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核聚关于考研应养成的习惯的读后感

前天把一门考试考完后,开始推自己进入考研的状态,我的方法是在知乎上看各种经验帖,也听讲座,希望把资料都准备好,然后便着手开始真正复习考研。

经验帖看了不少,但没有复述出来,于是也是模模糊糊藏在大脑中,刚刚读了一篇核聚关于考研应该养成的几个习惯,现在试着加上自己的理解与记忆,复述一下。

1.养成每天早上问自己“我学到了什么”的习惯。

因为远古时代物质匮乏,人的天性是驱使人囤积,但却逃避思考“什么真正对自己有用,或者已然获得了什么”这个问题。

学习新知识,在淘宝上把东西放进购物车里,以及闲时花大把时间看知乎文章或者在其他平台阅读文章,都是这种心态的表现,但真正静下来思考,却发现自己只是在一味追逐一种“获得感”,而真正试着用笔写下来,复述一遍自己学到了什么,便发现那种获得感是充满泡沫的

于是每天醒来,拿一张白纸,写下前一天自己真正的,真正的收获了什么,并把它阐述出来,才会发现,哪些是真正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哪些还是浆糊,此时,再对照回去复习,也是事半功倍,比直接茫茫然看,来得精准且高效。

2.设定目标的习惯

设定目标,从大推至小,目标院校需要多少分,落实到各科需要多少分,再转化成每章,每部分题目答对率需要多高,进而转为每天每个小时,应该怎么做。

这种从上至下的推解,才能让自己每一步都走得高效且安稳,知道自己真正在做什么,需要达成什么效果,而非茫茫然机械地重复要刷多少题,刷多少遍,这种指标的导向会使人假勤奋,而且容易产生焦虑。思维聚焦的点的不同,最后的效果,在时间的复利下,将会产生质的区别。

3.达成目标的习惯

达成目标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与天性作对,对抗的是你不断开头的天性,对抗的是你面对旧目标无法达成时用建立新目标来逃避这种真实痛感的天性,但唯有一次又一次的去完成目标,把这种达成目标的肌肉锻炼好,才能由小积大,不断增强这种能力。

4.回测的习惯

一是把做题过程一步一步展开写,不省略那些看似简单实则容易被大脑忽略,进而导致出错的步骤,二,把事情推演三四个步骤后回头查一遍,一来可以保持思路的清晰,二来可以减少错误发生概率,这样可以使题目完成后,一旦出错,不会花大段时间去检查还发现不了,其次提高了准确率。

以上是暂时回忆和加上自己理解后整理的部分

扫描一遍后,又加上了下面这几部分

5.用笔思考的习惯

用笔思考,是深度思考的开始,因为大脑每次只能同时处理三四个模块,而且工作记忆非常短暂,无法形成清晰的连贯思考,于是只能把一段一段的思考落实到笔上,才可以有机会深度思考,而一旦深度思考开始,惊喜就发生了,意外也发生了,很多纠结很久的问题竟然也有了解决思路,行为果断,高效,且清晰。

6.研究的习惯

读研究生,要做的事就是研究,通过研究后,才能得到属于自己的答案,而非囫囵吸收却不加整理,于是依靠着这模糊的浆糊般的思考做判断,下结论,进而有错误的行为

7.贯通于心

惯,左边是竖心,右边是贯字,习惯的养成,是要贯通于心,需要走心的。

对此我的体会是,我曾经也养成了一些微小的习惯,但因为少了一些目标的刺激,于是也完成目标的时候没有走心的感觉。于是虽然事情是对的,完成是好的,但仿佛不需要,无法走心,虽然坚持下来却无味。

习字意味着痛苦,习是羽字的一半,小鸟在刚开始练习飞翔的时候,都是需要面对一次次失败的痛苦,掉落一定的羽毛,而痛苦,正是习字本身。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核聚关于考研应养成的习惯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