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战士、是英雄、是穿白大褂的普通人

2020年4月4日,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清明节。我们停下了工作和娱乐,改变了传承千年踏春、扫墓、祭拜先祖的传统。在上午十点,降半旗,默哀致敬。

在整个疫情期间,他们就像天神一般,矗立在普通人和病魔之间,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抵挡病毒的“长城”。在我们眼中,他们是战无不胜、无往不利的白衣战士,新冠疫情是他们不得不参与的一场保卫人类的“重大战役”。

但,只有他们心里清楚,新冠病毒只是他们成千上万个敌人中的一个,因为它的突发性、高传染性和相对较高的致死率,才让我们对于它的突然肆虐有些手足无措。

跟一位一直奋战在广州抗疫一线的医生朋友聊天,虽然她所在的医院早已清零,但疾病远没有终结,新冠以外,还有很多的病患仍等着他们去救治。

聊天中,她无意说起工作中遇到的病患,要求很多,对治疗方案也颇有自己的见解,家属和医生都心力交瘁。但,朋友的心态却很好,把这当成了排除杂音、提高自己在信息嘈杂环境中做出正确诊疗决策的刻意练习!

除了关注病人的身体状态,朋友也特别关注了病人的心理状况,通过更细致、深入的沟通,让病人敞开心扉、配合治疗。

我们印象中的医生们也许是一手手术刀、一手听诊器的勇猛形象!但实际上,他们的敌人大多数时候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病毒、细菌,甚至更多时候病人的恐惧、惊慌、不信任,才是那座必须首先逾越的大山。


一、每个医生都要学点病患心理学

疫情肆虐期间,虽然身处广州,一心想为抗疫做点什么的我,找到支援疫区的志愿者组织。组织中有个救援组,专门对接湖北患者的求助。

救援组的负责人会经常与我们分享援助过程和心得。作为前资深媒体人的救援负责老师,没有分享社会资源,或者问题的处理技巧,而是分享了两个非常朴素的心得:

1、对话开始前,假设每一个人都是善意的。

我在疫情中,主要就是负责云端收集各类求助信息,并交由同组的伙伴们进行核实。为什么需要核实,想来大家在前几个月也读到过各种各样的报道吧!

救援组的伙伴,会面对形形色色的个人和组织,通过充分了解情况、反馈信息,最终促进问题的解决。无论是哪一方,在疫情期间都面临着超乎我们想象的压力,在沟通中的善意假设就显得格外重要。

当你假设他是善意时,才有可能敞开心扉地接受他。关注他的处境、关心他的现状,从而发自内心地替他设身处地的想,该如何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

这比一上来就提需求,更容易让人接受,也是一个良好沟通、协作的开始。

2、陪伴、倾听和关注亦是一味良药。

每个刚刚接触志愿者工作的人都在寻找成就感:要解决问题、要有用……才算是真正帮到了疫区的人们。

但,救援组的负责老师说:陪伴和倾听,也是一种力量。

在湖北抗疫的整个过程中,一开始虽然会有些措手不及,但很快就步入了正轨。也就是基本所有需求,都有相应的负责机构和对应流程,只是因为在疾病的巨大冲击下,家属们可能一下子慌了神,不知该找哪个机构,也不清楚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救援组的伙伴们,在这个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边安抚家属,边梳理解决问题的流程。任何疾病都是一样,治疗都是个“尽人事、听天命“的过程。客观来说,救援组的伙伴们可以帮助家属在求助的过程中少走弯路,但并不能对最终的结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但,他们对于家属而言,却像是”定海神针“一般的存在,心中的苦闷、焦虑、担忧、害怕……无法向家人言说,却可以尽情向救援的伙伴们吐露。在他们深夜无法入眠时,永远有一群人可以响应并支持他们。

好的医生也是如此,倾听病患的每一句话、关注病患的每一个动作,陪伴他们与病作战的每一天。只是因为医疗资源的紧缺,让医患之间的对话时间不得不压缩,尽量挑那些可能有利于病情判断的症状来说。至于情绪和压力的舒缓,更多只能靠病人自己消化,或随着病情的好转而渐渐隐藏。


二、医生不仅要缓解身体的症状,还要找出致病的原因

心理状态与身体状态息息相关。曾经在北京居住过一段时间,那是身体状况最差的时候,每天辗转在各大医院间排队、挂号、看病、检查、拿药……

看病的经历,居然让我对医疗和健康有了更多的心得。中医或西医的疗法选择,本质上是人的价值观在起作用。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主张把人体当成一个整体和系统来看,身体问题的表征,中医会深究脏器和经络的问题;西医讲究科学性,可观测、可检验、可证实,哪里有问题就解决那个问题。

我没法简单地判断孰优孰劣,但却想谈一谈,那些好的中医们,到底有哪些不一样?

