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巴尔干 (5) 阿尔巴尼亚-曾经的欧洲社会主义明灯

我们这一代人对阿尔巴尼亚不会感到陌生,记得上个世纪60年代,那时我正在读中学,我的一位同学送给我一张阿尔巴尼亚的明信片,明信片上霍查坐在藤椅上,笑容滿面,和蔼可亲,照片的色彩和像素远好过当时国内的明信片。当时中阿正在蜜月期,国内的电影院里放着阿尔巴尼亚电影,图书馆里陈列着阿尔巴尼亚画报,街头烟杂店卖着阿尔巴尼亚香烟,这个远在万里之外的欧洲小国被我们誉为欧洲的一盏社会主义明灯。1976年,中国文革结束,开始改革开放,两国从此分道扬镳,阿尔巴尼亚这个名字从我们的生活中彻底消失了。1991年,劳动党下台,欧洲这盏明灯就此熄灭。对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国度,我一直怀着深深的好奇,2018年终于有机会来到了这个神秘的山鹰之国。

5月22日我和太太乘坐长途客车从黑山共和国的科托尔出发,近中午的时候到达阿尔巴尼亚第二大城市斯库台。我们在市中心停车20分钟,估计司机去用午餐了。我们不敢走远,就在附近转了转,市中心挺漂亮的,看上去和欧洲的其他城市没有多大差别,和我心目中那个又穷又破的小国,落差还是满大的。

我们乘坐的长途客车
斯库台市中心

下午一点多钟到达地拉那长途汽车总站,这里离我们的预订的民宿约有20分钟车程。我们刚下车,就有人上来问我们要不要小车,开价5欧元,我们回价4欧元就成交了。开车十几分钟就到了民宿所在的Wilson广场。我打电话和房东联系,她说她爸爸就在广场附近等我们。我们看见不远处有一个老人一边打手机,一边四处张望,上去问了一下,果然是房东的爸爸。老人非常热情,他接过我爱人手中的行李,把我们带到住处,然后用手比划着告诉我们,他就住在隔壁,有事可以找他。

Wilson广场
在民宿的阳台上可以看到对面的房子

稍事休息后,看时间还早,打算去市中心逛逛。没想到在路上又遇到了房东的爸爸,他见了我们很亲热地和我们打招呼,可能担心我们找不到地方,他把路过的两个学生模样的小姑娘拦了下来,小姑娘能说些英语,她们告诉了我们去市中心的路线。按她们指引的方向,步行不到20分钟就到了市中心的斯坎培德广场。广场很大,干净整洁,几乎没有什么人,感觉有点空旷。霍查执政时期,这里是举行各种政治集会的地方。广场南端矗立着阿尔巴尼亚民族英雄斯坎培德骑马的雕像,据说广场中心原来还有个霍查像,劳动党下台后被拆除了。广场东面是歌剧院,西面是国家银行,北面是国家历史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墙上的马赛克拼图显然是劳动党执政时的作品,中间的三个工农兵形象,来自中国的朋友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斯坎培德雕像
国家历史博物馆
歌剧院

第二天5月23日上午,我们参加了一个免费的地拉那半日游。我们和导游在歌剧院门口集合,导游给大家介绍了以霍查为首的劳动党执政以来历史。阿劳动党对外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先后和曾经的盟友南斯拉夫,苏联和中国决裂,自称为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内实行专制统治,残酷镇压反对派,一个不到300万的人口的国家,竞然有3万多人被关在监狱里。

劳动党对国民实行严格的思想管控,宣传机器把阿被描绘成世界上最美好的国家,谁怀疑这一点,有可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导游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人和朋友一起去市场买土豆的时候说了一句这个土豆质量不好。没想到刚到家,秘密警察已经等在他家门口了,问他“听说你不喜欢我们国家的土豆,难道你认为我们国家会给你提供不好的土豆吗?”这个人于是被送进了监狱。年轻的朋友可能会觉得这样的事情简直是匪夷所思,但国内经历过文革的人对此不会感到陌生。

导游随后带我们游览地拉那的主要景点,其中有霍查故居,现在已经改为博物馆,可惜我们去的时候没有开放。这是一个独立的三层楼房,有很大的花园。围墙不高,似乎很容易就能翻进去。我们去的时候围墙外有两个老妇人在卖花。我们问导游围墙为什么不修得高一些呢,导游回答说,在霍查时代,有人提过类似建议,霍查表示反对,说这样会脱离群众的。实际上当时这个街区里住的都是阿高级领导人,周围的街道布满了秘密警察,普通民众连这个街区都进不去,更不用说接近霍查的住所了。

