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被学生"屏蔽",深更半夜,大学教授发的这条朋友圈火了

朋友圈,可以说是当下最in的国民秀场。

图片发自App

美食美景,心情电影,统统po上去。

即便被生活虐如狗,也要达到看起来像条"贵宾犬"的效果。

对年轻人来说,这种虚拟世界展现的不一定是真实,很可能是做作的"高级感"。

而对高校导师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来说,朋友圈却成了真正"放飞自我"的平台。

图片发自App

近期,一位高校博导的深夜朋友圈就引爆了大众热点。

这位曾鸣教授,因为放假见不到回家的学生,为学生们的学术进展发愁,便在深夜有感而发,洋洋洒洒挥就一篇"妖娆"的朋友圈"小论文"。

妖娆?这是什么画风?

教授不都应该是一板一眼的吗?

小编只能说,面对内心戏如此丰富的导师,想象力不强的娃儿hin难适应。

图片发自App

对后辈们不称"学生""年轻人""boys and girls",而是"门内诸神";

硬核四字,效果好似如来一声"座下弟子",瞬间,金刚铁臂十八罗汉集结的场景扑面而来……

图片发自App

"连夜把你们的朋友圈看了一遍,发现除了李同学一人在游山玩水外,其他人都是静悄悄的。夜半三更,为师心里不禁泛起一阵波澜,难道你们都把为师屏蔽了不成?"

想想看,一位严肃深沉的导师,夜深人静时偷偷将学生们的朋友圈翻个遍,末了还因为没看到新动态而委屈巴巴……简直不要太反差萌好嘛!

对佛系读博的张同学,委婉地催催"最后一篇论文";

对单身宅男李同学,鼓励地谈谈"学术不是坐而论道";

对傲娇活泼的王同学,轻轻地敲打"汝乃天骄,何不上云霄"?

对"十投然拒,相信自己命里无论文"的小崔同学,时髦地说"不信,你看人家哪吒"……

搞得了学术,赶得上潮流;

观得了百态,看得懂人性;

能得这样一位细致负责的导师,实乃几位年轻人学术生涯之大幸!

小编现将全文奉上,各位尽可一观其风采。

图片发自App

门内诸神:

为师又睡不着觉了。

图片发自App

假期都过了一半了,还没有你们的任何消息,为师实在闷的慌。正所谓,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假期不见,我心焦兮。

连夜把你们的朋友圈看了一遍,发现除了李同学一人在游山玩水外,其他人都是静悄悄的。夜半三更,为师心里不禁泛起一阵波澜,难道你们都把为师屏蔽了不成?

想给你们打电话,又怕你们受到莫名的惊吓,只好在深夜发个朋友圈。有人告诉我,导师的朋友圈,虽然你们不点赞,但是你们都会看。希望如此。

图片发自App

博四的大仙张同学,虽然你一直都在佛系读博,但是为师还是要因世间俗事而打扰你,希望没有扰了你的清修。你想申请明年毕业,缺的那篇论文究竟发了没有?

请原谅我发自灵魂的一问,因为如果论文现在还没发,我看明年毕业又悬了。距你毕业看似还有一年的时间,实则只有两三个月的时间,以现在的审稿速度,你如果不能在十月份之前把稿件投出去,我看还得延期一年。当然,你能毕业的前提是投的这篇稿件百分之百能中,而这点为师也做不到。

因此,你现在面临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你在两个月之内把我们之前讨论的几篇论文写完并发给我,为师愿凭万夫不当之勇、三寸不烂之舌以及惊天地、泣鬼神的推荐信外加卖保险的精神去忽悠和游说我所认识的几个编辑,死缠烂打,或有所成。当然,如果你做不到还有另一种选择,距学校五十里有个村,村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你经常求柱香去烧烧,村民说效果还不错。

图片发自App

博二的宅男李同学,不知道你是否现在还宅在宿舍?你上次写邮件告诉我,连夜读书,都忘了天是什么颜色,我只能告诉你蓝色是忧郁,灰色是不想说。

为师佩服你要把板凳坐穿的读书精神,但我还是要劝你出去走走,不能只在书斋里做学问。学术应该根植于田野,根植于实践,而不能只是拘囿于象牙塔,更不能沦为喝茶聊天时的谈资。学术应该有现实的关怀,有点烟火气,而不是坐而论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你经常讨论农村社会学,但是现在乡村究竟怎样,你都不知道,还如何做学问?望三思。

另,你常常抱怨没有女朋友,你不出去走走,连个女的都见不到,怎么能有女朋友?

