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路在脚下

第二天——路在脚下,山在旁边

    一夜好眠。在5点半的铃声还没响起前,已经陆续很多人起来走动了,我们队里大伙都醒了,但是还不太想出暖和的睡袋,因为太冷了!外面天空还没亮起,这个时候,我带上的冲锋衣和冲锋裤就派上了用场,还得穿上袜子。

       简单洗漱之后,就餐的营帐里,黄色的灯光下,桌上摆满了热腾腾的美食。大家从两边有序的拿着早餐,有:热牛奶、鸡蛋、炒饭、肉、方块包、火腿片、榨菜、青菜、甜酒槽、粥、牛肉汤,很丰盛。早餐一定要吃饱,因为路上再多的补给,也不及在营帐的伙食好!

       就餐的时候,我发现了有些队伍是已经整装待发之后(先穿好徒步衣服、鞋子),再来吃早餐。我觉得这样很好,错峰就餐,可以慢慢吃,吃完不着急。而我要吃完,再算好时间,将装备弄好。所有人集中在舞台下面,跟随老师做好徒步前的伸展运动,再鸣枪出发。

       我的鞋子买大了一码,然后没绑紧鞋带刚出发没多久,我就停下整理。当我站起来的时候,没戴眼镜的我,看着茫茫人海,不知道自己队伍在哪里了。模糊的世界,只有高度近视的人,懂我!

       这次出发,刚开始遇见的,是望不尽头的黄沙,很细很软的。一只脚踏出去,沉到沙子里,另一只脚他出去,沉到沙子里,不断重复。我很吃力,我想追上队友,拿出了一对登山杖,抬头看路,低头走路,慢慢地向前走着。没有人搭讪我,我也没有搭讪别人,这样走得快些。

       直到,我遇见了保温杯哥。他走近我,跟我说,你是不是来过呀,我看你走得很快,很有节奏。我说,我没带眼镜(戴防晒眼镜)和对讲机,我想追上他们。保温杯哥说,跟他一块走吧,他儿子把他甩得老远了,聊聊天。我慢下来了,我觉得,今天认识一些别的队友也挺好的,听听别人的故事。

       第一天觉得很远的山,此时就在 第二天的路上的旁边。虽然我们觉得很近了,但是走到山脚,还是有点距离的,因为漫漫的沙漠,让我觉得近。

      每一个人都像一本书,开卷有益,掩卷沉思,夯正理念。前面走得挺开心的,因为我认识了保温杯哥,认识了晓兵哥一家,认识了维玲姐跟她女儿。我围绕他们,来讲一段。

      跟着保温杯哥的一段,我们从聊,我与父母的相处,他与小孩的相处,讲到我们之所以正在徒步的准备故事,我在组织里的学习,他在深圳买房和卖房的故事,他在浙江的行业,五十度杯子的故事,还有直播卖货的底层逻辑。他教我走累的时候,如何放松一下。两个人,脚尖对着脚尖,站直,放松小腿。因为懂了这个,反而好像更加依赖这个了。这天走得,异常的艰难。保温杯哥的小孩,我是在午餐补给站上才见到。不是很好的事情是,小孩他路上摔了一跤。因为他当时感觉没什么,就没注意,一直走,直到午餐补给站,他觉得很疼,膝盖有点肿,才一直休息着。保温杯哥一番检查,询问,找教练和医生看。问着小孩,自己上救援车回营帐休息,还是继续坚持走。小孩看着远方,沉思了一下,说回去休息。小孩就在我们的目送下,坐上了救援车,我们也重新出发。

