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落实——问题引领+史料研习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情境创设是为了让学生对我们的教学内容有更多的代入感,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以及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去理解相关历史事件。而要真正的掌握某个历史知识,则需要更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作用就是带领学生,教他们分析和解读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则需要——用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用有价值的史料帮助学生提取有效信息,最终进行讨论和探究。

问题引领

提问题其实是很有技巧的,好的问题应该是一个切入点,能够帮助学生从一个合适的角度去更加清楚的了解历史事件。
但这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事实上在大多数的课堂时间里,我们的问题一般都是提前设计好的表层问题——一般表现为我们所问的问题都是有相应的预设答案又或者能直接从课本中找到答案的。因为这类的问题让我们更好的掌控课堂——既能让学生回答出问题,又不至于花太多的时间,也不会让学生问出一些让我们猝不及防的问题。
不过其实仔细想想,如果一堂课里一直充斥着这种简单问题,其实就相当于学生一直在沿着一个被固定好的轨道在前进——他们只需要跟着老师的思路,又或者跟着课本的思路走,长此以往可能就会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力。

所以我们需要好的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最好是能够帮助他们打破一般的思维惯性,从而产生新的问题,并不断的深入探究。就像叶教授举的例子——“煤球除了黑色还有什么颜色吗?”有的,不同状态下的煤球颜色的确不同,比如燃烧时的红色,燃烧后的灰色。像是这样的问题,既能生成新的问题,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比较理想的好的问题。
当然现实课堂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更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提出来的问题。比如叶教授举的例子——在讲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时候,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那在没有发明纸的时候人们用什么擦屁股?”当然这很考验教师的功力,若是老师自己知识储备不充分,很可能就会手忙脚乱。但如果老师自己有充足的知识功底,他甚至还能利用这种生成性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点——比如纸的更多用处之类的。
所以面临新的课程要求,我们老师也需要更多的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高效的课堂。

史料研习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接近历史的真相,我们作为引领者需要精选出有价值的、可靠的史料来帮助辅助理解。
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教会学生如何从材料中提取出有效的信息,更加深入到历史事件的本质。以下举一个例子——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陈涉世家》司马迁《史记》
在司马迁的《陈涉世家》中所提到的陈胜吴广起义,若是提问学生“从材料中找出起义的原因”,我们最直接能得出的答案就是——“遇雨失期”和“戍死”。但这只是表层的原因,我们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这个表层的原因找到“陈胜吴广起义”这一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秦朝的苛法和暴政
这样才算是对一份史料比较合格的运用——不单单只看表面,还要通过相应的知识储备,甚至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找出作者的真正意图,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

以上的对于教学方法的探究都很实用,改变教学观念之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多读书,多补充各种知识,更多的提高教师自己的素养,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落实——问题引领+史料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