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教师要先行

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课程内容之学习任务群1,即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专题学习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教师应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平等地参与交流讨论,解答学生的疑惑。这对很多教师来说,可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教师是与书本打交道的职业,读书是教师的本分。但是,读书已经成为很多教师要面对的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这里的“读书”指的是除教材和基本教学参考资料之外的,为了提高自身素质而进行的广泛阅读。

传统社会背景下教师赖以生存的一技傍身、一纸文凭、一劳永逸已经被无情的现实击碎。在信息时代,学习就是工作的核心,学习是工作的新形式,做一个职业学习者,做一个终生读书的人,教师要把读书当做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方式,阅读,作为一种以主要吸收知识为前提的生活方式,正在成为人们除衣食住行之外基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课程教学改革反映了社会对教师工作的质的需求,教师必须随着课程教学改革所建立的学习方式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在信息时代,教师已经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更不是知识的权威,学生知道的东西可能比教师还要多,因此,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共同学习,向学生学习,把教学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教师要有一种专业自觉、文化自省。我们必须关注阅读对教师发展的意义。正如马克思所说,读书要有事业和职业的目的。阅读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源泉和重要标志。没有书籍的滋润,难以得来深厚的学识和素养。阅读要成为教师职业生活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让阅读本身构成教师职业生活的基本成分。

教师在没有形成独立的读书习惯之前,需要学校安排阶段性的读书交流活动,诸如读书报告会等形式,使读书成为一种常态。教师读书之后重要的是要形成自己的想法,并转化为做法。教师个人化的教育想法,就是教师的信念,有了教师的信念,教师的行动将发生改变。于是,教师读书将构成教师行动研究的一个部分,不断为教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教育的眼光和教育的心情。“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读书,就是教师的自我修炼。

一个学校的教师,也应该是一个学习共同体。每个成员之间的精诚合作,互相真诚的分享和交流,对于彼此的成长,是一个有巨大力量的心理场域。一个学校的教师共读一本书,每周有固定的时间来交流和分享,这样就有了一个平台,一个思想交集的空间。教师们会自觉意识到,为了能在分享交流时有所贡献,就理所当然地要提高阅读的品质。近年来,我们学校坚持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所读的书有《论语》、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帕夫雷什中学》,崔允漷《有效教学》,王东华《发展母亲》,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雷夫《第56号教室的奇迹》,林崇德《21世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等,每周一次的读书报告会,教师通过在团队中的分享和交流,深化了认识,丰富了内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教师是一个不断提升自我的职业,其美好在于给他人带来价值的同时也有自我的塑造和完善,让一个人找到精神家园,找到一种美好的存在感。读书,就有满满的获得感。

除了读书,教师还应藏书。这里引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给教师的一条建议:“我建议你每月都要购买三种书籍:(1)关于你所教的基础知识的那门学科的书籍;(2)关于作为青年楷模的那些人的生平和斗争的书籍;(3)关于人特别是儿童和男女青少年的心灵的书籍(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这一建议,还是基本适用当下的教师。(18.01.24《教育》)

你可能感兴趣的:(整本书阅读,教师要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