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当今孩子的学习压力大,常被家长忽视的学习动力来源

常被绝大多数家长忽视的学习动力来源,这个学习动力来源其实在很多家庭教育的课程里面都提到过,但是没有专门拿出来讲,通常也只是告诉你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所以家长们对这个事情的认识不够,只是有样学样,老师教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因为没有深刻的理解,所以做的时候就非常容易被情绪所左右。这篇文章先让你对这些观念有深刻的了解,然后再教大家把这些观念用到具体的场景当中,最后再帮助大家把这些观念融入到你的血液,这样你驾驭起来才能够游刃有余。

因为那个时候教育孩子的好习惯已经进入了你的潜意识,你就不用去刻意的老想着我按什么方法去做了。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验?某天你跟你的孩子因为一些事情生气了,吵了一架,结果孩子学习更加没有状态了,甚至干脆不写作业了。如果你有这样的经历,你有没有反思过孩子为什么今天的学习动力比平时还要弱?

我想你已经想到了,是因为他情绪不好。那你有没有反过来想一想,既然情绪不好,会使他学习动力下降。那如果情绪好了,能不能使他的学习动力上升呢?你再结合经验回忆一下,记得某天他高兴的时候,确实学习动力比平时好一些。

那我们能不能由此得到第一条经验,情绪对他的学习动力是有影响的呢?我们要想解决一个问题,我们最先要做的就是找到影响它的因素,然后去改变这个因素,才能产生你想要的结果。

孩子成长其实是需要两大类的动力,

一方面是食物里面的营养,大家对这方面都特别了解。另外一方面是精神养料,它跟食物的重要性其实是一样的。在我们没吃饱饭的时候,食物显得比精神养料更重要。但目前来讲,绝大多数人都能吃饱,而且营养均衡。

所以对我们来说,精神养料就比食物还更重要。如果你的认识能达到这个高度,那么你在教育孩子上面不会犯太大的错误。但问题就是我们现在已经能吃饱饭了,但我们思维还是用着以前的惯性认为吃饱最重要,而忽视了精神养料的作用。

那到底有哪些精神养料呢?

一、就是安全感。安全感最初是孩子在小的时候,父母的陪伴建立起来的,但孩子现在已经到了青春期了,我们应该怎么去弥补,或者说建立现阶段的安全感呢?

最普遍存在的一个安全感危机,就是考试成绩带来的这个安全感的缺失。很多孩子什么都不怕,就怕考试考不好回家,被家长骂。所以如果你能面对他的任何成绩,都保持心平气和不发火的状态,他就能从中获得安全感。

因为我们前面已经讲了。你要想真正解决问题,你就需要先忍受问题没有立刻改善的这个现实。所以我们给孩子建立成绩安全感是第一步。因为他只有得到了这个安全感,他才敢于回家把成绩告诉你,敢于面对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以前原始人没有安全感的时候,就躲在洞里,而有了安全感,他才可能积极进取的出去寻找食物。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样,没有安全感的时候,就各种逃避寻找安全感。有了安全感,才敢于积极进取的去寻找成绩的提高。

那么由此大家可以举一反三的理解,

当孩子犯任何错误的时候,你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我要把我的情绪发泄出来,要不我快受不了了,而是要想想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犯了这样的错误。我们要做一个行动导向型的人,而不是状态导向型的人。也就是说我们要用行动去面对问题,而不是用情绪去面对问题。

二、就是被接纳。其实前面讲这个对于他考不好不发火也是一种接纳的表现。但接纳还包括一些其他的内容。比如你在跟孩子讨论问题的时候,孩子可能天马行空的提出一些不靠谱的建议。

这个时候如果你说不行不行,就是对孩子的不接纳,久而久之,孩子就不再想发表建议了。相反,如果你说这个建议不错,还有没有更好的补充?这时候孩子会这么想,原来这样的建议都可以啊,那我就敢说了,那我就敢想了。

比如孩子做作业时我们经常说你看这个题,你要想啊你要动脑筋啊,孩子会想“我以前一动脑筋,你就说我是错的,现在你却让我动脑筋,你把我的翅膀剪断了,却让我飞翔”,很多孩子之所以在做题的时候没有思路,不是他不能想,而是他不敢想,他总怕自己想的是错的。因为在家长,在老师那被否定的次数太多了。

学校的教育就是那么死板,标准答案就是那么一个。但是在家里你可以给孩子更多的接纳,从而让孩子得到更多思考下去的勇气。另外,如果孩子被接纳了,他在学习的时候还可以保持平静的心态。

现在很多孩子花很多精力学习,没有效果,就是因为他内心不平静,他总是感觉被催促,他总是在急于完成作业,急于完成任务。好歹我先把它凑合上,因为他知道,如果他完不成作业,他就不会被别人接纳。

我上高中的时候一开始成绩也不好,但我从来不会急于去完成作业。因为我知道即使写不完,也不会有人骂我,大家都会接纳我,于是我就优先把题目搞懂,而不是优先完成作业。后来我不仅要求做对,还去思考怎样才能使这个方法最简洁,更不容易出错。那我的方法都简洁了,我做题的时间是不是就缩短了?那别人做一张卷子,我就能做两张卷子,别人花四个小时学习。我只花两个小时学习,那我不感觉学习很累,当然我就更爱学习了。考试的时候我也经常只是花一半的时间就答完卷子了。所以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另外,如果你对孩子的一些奇思妙想不接纳,孩子就可能去寻找别人接纳他。有些同学很爱思考,喜欢讨论哲学问题,我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而父母会觉得你闲着没事想这些问题干嘛,考试又不考,家长不听这些,孩子就可能找别人去听。于是他打开手机就想上q q 上微信跟别人聊天,

