着重加强基础教育;程度较好的孩子,可以进一步拔高。所谓“因材施教”。

摇号政策一出,变成了“一勺烩”,处在班级成绩两端的孩子最难受,慢一些的孩子跟不上进度,程度较好的孩子得不到进一步的引导。

三、打击课外补习班,侧面推高了补习的成本

学校教育只能顾及大多数,孩子的程度和需求不同的时候,就需要适合的课外补习来补充。

从前的课外班遍地开花,竞争激烈,供给充分,价钱也相对合理。如今受到打击后,很多家长只能转而求助一对一补习,或是地下补习班。一切被禁止的东西都会在黑市上飙出天价,课外补习,你猜会怎么样?

这样的政策从国家层面上而言,或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过于白热化的教育竞赛。但作为家长之所以焦虑,是因为无论前期的环境无论营造得多么轻松,最后都还是要去挤高考那座独木桥,而且现在上桥的资格还缩减了50%。

因此,前期的环境营造得越轻松,家长越焦虑,因为原本可以低成本依赖的各方资源没有了,更多要依赖家长自身的实力。从财力到智力到精力,试问又多少家长能拼得动这场长跑?

归根结底,这条路还得孩子自己来走。作为一个普通的家长,如果没有足够的财力帮孩子请一对一辅导的家教或是上国际学校,没有足够的智力跟孩子探讨各学科题目,没有足够的精力帮孩子找各路学习资源。我们还能帮孩子做些什么?

首先,至少做一个不焦虑的家长。

焦虑会使你的动作变形。你会不自觉地说多、做多。这情绪会传递给家里的每一个人,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带着一系列事情跑偏。孩子的精力也将被消耗在对抗各种情绪当中,可能最终事与愿违。

其次,不越界。

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过课题分离原则,一件事的后果由谁承担,那这件事就是谁的课题,由谁负责。谁都不应当轻易干涉别人的课题。即使亲子关系也是一样,竭尽全力去帮助孩子,但不要妄加干涉甚至控制孩子。

第三,让孩子知道,考试是筛选机制,不是价值评估机制。

不要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就去激发孩子的恐惧,比如“考不上好大学你这辈子就完了”。高考也许是目前最为公平的人才筛选方式,学校教育却未必适合每一个孩子。别让孩子以为一个人的价值可以用单一标准来评判,也别用恐惧来替代学习路上的热情。人生路漫漫,高考不过是起点阶段的某一天,要走得长远,还得依靠内心的热情来陪伴。

第四,把劲儿使在自己身上。

身教重于言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去做什么样的人。孟母三迁择邻而居,为的是给孩子一个好的大环境,而家长则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小环境。自律、勤奋、乐观,是你能给孩子最好的示范。

前段时间北大博导丁延庆吐槽女儿是学渣的视屏走红全网,也从侧面印证了孩子的成绩与父母拥有多强的学习能力与教育资源无关。

作为父母,多数期待的都是孩子一生的健康平安,所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为孩子搭建好扎实的底层逻辑:真、善、美、正义、乐观、勇敢,以及对生活的热情,和跌倒了爬起来的勇气。

眼光放长远,别被一段短途计时赛迷了眼。

你可能感兴趣的:(【13】《教育政策瞬息万变,普通家长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