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察觉

一时想起对情绪做一个想法和总结,情绪这个东西真的太难了,为之付出了太多了。

以前我跟很多人一样,平日里工作中朋友口中都觉得自己的心境很平和,很有耐心,是一个积极真正能量的一个人。

可为什么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自己会有那么多的委屈、难受、怒火、生气、期待等等。

在我没有意识意识到觉察自己内在情绪的时候,是从来没有问过自己,为什么,为什么我的情绪会变成这样,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子,为什么会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会变得这样的痛苦,原本是想好好陪伴孩子的,却得到了这样的一个结果。

而之前深陷情绪痛苦之中的时候不是在自我反省,而是在不断的责备别人怪罪孩子,想了无数的外在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却不知道自我反省,去觉察去思考。


在不同的情境下,有着不一样的情绪。如若今天的情绪不好,遇到不顺心的事或是客户的抱怨,

在这种不好的情景下看到孩子做作业磨蹭拖拉乱七八糟的时候,那时候我们是完全没有心情没有力量的,是很容易发火上头的。


如果我们今天自己置身很开心,那我们回家同样看见孩子写作业拖拉写作姿势不好,磨磨蹭蹭还要一边说一边教的时候,

那我们这时候的心情是有很大的力量敢去帮助孩子的,而不会去任意的发火。

两种情境下,为什么我们会遇到同样的事情处理结果完全不一样呢?一个发火,一个不发火。

经过反复的练习,反复的实践当中,我明白了,也知道了,发火生气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工作生活中越觉得挫败,在陪孩子学习时就越容易发火。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更高的力量,更好的投入生活中有一种掌控感的时候,让我们在陪伴孩子时,我们的心就更能存活下来。也更积极的去面对。

后来在每一次的陪伴孩子学习或是陪在他们身边的时候,那个火气堵在胸口的时候,我会去想,事后我也会去想我为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子的情绪?

我会去觉察我的内心情绪,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的愤怒,

经过对自己情绪的深处觉察,我们会明白很多时候,大多数人的情绪都不是真正的因为孩子的学习磨蹭事情做不好,而愤怒的这背后一定有他深刻的原因。


以前我会在愤怒下,然后夹着的一种情绪就是一种挫败感,总觉得我管不好你了,我也做不到了,我做了我该做的,但是我还是管不好你,我就破罐子破摔了,不管了。

一面想让你变得更好了,但对这种挫败感时,我就会想办法去控制它,越想控制的时候就真的恨不得自己帮他把字写好,把书背掉,把作业做掉。

然后又对自己各种的贬低打击,我真的没有用……,孩子不会因为我的着急发火有所改变,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情绪失控能力会更差,我们会更容易让自己感觉到更有挫败感,更想发火,一度陷在情绪当中。


很多时候也会选择去忍,看见不满意的时候就告诉自己,我不能发火,我必须控制自己,我要控制情绪,我要忍住。

今天忍,明天忍,后天忍,一而再,再而三的忍,那是一种情绪的积累,一种挫败感的积累,它不断的积累,我们的情绪,不断的积攒,积累到我们情绪爆发的那一刻。

而在大脑记忆中我觉得他好像就偏偏击中了这些你不想、你不喜欢的、你讨厌的这些东西,而那些曾经孩子做的好的,开心的。

却总是记不得,记得的永远都是那些做的不好的,被指责的东西,经过这样子的记忆,在下一次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可能一点就爆发了,一处即无法收拾。


我不断的练习,不断的觉察,其实所有行为上在骂孩子,跟孩子生气吵架的时候都是内心在跟自己生气,给自己叫板。

然后把所有的情绪投射在孩子的身上,让孩子来承担了,我们不愿意去面对自己的责任,而让孩子去承受这样子的痛苦。


经过这个情绪对我的困扰,我发现人真的是只有在痛苦不能够自己的时候非常非常痛苦的时候,才会想着去改变自己,而在不够痛苦之前想要改变的永远是别人,不会想着去改变自己。


真正的想要改变自己,

我们必须要觉察自己的情绪,去觉察这件事情背后的原因,清楚的看到自己失控中的样子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沮丧,会挫败,会失控?会难过,会生气,会发火。

我们要不断的去反思自己,问自己,难道真的是孩子的错吗?还是我们到底想要控制什么,还是我们希望得到什么?把最深耕的内心挖出来,找到这件事情背后的原因,我们才能更高效的帮自己完成。


情绪改变我们也要去问,如果孩子都做到了更高效的学习,用心的去做每件事了,那我们想要什么样的结果?

如果孩子没有对我们进行反抗,而是一味的听我们的安排,那又是我们想要的吗?这样子的情景下不断的挖掘背后的意义我们会发现好像让孩子完全听自己的,也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而处在于一种自我矛盾之中。问到最后我们会发现我们其实真正需要的只是希望孩子能够快乐健康,自信,有能力的去生活,而不是我们想要的那些”高效”。


之后我们还要问自己,我对他发火,对他指责,对他打骂,真的能让孩子自信吗?有能力吗?生活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吗?没有


然后我们会对以前自己对待孩子的教育感到羞愧,内疚,自责,

如果孩子没有了自尊,也就没有了自信,与我们的希望背道而驰,现在你要做的就是怎么说、怎么去表扬和批评,甚至怎样去打骂他。

才能让孩子明白我内心对她的期望,让他达成内心觉得自豪,自信又有能力,而不是羞愧,自卑。

所以我们一定要在情绪背后去了解我们想要控制什么?我们到底能控制什么?还是我们控制的,是不是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


那么说我们的方法。是正确有效的,我们应该使用什么方法,并且那么问我能控制什么这个问题后,一定要接着去问下一个问题。哪些是我可以控制的,哪些是我不能控制的?这是界限。

因为你不是在管自己,我们是在管一个生命,在管一个孩子。所以一定要清楚孩子身上哪些我们能控制,哪些我们控制不了,我们要分清楚界限。

管好该管的,接受不能管的,因为每一个人他都是有生命的,包括小孩子。

这句话我现在才明白。生命就像樊登说的,我们面对的是孩子是生命,不是面对的机器可以给它换一换零件,可以给它修一修它就好了。

想要它有哪些配件都可以给它装上,还是给他安装一个技能,它都可以,可孩子不一样,孩子他有孩子的想法,他有他自己的想法,他有他自己的目标,他有他自己的生活。

人一定要跳出这种情绪圈,自我去觉察。看看我们深究的到底是什么,去探寻我们内心的想法,在想什么?

不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情绪牵着手,跳进情绪的泥潭里无法自拔,我们要知道自己的内心想要得到什么,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我们要培养出怎样有自信,有能力,有内驱力的孩子,这才是我们追随,内心的有目的的教育。

越发现自己在陪伴孩子的成长中,这个过程其实真正需要学习的是我们自己,如果孩子没有情绪,可因为我们的情绪而带动孩子有情绪。

那一切都是我们自己自找的,这是对我们生活的一种磨练吧,要去学习正确的对待他,也需要去学习怎样温柔而又坚定。

有效的对待自己内在的需求和对待自己内在的那个小我,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情绪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