霍查故居,现在为博物馆
霍查故居前卖花的地摊

离霍查故居不远,有一个肯塔基店。导游告诉我们这是阿尔巴尼亚第一家肯塔基店,一个西方品牌的快餐店开在霍查故居附近,本身就挺有讽刺意味的。

阿尔巴尼亚第一家肯塔鸡店

在途经的一个政府机构的后院,我们看到遗弃在那里的几尊伟大领袖的塑像,其中最惨不忍睹的是霍查的半身像,鼻子都掉了,这位曾经铁腕统治国家40年,被称为永远不会死的领袖去世仅仅6年,就从神坛跌落,妻子儿女被投入监狱,历史的风云变幻,实在令人感慨系之。

遗弃在后院的领袖塑像

地拉那金字塔是曾经的霍查纪念馆,这个用大理石瓷砖覆盖的方锥体建筑,占地近万平方米,由霍查的女儿女婿设计,1988年落成,不到四年被关闭,现在完全荒废了。我们去的时候看到这座建筑破败不堪,大理石板不见了,仅乘裸露的水泥板,上面满是涂鸦,玻璃窗也都被打碎,曾被评为地拉那最丑陋的建筑。导游告诉我们不久这里将打造成为一个IT中心。

霍查女儿设计的金字塔

在地拉那常常可以见到废弃的地堡,它们是霍查留下的遗产,导游说全国一共修了近80万个,当时全国人口是300万人,平均每四个人一个。这些地堡直径5米,高2.5米,壁厚30厘米,主体在地下,只有圆形顶部和射击孔露出地面。造地堡的原料来自于当时中国无偿援助的优质钢筋水泥,平均造价250美元,总耗资达到1.75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地堡从建成之日起从未使用过。导游说当时建一座碉堡的耗资和耗材,可建造一套标准的两居室住房,我觉得这个说法有点夸张了。

导游给我们介绍废弃地堡

金字塔对面有个和平钟,钟不大,却记录了这个国家一段惨痛的历史。上世纪90年代,阿尔巴尼亚出现了上百家集资公司,他们由政府官员站台,用高利率吸引客户存款。刚刚脱离社会主义的人民对于金融知识的了解十分有限,他们并不知道这种集资模式就是所谓的“庞氏骗局”,全国有超过一半的人将钱存入这些公司。1997年这些投资公司相继倒闭,无数人一夜之间倾家荡产。 破产的群众走上街头游行示威,进而演变成武装冲突,国防部长跑了,总统乘船逃到亚得里亚海进行遥控指挥,全国局势陷入失控状态,1600多人死于这场骚乱。后来在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帮助下,才把局势稳定下来。为悼念死难者,事后市政府收集骚乱中用过的子弹壳熔化铸造了这口和平钟。

和平钟

劳动党执政时期,为了扼杀宗教信仰,国家拆除或关闭了教堂和清真寺,禁止任何宗教活动,宣称阿为世界上第一个无神论国家。劳动党下台后,被关闭的教堂和清真寺重新开放。斯坎培德广场附近建于1865年的东正教教堂在“无神论”运动中被毁坏,2011年在原址重建。

重建的东正教教堂

斯坎培德广场一角的埃塞姆贝清真寺,始建于1793年,是阿尔巴尼亚最有影响力的清真寺,劳动党执政时期清真寺长期关闭,1991年经修缮后重新开放。

新建的地拉那大清真寺是巴尔干地区最大的清真寺,它是由土耳其资助的,有四个50米高的宣礼塔,可以容纳4500人同时祷告。

左:埃塞姆贝清真寺 右:地拉那大清真寺

导游带我们在市中心转了一大圈,我们对地拉那的印象很好,空气清新,市容整洁,称得上是一个美丽的花园城市。说起地拉那,有一个人物功不可没,那就是2000-2011年担任地拉那市长的埃迪·拉马。这位艺术家市长在任期间,展开了“城市清洁绿化”行动,疏浚河道,拆除大量违章建筑,给灰色的斑驳破旧的居民楼刷上各种鲜艳色彩,让街道市容焕然一新,直到今天我们还能在市中心看到一些色彩艳丽的大楼。大规模城市治理行动还为地拉那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让这个曾经残破不堪的城市重拾活力,拉马也因此在2004年被选为世界最佳市长。2013年他当选阿尔巴尼亚总理,励志振兴经济,让国家脱离贫穷。阿尔巴尼亚这几年发展得很好,2019年人均GDP5353美元,虽然在欧洲排名靠后,但对这样一个长期贫穷落后的国家来说,是相当不俗的表现,现在阿已是欧盟候选国。

