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经典――《红楼梦》

图片发自App

红楼梦贵为古代四大经典小说之一,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百读不厌的传世之作。一部红楼梦不仅展现当时的社会人文风貌,道尽了世俗人情的往来,也突出揭露了封建社会从兴盛一步步走向衰败的根本。

87年陈小旭版的红楼梦是观众们心里永远的经典,它拍了三年之久,光筹备就用了五年,为了取景能尽最大可能接近还原原著,靠近人物,剧组一共跨越十个省市,41个地区,219个景点。

图片发自App

由于当时拍摄条件和经费的局限性,他们攻克并完成了很多难题,没有现成的影视基地,为了拍摄大观园他们自己耗费经费搭建外景;没有大量的成名演员,他们广而告之登报搞“海选”,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并大胆启用新演员。当时的人们为了拍摄好红楼梦,都付出了很多很多的心血,当时的工人一月平均工资都在七八十元,而红楼梦的演员不论主角配角戏份多少平均在六十左右,伙食也不好,只仅仅管饱而已;为了修建重现奢华的大观园,仅政府播款远远不够,当时拍摄时由于很多人都紧着去看,才收了门票,凭借着全国人民对这部红楼梦的期待和热情支持,剧组才排除万难坚持到了最后。         

图片发自App

从初中开始红楼梦就已经入选中学生课外必读经典书籍,可惜由于过于深奥,我一直到了高中细细品读,才有了些许深刻的体会。金陵十二釵每一个女子都有她独有的性格和为人处世的态度。其中以宝玉,黛玉,宝釵的三角恋情为主线的故事情节最吸引人。表面看似是言情小说,可细读之下你才发现红楼梦中的人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一个整体,不能单单拿一个或者几个人物品读。

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作曲家王立平先生更是毛遂自荐,跟导演王扶林说“我太喜欢红楼梦了,我想用我全部的精力和最黄金创作的年华奉献给红楼梦”。红楼梦里的十四首配曲皆出自王老师之手,这在作曲界也是罕见的。他作曲的《枉凝眉》《葬花吟》,让我记忆深刻,每当听到主旋律响起,就知道红楼梦来了,曲调悠扬婉转又带着无限的哀愁。可以说他的音乐作品为红楼梦锦上添花,增色不少。

还记得有人评论曹雪芹写红楼梦是喔心沥血之作,我觉得一点毫不为过。“批阅数十载,增删四五次”“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都说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作为红楼梦的作者,曹先生当时创作环境也是十分恶劣的,因为家道中落,他寄居在仆人家中。但依然无法阻止他努力的完成自己的创作。这里面就如同他所说,从一个金玉为马的富贵公子哥沦落到一个生活困顿的普通百姓,这样的落差对他的精神有很大的打击。他不怕物质的贫乏因为他从不沉迷计较个人的得失,而是把自己对这个现实社会的感悟用满腔热血铤注到红楼梦里。

图片发自App

我认为他如屈原般的清醒,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经历过浮沉的人,是最经得住考验的。书中的贾宝玉讨厌拒绝世俗经济,不要升官发财,哪怕他的才华完全能够胜任。我想这就是曹先生对封建社会官权主义的无声控诉。

作为红楼梦的书迷,我觉得他对我们的影响很深远,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不断丰富,你会发现你每读一次红楼梦,都会有不同以往的见解与感受。我相信87版的电视剧红楼梦不仅仅是我一直难以忘怀的回忆,也一定是让很多人记忆犹新的经典!

图片发自App

那精明泼辣的凤姐,多愁善感的黛玉,圆滑贤惠的宝釵,任性可爱的宝玉,还有那么多真实接地气的小人物,比如刘姥姥。电视剧高度的还原出了红楼梦的精髓,让人们有了很强的画面感,每个演员都那么贴近自己的角色,让人无不觉得动情。因为它的深奥,甚至民间出现了专门研究它的红学。我不禁感叹它的魅力,能得到无数的普通大众自发传阅的喜爱,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啊!而且喜欢的红楼梦得人们各个年龄阶段的都有,这足以见得它的影响力之大。

红楼梦是我心里永远的经典,没有之一!

你可能感兴趣的:(永远的经典――《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