       晓兵哥是保温杯哥队伍的队长,带着嫂子和他儿子(好像是5岁)一起参加。遇上他,因为我真的走得挺慢的,还有就是,我需要他的对讲机,跟我们队的队员报位置和安全,保温杯哥需要对讲机,了解他儿子情况和位置。晓兵哥自述好像50岁了,我看不出来,因为儿子好小。我们聊了,如何认识了易效能,在这里的学习情况,遇到的瓶颈,还有他热爱的户外运动,培养儿子的思考。他背着儿子走的时候,我用了一下他的登山杖,不愧是专业做户外运动的,非常给力。他的登山杖特点:很轻,手持的地方材质很舒服,撑着的时候,给的支持比我自己用的多。实话说,我喜欢上了,那天想一直用,但不敢说。比较感慨的是,晓兵哥脚底有水泡,还得偶尔背下小男孩。会去跟小男孩沟通,走到那里,自己走,走到那里,“爸爸”背。小男孩也会心疼他,在还没到的地点,会主动说,自己下来走。小男孩累了困了,晓兵哥就抱着它,在救援车上休息。注意,这个不是就此放弃,而是午休一下。最后也是追上了我和保温杯哥。晓兵哥的妻子,我喊嫂子。她一直扛着队旗,走在晓兵哥的前面,偶尔会回头看看他们,如果太远了,会站着等下,近了又继续走。她在前面,像是继续坚持的方向,像是追赶的方式,更像是远远的陪伴。

       维玲姐及小妹妹,是在后半段一起走的。一个人的形态,会显示她的心态和处境。维玲姐一直满腔热血,给我一种打不死的小强,懂健康、形体、唱歌跳舞,很正能量。而小妹妹,低头走路,有点憔悴,走得很慢,偶尔会喊着有点远的“妈妈”,我很累,走不动了。不管她再怎样消极,但是她绝不上救援车。保温杯哥跟维玲姐路上交流育儿方面,走在前面,我就跟着小妹妹走。小妹妹正在读初中,我们聊,她有没有想念没一起参加的父亲,聊小学的那点事,聊初中的“养老协会”,聊回去之后的规划、聊怎么就跟着母亲一起来了、聊我对登山杖的发现......跟维玲姐说,让她继续往前走,不用等小妹妹,果真没等。小妹妹也就没有对象,去撒娇,去诉说自己的疲惫和难受了。

       到达终点前,有一段很快乐的时光,就是晓兵哥的小孩午休后恢复了经历,跟着我和小妹妹跑跑停停,玩玩沙子,玩玩登山杖。保温杯哥就在旁边看着,不让小男孩摔倒。慢慢我走在前面,因为我看到后面的人越来越少,而且快6点了。我真的不想,上救援车,也不想自己走了一天,最后的成绩还作废。小妹妹也是紧跟我后面,不远不近的距离。到达终点的时候,我看到了我的队伍,都已经在终点了,还看到了维玲姐姐一直在终点等小妹妹,为她呐喊,呼唤她跑到终点。这就像希望,像胜利在叫嚣着。

       队友们问我,都经历了什么,怎么这么慢?我一言难尽,哈哈。但是队伍里最后一名,但是有点点愧疚,暗自下决心,第三天和第四天,不能当最后一名。原谅我就这点出息,真没想去争名次,因为我还想留恋一下,路上的风景。今天的小腿过敏,更为严重些了,在睡觉前,我好想涂了3-4遍药膏。医生告诉我,第三天和第四天,不用带防沙套了,沙漠的路段不多。我也是半信半疑的,决定不戴了。

       第三天的晚上,有晚会,我们跟十七组,要排一个节目。一个小姐姐想到了我们的手杖,经大家沟通,就是《手杖舞》。徒步的过程中,手杖陪我们走过大漠,牵过队友,淌过溪流,挺有意义的。晚上就自己组里四个女生,排好动作,练熟悉了之后,再去教十七组的小姐姐们。在正式见到他们之前,听说,她们不太愿意上台表演,更不太愿意练舞。是十七组一番沟通,才让我们进到十七组的营帐,开始教学。实际情况是,她们都很疲惫,有的脚底有水泡,但是我们都坚持练起来。一遍不熟悉,两遍三遍,讨论怎样练,怎么排位置,别提多投入啦!

      第二天的时候,我跟我们队伍的小伙伴们,去拍了一些照片,要跟大家分享。

      我也很累,所以没在老铁群里发自己的动态分享,更没有看星空。今晚不一样的是,我们组好几个伙伴请求增加棉被,因为第一晚睡得很冷。而我没有要,因为我一觉到天亮,没被冷醒过,反而觉得热。我归功于我买的睡袋,哈哈。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二天,路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