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职场人,我如何让生活从迷茫过渡到不迷茫

有些事我不想做,但生活让我别无选择,比如工作。

期间无数次想辞职,上班既没有自由,也不能让我快乐。可这个念头每次都只在夜晚升起,第二天起床就打消了。是什么让我不喜欢工作还坚持了那么多年?因为总有些未处理完的事,也总有些对未来的担心,但最主要是因为“穷”。

大学毕业后一直做HR,算下来有13年了。从HR专员做到主管,再到经理,最后做到了总监。前七年一边工作,一边解决了结婚、生育、买房等一系列人生大事,占据了大部分精力。2013年我进入了一家离家较近的通信工程企业上班。刚进公司时不懂业务,而老板交代的工作很多都超出我能力范围外,也没有人带,直接上级就是老板,工作必须完成。我之前的人事主管最长的待了一年,2年换了3个人,我是第四个。我的老板属于老虎型,惯于下命令和求全责备,从不鼓励员工,我属于考拉型,个人感觉和绵羊更像,每个年底公司都会辞退一些绩效不好的员工,我胆战心惊地上班,感觉随时都可能被辞退,压力大又压抑。

无数次下班回家和朱同学发脾气说辞职,他担心我辞职后工作不好找,总是帮我分析问题、出主意,其实我只是想找个人倾诉一下。还有房贷要还,下有两个孩子要养,上有四个父母年纪越来越大。怎么敢说辞职就辞职?好像男人和女人真得来自不同星球,经常他说的不是我要听的,气得我歇斯底里:我说他不支持我,就怕我让他养着,他说不是那个意思——正是每次吵架后发现自己竟然无处可去,非常庆幸我还有工作,我还是需要工作的。或者发狠拿到年终奖肯定不干了,但到时又瞻前顾后,考虑到经济状况让我一次次坚持下来。

我的MBTI类型是ESFP,偏外向、喜欢和别人待一起,感觉型偏好,感性、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决定、感情用事,喜欢随性的生活,这些是我学习职业规划后才知道的。我不喜欢听人谈业务,对钱也不敏感,很长时间对公司的业务不是特别的了解,工作开展得不尽如人意。也由于能力的原因不自信,吃了不少亏,经常因为工作中一些鸡零狗碎的事让我感到痛苦和精力被严重透支,但当时不知道这些,只是觉得不舒服想辞职。但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我不得不主动适应。

安全感是你自己给的。

因为工作没有带给我成就感,也没有找到提升的途径。2014年接触了股市,恰逢股市由熊转牛,于是胆子越来越大,将卖第一套小房子的钱陆续投入了几十万进去。接下来就悲剧了,2015年股灾中,将第一套小房子的卖房款亏得只剩了渣渣,同时错过了2015年下半年的一波楼市。既自责又被朱同学埋怨,痛定思痛,也因为公司需要升级资质而鼓励员工考证。于是,沉沦多年后,重新开始学习。天资虽然一般,但我每次都全力以赴,三年后终于取得了一级建造师证书。无数次感到学习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或工作要撑不下去的时候,我用写在实务书第一页的话激励自己“考过马上辞职”,现在想来那也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法,脑补一下范进中举时胡屠户的嘴脸,等我考过证书后就扔在老板办公桌上说:我要辞职,姑奶奶不干了!

高考后再没那样努力过了,那三年我关闭了朋友圈,退出了所有非工作必要的群,春夏秋冬,每天早上6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挤出来5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坐公交车都在手机上刷题,那时周六还要上班,晚上也要带孩子和辅导作业。于是就挤时间,周日有时也会推掉带孩子外出游玩的时间学习,由朱同学带他们出去玩。这三年,我付出了健康的代价,也错过了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时间,收获就是每个月增加的证书补贴、业务能力的提升和对未来的信心。在自学考一建的过程中对业务越来越熟悉,同时也系统地学习了人力自由管理,考了二级证书,看了大量的管理类书籍,业务和管理能力都不断提升,工作开展的也越来越顺利,2016年从部门主管被晋升为部门经理,2017年被晋升为人力资源总监。当知道考试通过的那一刻,心情是激动的,但我没有停留,又继续下一个目标了。

做职业规划咨询后,经常看到有人问:我没学历、没技能、也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工厂里上班太累又没有前途,未来不知如何选择,请大神给推荐一下适合的工作?看罢,心里一声叹息。你没有选择,先看你能力可胜任的范围内能找到的最好的工作是什么,长点本事,有了资本再去找个理想的工作。

就像古典老师在《拆掉思维的墙》里说的:你一定也有过这种感受,觉得自己很弱小,禁不起一点失败,自己也没有力量改变,这个时候就期待有个权威的声音说,去吧!你一定可以成功!但没有任何人会这样说。职业规划师们也不会,他们知道,这不是一个职业规划问题,而是一个心理问题——即使他们帮这个人找到最优化的道路,这个人也会继续和自己玩yes ,but游戏:“是的,但是……”这种人被自己的安全感囚禁了。

当我的处境改善后,工作上有了更多的自由时,我开始学习心理学探索自己,同时学习职业规划转型为自由职业者做准备。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奠定的安全感,才能干想干的事。

当你不具备这些前提时,你的心里没有能量,做决策就没有力量,所以瞻前顾后,总想找个最完美的方案。

我毕业离校时丢了身份证。在第一家企业上班没多久,就想换个工作和朱同学近一点。但我要先办身份证,所以就拖了几个月,后来又要转户口到公司的集体户口本上,再次拖了几个月。再然后呢,我准备结婚了——请婚假、怀孕、生孩子、休产假。虽然工资不高,但我就感觉要拿到那些钱,等我真正离开这家公司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三年。期间,夫妻分居两地各自租房,婆婆带着孩子和我在一起。虽然不便,但当时我必须忍耐,因为我没有选择!

学习职业规划后用测评软件给自己测了一下职业匹配度,人力资源岗位的职业匹配度有80%,也就是说做这行匹配度也还算高,但是遇到一些不符合我特质的事就让我烦躁。

看见贾杰老师有个公式:快乐=能力-期待,那些比你快乐的人,要么能力比你强,要么是期待比你低。我曾被楼下的几个大妈开心的笑声吸引过,那是发自内心的笑,那天她们和卖大米的大爷开玩笑,当时我想自己是绝对笑不出这个效果的,看见这个公式后豁然开朗。

帕森斯的职业辅导步骤:1、 清清楚楚地了解自己,包括个人的能力倾向、能力、兴趣、雄心、资源及限制,以及这些特质的成因。2、 明明白白地知道各种工作成功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和要求,优点与缺点,待遇,就业机会和发展前途。3、 要实实在在地推论这两组事实之间的相关情形。即:个人特质+职业信息=理想工作,个人期待+现实条件=理性选择。

写在最后,希望你也能早日在职场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活出精彩,匹配的才是最好的!加油!

你可能感兴趣的:(作为职场人,我如何让生活从迷茫过渡到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