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诗经——著

诗经——风——齐风——著

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著(zhù):通“宁(zhù)”。古代富贵人家正门内有屏风,正门与屏风之间叫著。古代婚娶在此处亲迎。

俟(sì):等待,迎候。乎而:齐方言。作语尾助词。

充耳:又叫“塞耳”,饰物,悬在冠之两侧。《毛传》:“充耳谓之瑱(tiàn)。”古代男子冠帽两侧各系一条丝带,在耳边打个圆结,圆结中穿上一块玉饰,丝带称紞(dǎn),饰玉称瑱,因紞上圆结与瑱正好塞着两耳,故称“充耳”。素:白色,这里指悬充耳的丝色。

尚:加上。琼:赤玉,指系在紞上的瑱。“华”与下文的“莹”“英”:均形容玉瑱的光彩,因协韵而换字。

庭:中庭。在大门之内,寝门之外。

青:与上文的“素”、下文的“黄”指各色丝线,代指紞。

堂:庭堂。

我的郎恭谨等候在影壁前,冠上洁白丝绦垂在两耳边,缀饰的美玉悬荡在我眼前。

我的郎恭谨地等候在庭院,冠上青绿丝绦垂在两耳边,晶莹的美玉悬荡在我眼前。

我的郎恭谨等候在正堂前,冠上明黄丝绦垂在两耳边,精美的玉石悬荡在我眼前。

著,仅以一字为题,有时很难解。有观点说,著为箸的别字。箸是筷子,筷子必须成对,而且要求形状一样,才能合用。所以,本篇以著为题,自有成双成对的意思,本篇也是谓之男女之婚事的意思。

本篇的大体形式与上一篇相同,都是利用三章重章叠句,而每章仅换四字。那么,我们将三章放在一起来解,先解其字。

俟,等待。

著、庭、堂:表示三个地方。古时庭院的格局很讲究。进大门后立有屏风,绕过屏风后才是中庭,中庭之后方是正堂。当然,这里只是泛泛地说,可能根据主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这里只是用来说明三个字的位置。著,是屏风与大门之间。庭,是绕过屏风后才算进入庭院。堂,指主人的屋子。

充耳:又叫“塞耳”,饰物,悬在冠之两侧。《毛传》:“充耳谓之瑱(tiàn)。”古代男子冠帽两侧各系一条丝带,在耳边打个圆结,圆结中穿上一块玉饰,丝带称紞(dǎn),饰玉称瑱,因紞上圆结与瑱正好塞着两耳,故称“充耳”。

素、青、黄:是指紞的颜色。

琼华、琼莹、琼英:是指充耳上玉的光彩。

在解释本诗这前,先普及一下古代结婚的“六礼”。古代结婚有六礼,分别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对于六礼的解释,在文的最后有)。本篇所描述的场景就是六礼的最后一礼,亲迎。

全诗三章,开头都是等我在什么位置,那么,我是谁。这里指新娘。为什么会是等新娘子呢?诗所描绘的是亲迎礼的最后,男子出,而新娘随之。因为出了大门,新娘子就是出嫁的人了。而新娘子原来的家人会在堂前将女子交与男子,此为受女于堂。而女子与家人分别必依依不舍,所以缓行,那么,男子必然要等。所以,三章均以等开头。

第二句第三句都是写物而未写人。写充耳是什么意思。男子等到了女子,女子见到男子后因害羞而不敢直视男子,所以只是用眼睛余光眇了一眼,那么,就看到了男子的充耳,以及充耳上的一些装饰物。充耳如此华贵不是说男子多么好奢侈,而是说明对亲迎这件事情的重视,那么又要说到礼法了。古时讲夫为妻纲,是什么意思。是夫要行正事,而为妻作表率。所以有“夫妇正,则父子亲;父子亲,则君臣和;君臣和,则天下治。故夫妇者,人道之始,王教之端。”

那么三章皆是等,是一个人等了三次吗?不是。这里写的是三类人,一为士、二为卿,三为君。何以见得。充耳以青乎而,青为青玉,是卿大夫的配饰。充耳以黄乎而,黄为贵,是君主的配饰。充耳以素乎而,素色是士的配饰。为什么没有平民呢?所谓上行下效,君、臣、士都是这样,那么平民必效之意。

诗序说:《著》,刺时也。时不亲迎也。

什么意思呢,全诗都在说亲迎,为什么是刺不亲迎呢?这里用了一个辩证法来解释,就是因为在说亲迎,所以才有不亲迎,而知不亲迎不符礼制,却还不从,是为刺也。

有学者有不同意见,说本诗是歌齐僖公之作,文中三章亲迎不是结婚,而是在迎接贤者,因国君贤,而使隐居的贤者八方来投,表盛壮。

古之结婚六礼:

纳采,指男方家长请媒人向女方家长献采择之礼,男方家长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并“致礼以成其意”。婚姻由媒,两家人要成一门亲事,必须要有媒人,不能自己上门提亲,而提亲的礼物,起初是根据阶层不同而不同,天子用香酒,诸侯用玉器,公卿用羔羊,大夫用雁,士用雉,平民用布帛,后来统一用雁。

问名,男方托媒人备礼枪王女方家问父母的姓氏,女子的名字、排行、出生年月日等,因为一来古代明文规定同姓不婚,那个年代男女双方结婚前彼此根本不知道对方的姓名,所以必须问清楚;二来需要占卜吉凶,看两人是否吉利,跟现在人们“算八字”差不多。问名备的礼也是雁。

纳吉,即男方把占卜认为男女可以结婚的吉兆百人通知女方。《仪礼·士婚礼》说:“纳吉用雁,如纳采礼。”所谓“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婚姻之事于是定”。纳吉是订婚阶段的主要礼仪。

纳征,相当于现在的向女方送聘礼,也叫纳币,古时候不像现在直接用钱这么俗,古代纳征用的是五匹帛和两张鹿皮,五匹帛是奇数,两张鹿皮是偶数,象征男女阴阳具备。知道现在有些地方为什么将下聘称作“文定”吗?因为周文王结婚时,“问名之后,卜而得吉,则文王以礼定其吉祥”,所谓“文定厥祥,亲迎于渭。”因此,“文定”即指纳币订婚。

请期,男方送聘礼后,又派媒人请女方选择吉日成婚,表示对女家的尊重。

亲迎,古代亲迎礼男子必须到女方家里亲自迎娶女子,是六礼的关键。《仪礼·士婚礼》规定:亲迎之前,父亲为儿子设筵饮酒,儿子秉承父命前往女方家里迎娶,需执雁拜见岳父。新妇登车后,新郎要先为新娘驾车,走出一段距离后才换乘自己的马,新妇到家后,新郎要“揖妇以入”。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心中的诗经——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