阿尔巴尼亚议会
政府大楼
塗上鲜艳色彩的政府大楼
街边绿地
台湾喷泉
街景

半日游结束后,我们参观了BUNK'ART2,这是斯坎培德广场附近一个防核地堡改建的博物馆,地堡建于上世纪80年代,面积约有1000平方米,外墙厚达2.4米,是为劳动党高官躲避核打击而建。听说在地拉那郊区还有一个BUNK'ART1地堡博物馆,建筑面积高达3000平方米。

地堡博物馆展出霍查执政时期迫害异议人士的史料,其中有大量的照片和实物。

地堡博物馆

地堡入口处四周墙上贴满了霍查当政时期遭受政治迫害人士的照片。

左:地堡入口 右:地堡内走廊

地堡内展示了用于监视异议人士的各种设备,其中很多产自中国,一些设备旁边还放着相关的中文说明书。

用于监视异议人士的设备
左:关押政治犯的监狱分布图 右:地堡内的会议厅

离地堡不远的地方就是当年的秘密警察总部,这栋大楼被浓密的树木遮盖着,给人一种阴森的感觉。

原秘密警察总部

下面是我们在地拉那闲逛时拍的一些照片,从中可以看到普通市民日常生活的侧面。整体感觉街道整洁干净,两边绿树成荫,环境安静不嘈杂。物价便宜,人们生活很悠闲。路上行人衣着得体,姑娘们穿着时尚。我一次路过一个学校,看见孩子们欢快地放学回家,校门口没有家长接送,也看不到手持棍棒的保安。这里人的素质很好,好几次我拍照的时候,有人怕影响我特意屈身从我手底下钻过去。

整洁的街道
老师带领小学生们排队登车去郊游
警察执勤

下图是两栋典型的老式居民楼,估计是劳动党执政时期建的,应该有30年以上的楼龄了,城里多数居民可能都住在这种楼里吧。我们见到的居民楼除底楼外,二楼以上的窗户几乎看不到铁栅栏,可见这里的治安不错。

老式居民楼

我们在闲逛中也看到一些新盖的公寓楼。设计现代,造型美观,和周围老的居民楼形成鲜明的对照。估计普通的工薪阶层是很难买得起这种楼房的。

新建居民楼
新建居民楼

下图是一家普通的水果蔬菜店,品种丰富,水果蔬菜也都很新鲜,换成人民币比国内还便宜,我们常在这里买水果。

水果蔬菜店

当然还有地摊,买的人也不少。

蔬菜地摊

这是一家鱼店,店内很清洁,没有任何异味,鱼也很新鲜。有趣的是鱼店内有餐桌,有一次我们在这里买了一条鱼,店家当场帮我们洗凈烤了,还提供主食和蔬菜,味道不错。

鱼店

这是我们住处附近一个卖早点的小店,我们这两天都是在这里买的早点,他们的奶酪饼很好吃,记得一个饼折合人民币还不到一块钱,有意思的是不管你买多少,店家都会给发票,可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留下的习惯吧。

卖早点的小店

在地拉那的街头常常可以看到各种旧书摊,很多人在那里驻足观看,看来这是一个爱读书的民族。

旧书摊

5月24日是我们在地拉那的最后一天,我们将乘坐下午3:00的汽车前往科索沃。早饭后我们在街头漫步,无意中走进一个公园,里面有个很大的湖,蓝天白云倒映在湖里,非常漂亮。

公园
园内孩子们的游乐场所
左:老人下棋 右:健身器材

湖边的咖啡馆坐满了人,其中老人居多。人们坐在阳光下喝咖啡和聊天,显得悠闲自在。据说这里的人均咖啡馆数量在世界上位于前列。尽管这个国家经济上还很落后,但民风淳朴,贫富差别小,幸福指数高,人的寿命也长,阿尔巴尼亚人的预期寿命为77.8岁,世界排名37,甚至超过欧盟很多国家。

公园内咖啡茶座

临走前我们到隔壁房东的父母家和他们道别,他们热情邀请我们进去坐坐,还要请我们喝咖啡。我们进去坐了一会儿,由于时候不早,我们告诉他们咖啡就免了。他们家的客厅宽敞明亮,按照中国的标准,算是中上水平了。他们向我们展示了墙上的照片,我想这是他们女儿结婚时拍的,从照片上可以看到他们有个漂亮的女儿和高大英俊的儿子,看得出来这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很快就要离开这里了,还真有些依依不舍,再见了,两位可爱的老人,再见了,美丽的地拉那。

和房东父母合影
房东全家照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 巴尔干 (5) 阿尔巴尼亚-曾经的欧洲社会主义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