又另,下次给我写邮件时能不能不加参考文献,不是因为你做的文献不详细,而是为师手机太旧,确实显示不出来。

图片发自App

博一的神兽王同学,为师不知道该说你什么好。为师是说过参加学术活动时若见你师大爷便可口无遮拦,但是你也得分人啊!你那个姓杨的二大爷,四十好几了都没评上职称,你在他面前夸为师为知名专家、教授、博导、中青年领军人物,你觉得合适吗?你二大爷若因此不在学术圈混了,这种损失谁来赔?

还有,你证明了哈贝马斯和《道德经》的关系是怎么回事?布尔迪厄和《孙子兵法》的关系又是什么鬼?

图片发自App

唉!整个地球都不能装下你的傲娇。

汝乃天骄,何不上云霄?

研三的小崔同学,不知道你是不是还那么沮丧?我知道你为了考博士一直在写论文,然而十投然拒,到现在也没发出一篇核心。不过为师仍然认为这两年的努力让你积累了非常扎实的学术功底,希望你能坚持下去。

现在很多学校的博士都改成申请制了,对于没有多少学术成果的应届硕士生来说更加困难了,我想这也是你急于发表学术成果的原因吧。虽然能理解你,但为师还想多说几句,你写论文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缺乏完整的文献梳理,也缺乏详实的调研资料,虽然写的篇数很多,但还是不如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写好一篇。我也向几位博导推荐过你,但是把握不大,希望你能同时申请一下国外的高校。

你曾说过,有个算命的说你命里无论文,我想他是不对的,不再投几篇,你怎么能知道最后的结果呢?不信,你看人家哪吒。

图片发自App

研二的小韩同学,上次见面时,你一直在吐槽不靠谱的男朋友,现在究竟分了没有?你走之后,我上知网查了一下,你那小男朋友发的论文虽然不多,可整体感觉还是挺不错的。不要因为人家学文学就歧视人家,虽然他们毕业找不到工作,我们学社会科学的是比他们好点,但是也好不到哪里去。谈恋爱嘛,不要那么功利。咱们所一个女生因为要用量化研究就找了个学统计学的博士,发完论文就分手了,人家现在还去导师那里告她呢!

最后我要表扬的是刚读完研一的小清新李同学,她是门内唯一一个游山玩水时吐槽老师却仍不屏蔽为师朋友圈的好学生,她活泼又聪明,她调皮又伶俐,她自由自在生活在那,绿色的大森林,她善良勇敢相互都欢喜……

图片发自App

邻居嫌我半夜唱歌太吵,我要睡了。

不管如何,愿你们在尘世得到幸福。为师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为师: 曾鸣

图片发自App

相信大家看完之后,一定更加好奇八卦:

私下里,这群头衔金光闪闪的导师们都是这么可爱的形象?

虽然很难将"在朋友圈里抖包袱""在顶级期刊发论文"两种行为之间扯上关联,但学术大牛也是人,放下"教授"的架子,当然也会有接地气的一面。

图片发自App

之前,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何茂春教授登上央视节目《开讲啦》,与主持人撒贝宁幽默对话,也讲述了一个自己朋友圈发生的趣味故事。

何教授先是发了条新动态。

图片发自App

"丝路非洲行之一:非洲地理九级;九死一生,总算完整考察了世界第二大洲,她的全部54国。"

然后,有位热心的同学指出其中一个不太严谨的地方,遗漏了南苏丹。

图片发自App

何教授虚心回道:"对,是五十四国加南苏丹。"

紧接着加上一句,"同斜们早点回教室(手动笑脸)"。

原来,何教授发现,这位同学回复时应该是在上课时间内,便着急地在朋友圈"众目睽睽"之下善意"通报"了一下。

图片发自App

看小撒的惊恐表情以及何教授的狡黠的微笑~

想来,当时收到这条消息的"热心同学"一定汗毛直竖了吧。

所以,当大家看到老师的朋友圈更新时,请一定记得:

评论千万条,时间第一条。时间不合理,学子两行泪。

图片发自App

朋友圈,既成了交流无阻的"网上课堂",又成了监管督促的"无形雷达"。

其实从这两件事情上看得出来,当下,高校老师们不管职位多高、公务多忙,仍在"以人为本"尽好师长之责,同时努力吸纳新鲜事物,跨越与后辈之间因代际、经验等差别造成的沟通鸿沟。

这样的导师,请给我来一打!

(素材、图片来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以为被学生"屏蔽",深更半夜,大学教授发的这条朋友圈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