通过朋友们的推荐和介绍,也经过千难万险的排队抢号,在北京接触了许多深受病患欢迎的中医大夫们。他们的诊室宽敞明亮,没有吵吵嚷嚷的患者拥挤,他们和颜悦色,拉家常式的开场,让人一下子就放松了不少。

望闻问切,一项项下来,不光所有身体上的不适都被关注到了,连心情的变化、工作的压力、生活中的苦恼,你都愿意与他们分享。

聊起我的体质时,有位女大夫如春风拂面般地跟我说:”不要给自己太多地压力,放松一些,用平常心来对待工作中的问题。“这样的话,让人十分熨帖,就好像是朋友间的闲聊般放松。

后来,当她再说起”郁结于胸“也会致病:男性更多体现在肝脏的疾病上,而女性则更多反应在甲状腺和乳腺的病变上,我也会更容易接受一些。

确实,相由心生,病也由心生。紧张、压抑、郁闷、愤怒……各种情绪状态的长期持续,都会引起身体的问题,甚至病变。

好的医生不仅关注症状的缓解,他们会进一步深入探讨引发疾病的原因:到底是病毒感染、不良生活习惯、情绪还是遗传因素引发的?


三、医生注定孤单且需要负重前行

我们常感慨病人在机器环绕中的孤独感,似乎很难把孤独这个词和医生联系起来。实际上,除去防护服、护目镜、口罩等对医生们的物理隔离,医生超然于病痛和病患的地位,以及家属、病患对于治愈的期待,都让医生们不得不孤单地负重前行。

华西医院地全科大夫胡冰霜医生在《与病对话》中提到过一个年轻医生,不顾权威和专家的反对,坚持自己认同的治疗方案的故事。

急诊科转来一位中年病人,发病之前看起来很健康,基本没有进过医院,所以肆无忌惮地透支着身体。抽烟、喝酒、应酬、熬夜……病来如山倒,一朝患病,不仅肺部有很严重的感染,肝脏、肾脏等脏器的指标也很不好。

由于病情言重,除了年轻的主治医生,华西医院还派出了两位专家教授会诊:两位教授的意见是,确诊为肺结核,使用治疗肺结核的药物,先控制住肺部的炎症。

年轻的主治医生却有着不同的看法:病人肺结核的症状并不明显,肺部炎症更可能是由细菌、真菌等引起的。而且,治疗肺结核的药物对其他脏器损伤很大,在不能确诊的情况下,应该尽量避免使用。

但,肺炎说起来简单,但其致病的原因却很复杂。想要确定是哪种细菌引起肺炎,并不容易,需要通过一种种抗生素的试用,来确诊。这个过程,不但漫长,而且风险极高。一旦病人中途病情恶化,主治医生需要承担所有责任。

幸运的是,主治医生坚持自己的判断,通过50多天的治疗,终于确定了致病菌,病人的身体开始好转,最终也没有影响到其他任何脏器。

这只是每一个医生每天需要做出的无数决策中的一个!医生的责任感、病人和家属的期待、各体状态的千差万别、时间短、病情相关信息的匮乏……这一切,都让医生们不得不孤单地扛起所有人的健康,用专业和果敢来守护更多的人。


今天如此特殊,十四亿人停下所有事情,静静地追忆在疫情中被夺取生命的人们;

今天如此平凡,一日三餐、家长里短,哪怕再难过,平淡的日子还是要过下去;

医护们如此不凡,用血肉之躯生生在病毒和普通人之间筑起一道防线;

他们如此平凡,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坚守自己的信念,才铸就了那一个个不凡的传说!

你可能感兴趣的:(他们是战士、是英雄、是穿白大褂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