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八章说: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孔子说,颜回是这样的人,他为人处事都将“中庸之道”作为人生的标准、价值观,得到了成己成人的好处,就牢牢地将它记在了心里,并且持续付诸实践,将其作为一生的标准,一以贯之。
大家都知道,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其中,最厉害的弟子又有哪些呢?
这里列出了孔子教学的四大门科和最厉害的十大弟子:
德行科、言语科、政事科、文学科
《论语-先进篇》说: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孔子根据弟子们不同的性格、出身、悟性、经历等,选择不同的科目对其加以培养,成就了众多优秀的弟子。
这是孔子开展教育活动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方法,叫:因材施教
1、关于颜回
孔子对颜回的教育方法,多是交流和启发,有时甚至甘拜下风,赞叹他的德行与悟性。
颜回出身贫困,一生没有做官。但是却排在孔子最厉害的十大弟子之首,可见孔子对其有多么的喜爱和认可。
他敏而好学,安贫乐道,能闻一知十,并注重道德修养。
在《论语-雍也篇》中,鲁哀公问孔子:“在你的弟子当中,谁最好学?”
孔子回答道:“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在孔子的心中,颜回是最好学的一个人,可惜短命而死。颜回死后,孔子认为再也找不出第二个有如此好学之人了。
而且,孔子特别强调,“不迁怒,不贰过”,是君子的修养,在孔门之学中,重在修德修心,这才是为学之本,而不仅仅是学习文化知识,“进德”才是修业之本。
如果只学习文化知识,而不注重个人品德的修行,充其量是个“学霸”而已,还远远达不到颜回“不迁怒,不贰过”的最高境界,而这种境界,也正是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
在《庄子-大宗师》中,庄子也讲了孔子和颜回的一个故事。
有一天,师徒二人对席而坐,畅谈理想与人生。
颜回说:“我发现最近自己有进步了。”
孔子问:“你的进步是指什么呢?”
颜回主:“我已经忘记礼乐了。”
孔子说:“这是好事啊,说明你的修行提升了,但是还不够。”
过了几天,颜回又去拜见孔子,说:“我又有进步了。”
孔子问:“不错,那这一次你的进步是什么呢?”
颜回说:“我忘记仁义了。”
孔子笑咪咪地望着颜回,说道:“很好啊,但这还是不够。”
颜回也不着急,过了几天之后,他又去看望老师,说道:“我这两天,又有进步了。”
孔子问道:“说说看,最近有啥进步了。”
颜子回答道:“我‘坐忘’了。”
孔子听了很诧异,不安地问道:“什么是‘坐忘’?”
颜子说:“我感觉自己废弃了强壮的身体,退化了敏锐的听觉和清晰的视力,离开了身躯并放下了智慧,从而与大道浑然一体了,这就叫‘坐忘’。”
孔子佩服地说道:“与天地万物浑然一体,就不会偏执了,就能永远保持‘中庸’之道了,顺应万物的变化就不会拘泥于定理了。你的确达到了这种最高境界啊,我身为老师,都甘愿追随你啊。”
孔子就是这样在一问一答之间,让悟性极高的颜回,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命层次,进而真正进入“无我”之境界。
2、关于子贡
另外一位弟子,叫子贡,是上榜孔子言语科的优秀弟子之一,本名端木赐,擅长经商,口才极好,常常纵横于列国之间做生意,属于既有文化、又有钱的实力偶像派,“儒商”的创始人,也是孔子特别喜欢的一个学生。
据说,孔子死后,七十二贤弟子为孔子守墓三年,子贡更是为老师守墓六年,可见其对孔子的敬仰之心。
因为子贡特别善于演讲、交际,伶牙俐齿,左右逢源,于是孔子经常提醒和点拨他。
在《论语-为政篇》中,子贡问孔子,什么是君子?
孔子回答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意思说,先实际去做,有些话在行动以后再说。
实际上就是点拨子贡,不要光说不练,应该多做少说,不讲空话,不讲大话,多做实事,知行合一,言行一致。
子贡曾经对孔子说:“我不愿别人把不义的事情强加于我,我也不想把不义的事情强加到别人身上。”
这话的大致意思,其实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极力提倡的“忠恕之道”。
原则上子贡讲出来这样的话,孔子要好好表扬的,结果孔子却说:“赐也,非尔所及也。”
意思是,端木赐(子贡)啊,这不是你所能做得到的。
其实就是孔子告诫子贡,说话一定要注意分寸,做不到的不要随便说,不要信口开河。
在当今社会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几乎被尊为“金科玉律”,被推崇为全球人共同遵守的一个伦理价值观,或者叫普世价值观。这种推己及人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自己不想做的或者不想要的,就不能要求别人去做、或者强加给别人。
如果从更高层次上说,就是要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假若真的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真正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了,这是一种非常高的道德境界,所以,孔子提醒子贡,不要随便信口开河,“牛皮”不要吹得太大,踏踏实实做人做事,才是王道。
3、关于子路
子路这位同学,姓仲,名由,字子路,也叫季路,小孔子九岁。子路喜欢争强斗勇,性情率真直爽,也是孔子喜欢的弟子之一。
在《论语-为政篇》中,孔子对子路说: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意思是说,仲由啊,我教给你的道理到底听明白没有?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就是不明白,这才是真智慧。
对于子路这样性格的弟子,孔子就直接点拨到位,强调做事要实事求是,包括做人、做官都一样,虚心学习,不耻下问,不断进步,不断获取真知,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孔子就是这样,对于不同性格的弟子,“因材施教”,帮助其成长,这种教育方法,对于我们企业家、管理者、家长都非常有启发;
事实上,无论是企业家、管理者,或是家长,无时无刻不在做教育,根据教育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培养出一个有道德伦理共性,又有独立人格个性的人,挖掘每个人身上最大的闪光点、亮点,发挥其最大的价值,才是我们应该思考和践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