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温了下《被讨厌的勇气》,里面的一些观点对于当下的自己也是蛮有启发的。
令我触动的片段
无论是追求优越性还是自卑感,都不是病态,而是一种能够促进健康、正常的努力和成长的刺激”。只要处理得当,自卑感也可以成为努力和成长的催化剂。
自卑情结是指把自己的自卑感当作某种借口使用的状态。只要把自己的不幸当作保持“特别”的武器来用,那人就会永远需要不幸。
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我们不断向前迈进并不是为了与谁竞争。价值在于不断超越自我。
当一个人想要做自己的时候,竞争势必会成为障碍。无法真心祝福过得幸福的他人”,那就是因为站在竞争的角度来考虑人际关系,把他人的幸福看作“我的失败”,所以才无法给予祝福。
赋予过去的事情什么样的价值,这是“现在的你”所面临的课题。
人根本不可能一个人活着,只有在社会性的环境之下才能成为“个人”。
我们人类并不是会受原因论所说的精神创伤所摆弄的脆弱存在。从目的论的角度来讲,我们是用自己的手来选择自己的人生和生活方式。我们有这种力量。
没有任何理由不可以过自己喜欢的人生。
真正的自由是一种把滚落下来的自己从下面向上推的态度。
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如果想要行使自由,那就需要付出代价。而在人际关系中,自由的代价就是被别人讨厌。
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
获得幸福的勇气也包括“被讨厌的勇气”。一旦拥有了这种勇气,你的人际关系也会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归属感不是仅仅靠在那里就可以得到的,它必须靠积极地参与到共同体中去才能够得到。
无论是你还是我,我们都不是世界的中心,必须用自己的脚主动迈出一步去面对人际关系课题;不是考虑“这个人会给我什么”,而是要必须思考一下“我能给这个人什么”。这就是对共同体的参与和融入。
归属感不是生来就有的东西,要靠自己的手去获得。
人害怕面对课题并不是因为没有能力。阿德勒心理学认为这不是能力问题,纯粹是“缺乏直面课题的‘勇气’”。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首先应该找回受挫的勇气。
假如你会因为得到表扬而感到喜悦,那就等于是从属于纵向关系和承认“自己没能力”。因为表扬是“有能力的人对没能力的人所作出的评价”。
人怎样才能够获得“勇气”?阿德勒的见解是:人只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
请不要用“行为”标准而是用“存在”标准去看待他人;不要用他人“做了什么”去判断,而应对其存在本身表示喜悦和感谢。
如果你与某人建立起了纵向关系,那你就会不自觉地从“纵向”去把握所有的人际关系。
自我接纳是指假如做不到就诚实地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
我的思考
阿德勒认为,一个人首先要学会课题分离,分清楚什么是自己的事情,什么是别人的事情,不要试图控制别人的事情,也不要让别人干扰我们的事情,这是良好人际关系的起点。当我们保持独立之后,下一步就是要建立共同体感觉。社会最小的结构就是我与他人,我们对自身的价值判断,很多时候也是取决于我们对整个共同体贡献了多少。如果一个人很厉害,但是他对于他所在的群体毫无助益,那么他必然无法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别人也不会觉得他有价值。
而人只有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会获得勇气。价值不是依附于你的行动,有时候是你存在本身就有价值。因此,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参与到共同体中去,我们就可以有足够的勇气独立和做自己。我们都会受环境影响,如果你放任环境、他人、自己的欲望随意干扰自己,那么你就是受控的,并不自由。真正的自由是需要我们克服阻力,鼓起勇气迎难而上,坚持自我,无惧讨厌。
你想做自己,你就会被讨厌。只有那些没有自我的,只追求讨好别人,获得别人认可的人,才不会被讨厌。因此,找到自己的价值,以此为基础,勇于被讨厌,是我们需要为之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