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今天学习的是牙痛的治疗。
一、古方观点
1.《黄帝内经》医牙痛的思考方向——上下牙床各属于手足阳明。
2.苦参汤——古时候牙痛就用苦参煮药来漱口,一天漱五六碗水可消痛。苦参可退火,清热,消炎,止痛,但它是寒凉的药。常用肾会越来越虚寒,会腰痛。
二、牙痛治疗之路之转折点
1.元朝以后认为牙痛病宜用辛散的热药来漱口,,即“宜辛散,忌凉遏”,这个思想体系在临床上比《黄帝内经》好用。
2.牙齿与肾相连,是肾脏专用的毛细孔,健康的牙齿可把肾火排出来,而牙痛是因为牙齿受了风寒,把牙齿束住了。热气被闷在里面排不出来,牙龈就烂了。类似麻黄汤证,帮助里面的抵抗力把寒邪之气推散,牙齿恢复原来的疏泄机能就不痛了。
3.牙齿属于肾,肾的麻黄汤是细辛,所以用细辛煮水漱口可把牙痛打通——从此以后细辛变成治牙痛的重要药。
4.华佗治牙痛———“一撮花椒水一忠,细辛白芷与防风,浓煎碁齿三更后,不怕牙痛风火虫”。
(1)用这个方子每天三更半夜后漱口牙齿会更好。(2)防风是祛风药,白芷是足阳明胃经的引经药。
5.漱口沉香散:香附子八两,沉香,升麻各一两,细辛半两,打粉,每次用二钱煮水碁口。
6.陈希夷刷牙药(固齿黑发)——
猪牙皂角、生姜、升麻、熟地黄、木律(胡桐泪)、旱莲草、槐龟子、细辛、荷叶各60克,青盐30克。
(1)胡桐泪——让药性钻到牙龈肉里去。
02)荷叶蒂——升清气,用荷叶或荷叶梗也可以。
(3)青盐——盐矿的盐
(4)地黄—没有碰过铁器的药效才最好,
(5)除青盐以外,全部打成粗粉,然后放入小砂锅用楠香密封,放慢炖锅里面慢炖两个小时,把药材烤到焦黄,然后和青盐一起打成细粉,用来刷牙。
(6)补肾固牙床的效果很好,但是洁牙效果不怎么样。
7.遗山牢牙散(对牙龈出血很有疗效)———茯苓,石膏,龙骨各一两。寒水石,白芷各半两,细辛三钱,石燕子大者一枚,小者用一对,打粉早晚刷牙。
(1)龙骨固气补肾
(2)生石膏,寒水石,白芷——退胃火,可把牙齿抹白又不会损伤牙齿,牙龈,牙龈会变得很牢固。
(3)石燕子,细辛,胡桐泪——都是古时有名的固齿药。
8.牙龈肉退掉,多少是因为阳明火旺造成的阴虚。
(1)经方用阳明区块的竹叶石膏汤,滋阴面退热。
(2)外敷药,用麦门冬(滋养,润养)煮水来漱口,平时用补骨脂来刷牙。
9.严重的牙根外露用柳枝汤——
柳枝1握(切)地骨皮 细辛 防风(去芦头)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蔓荆子各30克 盐15克 生地黄200克(切)
每用30克,以水300毫升,酒150毫升,同煎至150毫升,去滓,热含良久,倦即吐之,含尽为度,每日二次。
热漱冷吐,可让牙根快速长出来。
三、牙痛之青主派治法
1.很痛很痛的牙痛——治牙仙丹:玄参1两,生地1两((又润又滋阴,清热凉血)
(1)牙齿上火,如果是脏火没有办法收摄能量,火散出来,这是虚火;腑有火是实火。
(2)上下四颗门牙是心包火,旁边依次是门牙旁上下四齿是肝,再上下四齿是胃,接着上下四齿是脾,然后肺,最后是肾火,大牙属肾要分经退火。
(3)玄参一两,生地(干地黄)一两,水煎服。这两味都是是凉肾火的药,心包火加黄连五分,肝火加炒栀子二钱,胃火加石膏五钱,脾火加知母一钱,肺火加黄芩一钱,肾火加熟地一两,依情况加味把牙痛退掉。
(4)一般牙痛吃了药很快就不痛了,第二天再把脓包挤掉就好了。
(5)因为是阴寒的滋阴药,凉药,所以肠胃不支的人容易拉肚子。
2.蛀牙蛀到烂进去,牙痛是一阵一阵抽痛——五灵脂,白薇,细辛,骨碎补碁口,可把烂孔调理好。
3.牙痛久了,上下牙床都烂了,没法吃饭,半夜呼号,是因为胃火太盛——竹叶石膏汤+清热散火的药。
4.到了晚上特别痛的牙痛,并且上半身很热发炎,可是膝盖却是凉的,这是肾脏不能收纳阳气,肾火浮上来了,用时方派的八味地黄汤。
(1)熟地黄和泽泻把药引入肾经
(2)芍药和茯苓把药引入脾经
(3)山茱萸和牡丹皮把药引入肝经
(4)六味之外再加上桂枝,附子的能量进入三阴经保存起来。
(5)骨碎补把药性拉去经过牙齿,顺便把牙齿的火收掉——引火归源。
5.一开口就牙痛得不得了,闭嘴就好点,这是牙齿受风邪——升麻,白芷,细辛再加些补药。
6.上下牙都痛,嘴巴吹凉风就不痛,闭嘴就不舒服,这是身体湿气太重,牙被闷住了——祛湿清热治牙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