接纳对他来说就像粮食一样重要,他在家里吃不饱,就一定要出去找,如果在外面找不到健康的,甚至也可能去垃圾堆里找。所以有些家长说孩子在网上遇到了不三不四的人,学了很多不好的东西,根源是什么呢?在接纳这件事情上,你没有让孩子得到满足,所以他饿着肚子,只有出去饥不择食,什么东西都吃。

考试不考的内容未必是对我们成长没用的东西。所以家长要修炼自己的格局,你的格局越大,对孩子就越容易接纳。

三、就是乐趣。乐趣这个东西本身对人来说没有什么价值,但它却可以使人变得爱学习,乐趣的感觉是我们体内分泌的激素所带来的结果。而这种激素是在千百万年人类进化过程当中,为了促进人类的学习和进化而产生的。久而久之,人类对这种激素已经产生了依赖。那么现在我们的学校学习客观上并不能给绝大多数同学带来特别多的乐趣。

也就是说学校学习产生的乐趣满足不了我们学生的要求,而孩子成长发育是需要乐趣的。所以我们家长一定要在假期带领孩子玩很多,有益身心又能让他感觉到很开心的事情,只有他对乐趣的需求得到满足了。上学的时候,他才能够安心学习。

否则他一定会自己去寻找替代品,比如沉迷电子产品。因为孩子对有趣的需求,就相当于你对粮食的需求,你不带给他健康的有趣的东西,他自己就一定会去乱找乱吃,很可能就遇到垃圾食品了。

四、就是被信任。被信任是青春期孩子最渴望的感觉之一,尤其是得到父母的信任,你可能会说“我很信任我的孩子呀,我没有不信任”。可是很多家长看着孩子写作业,孩子上网课的时候总要偷看两眼,这是对孩子的信任吗?

孩子说还是让我自已决定报不报辅导班吧,可是你却想急于替他做主,你强行给孩子报辅导班的潜台词就是你自己不行的,还得靠辅导班。也许你觉得你根本就没有强行他报。什么叫强行报辅导班儿,不是只有拿刀子逼着他去才叫强行,是孩子看了你的脸色之后,不敢说不报,这就叫强行。

这就是对他能力的不信任,是用你的行动来打击孩子。实际上比直接打击对孩子的伤害还严重。也许你一定会说他那个成绩我能信任吗?这里你要搞清楚一个问题是你先信任他,后来他的成绩才能好,而不是他先成绩好,你再信任他。顺序一定要搞清楚,他现在成绩已经下降了,如果你再继续不信任他,只能让他更加不自信。

即使补课使他成绩有个暂时的提升,他也可能会产生依赖心理,补课不是不可以,但是要看什么情况下,当你强行要给他补课的时候,你知道他现在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吗?让我再试一次,我一定会行的,我就不相信我不行,第一次不行,我要第二次,第二次不行,我要第三次,直到成功为止。

这个时候你可能就会说了,“他才不会那么想呢,他要那么想,这次能考成这个样子”。这又是你对孩子的不信任,孩子为什么心里边那么上进,却不愿意跟你讲,孩子现在心里想“跟他说,别开玩笑了。一盆凉水泼死你,他才不会相信呢”。

甚至有一些乖巧的孩子,在你多次对他表示不信任之后,他也就真的相信你了。他会觉得我妈妈认为我不行,可能我真的不行,算了,于是自己不行的这个标签就贴上了。从此以后再无出头之日。

但事实上,更多的孩子是介于这两者之间,在自己想要努力,但又有点真的觉得自己不行,在犹豫中彷徨,浪费时间。孩子努力进步是需要很多次尝试的,一定要给他足够的时间。

最后来总结一下,今天讲的是孩子成长所需要的精神养料。最关键的是你要清楚一点,他需要这个养料代表什么呢?没有这些东西他活不了。如果你不给他,他一定会找替代品。就像有些女孩从小父位缺失,长大了就特别容易早恋,随便遇到一个男人就愿意跟她谈恋爱。因为在家里没有男性给她的爱,她出去就非常急于寻找,所以千万不要有我不让孩子玩儿,不让他学习,就是最好的成长。千万不要有类似这种幼稚无知而愚蠢的想法。我们要顺应孩子的内心需求,这样才能够让他真正健康的成长。

给大家一个小任务,看完这篇文章之后,找出一条你以前做的不对的事情,记住只找出一条就行,千万不要贪多,贪多的结果就是你一个都没做到,不要急着一下子改,时间长着呢,可以慢慢来,把你自己要改变的那一条和这篇文章一起发到朋友圈,每天晚上反思,做到了就给自己评论一句,我做到了。如果连续三天都做到,就来我们的评论区分享你的成就吧,感谢大家的支持。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庭教育:当今孩子的学习压力大,常被家长忽视的学习动力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