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洞大开,让思维活跃起来

图片发自App

刚刚学习结束《养成7大习惯》训练营,是培养孩子从小就要养成好的习惯,其中在总结课上老师指出,目前中国小学生阅读的书籍90%以上为虚构类书籍,而美国学生对于非虚构类图书和虚构类图书的阅读比例为50%,50%。

虚构类指的是故事类,文学类书籍。非虚构类指的是科技、百科、传记类、工具类等图书。这样可以使孩子们构建宽泛的知识结构和广博的视野。

教育就是教人思维。——“创新思维之父”爱德华•德•波诺

最初接触思维导图是阅读的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今天让我们阅读一本美国幼儿园和小学都在使用的学习工具《孩子受益一生的思维力》,专门实用于5~12岁孩子的工具书。

这本书的作者杨瑜君,计算机学硕士,儿童教育达人。一位在家庭教育领域致力于将美国思维模式与东方传统文化融合的华人妈妈。

万玲,Thinking  Maps培训老师,曾任世界500强美企项目经理。

本书通过:为什么需要思维导图?(Why)

什么是思维导图?(What)

怎么使用思维导图?(How)

思维导图在科学中的应用(Application)

思维导图的延伸应用(Extension)五个章节引导孩子从学会到会学,在孩子的思想上有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发展!

思维导图背后的理论依据是“可视化思维”,其中第二章节详细地介绍了八大思维导图:圆圈图(发散思维),气泡图(描述思维),括号图(整分思维),树形图(分类思维),双气泡图(比较思维),流程图(顺序思维),因果图(因果思维) ,桥形图(类比思维)。

以圆圈图为例

图片发自App

即可以让孩子有条不紊的做自我介绍,比如“我”是男孩还是女孩,年龄,性格爱好,身体特征,以及父母的情况,喜欢的运动等等。总之以圆圈中“我”为中心,做一个全面的介绍,既锻炼了孩子的思维创造能力,又不至于使孩子偏离主题,因为他/时刻记得是自我介绍。

慢慢地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渐增加思维导图的难度,只要基础打好了,相信孩子会通过自己的想象力不断的创新思维。

这期间需要父母班助孩子整理和表达思维,引导孩子打开思路,深入思考。帮助他把思考的内容可视化的表现出来,以增加他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多给予孩子鼓励,使他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比他自己想象的要更加突出。

思维导图还可以帮助孩子运用到各门学科,比如阅读写作,英语的音标、语法以及英语被动语态的变化等等。思维导图在数学中的运用,其中引导孩子在解题时按以下四个步骤来做,就可以大大提高正确律:一、审题,也就是要弄清问题是什么。

二、分析,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问题之间的联系,确定解题思路。

三、答题,也就是考试中通常强调的“规范答题”。

四、验算,检验结果。

图片发自App

这是一道小学高年级经常遇到的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思维导图中运用流程图和因果图结合,把孩子认为高不可攀的难题给分析的很通透。

让孩子跟着思路走,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关键,慢慢地孩子找到了问题的输出口。在孩子真正弄懂了,会做了,之后他还当起了我的老师,依次帮我把问题彻底搞定,还问我:“妈妈,你是不是真的理解了这个问题了?如果变换一下问题自己能不能解决呢?”

看着他稚气未脱的脸庞,我坚定的点了点头答到“真的会了!”

现在使我真正认识到这不仅仅只是使孩子增加思维综合应用能力的书,更是一本增加亲子之间互动,一起学习共同成长为起点的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脑洞大开,让思维活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