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想说爱你不容易

文/牧阳

81篇原创文章

字数:2100字 阅读用时:4分钟

打开“牧阳的后厨”,精心为你烹饪每一道菜

央视春晚自1983年正式开办以来,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历史,它伴随着年夜饭,成为不少国人的记忆甚至看春晚成为一种情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见识越来越广,娱乐方式不断丰富,笑点更高了,人们对春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以致于有网友戏称“看吐槽春晚的段子,比看春晚还有意思。”

就狗年春晚的8个语言类节目而言,“乏善可陈”一词足以概括,按个人评价高低顺序,在此“胡说八道”一番,请多指教。

1、《真假老师》

关注留守儿童和家庭教育问题,情景化的表演比较到位,情节的推进比较合理,笑点较多。

图片来自网络

2、《提意见》

讽刺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展现了职场潜规则和众生相。生活中常见场景的再现,讽刺性较强,但也存在以下三个问题,值得商榷。

(1)不知为何,最后《小跳蛙》的音乐突然响起,两位男演员随之嘻哈地跳起来起来,颇有狗尾续貂之嫌!

(2)主题的体现和提升太过直白(这个问题很普遍)。

很多时候,通过演员的表演足以表达主题,点而不破,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可编剧似乎低估了观众的智商,非得借演员之口对观众谆谆教诲一番,有点像读书时代,语文老师带领大家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

比如:“人民群众就是纪检委”

再如:“如果我们大家在一起,只是一团和气,弄虚作假、不说实话、不说真话,那我们的事业迟早有一天会毁在我们自己人的手里”

(3)演员在此小品中读错一个字

供暖gōng,应为第一声,而不是第四声,在央视春晚上读错音,容易对孩子造成误导,着实不该。

图片来自网络

3、《回家》

大陆和台湾演员合作完成,团结统一主题,有较强的政治意味。

这个小品,说教意味太浓,有些像一堂政治课,笑点贫乏。

比如:女主问:“你为什不说起这个扣子的事情?”,然后背景音乐响起,男主开始一顿煽情

“我是不敢说,因为这是我从家乡带回来的唯一的信物,它代表着一种乡愁,说起就会想起,想起又回不去,那种滋味你知道吗,苦啊。”

(此处有掌声)

另外,个别细节处理上值得商榷。

剧中说,那件衣服是五六岁时穿的,几十年过去了,为何还那么鲜亮?故事的真实性和现场感大打折扣。

这让我想起这样一个故事,充分说明了一位高手对细节的精妙处理

一位表演大师临上场前,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

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

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

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

图片来自网络

好的节目应该精益求精,做好每个细节,甚至个别细节会成为神来之笔,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比如下面这个故事

早年,梅兰芳在《断桥》中扮演白娘子,其中一个动作是面对负心丈夫许仙追赶、跪求时,她爱恨交加,就用手指去戳许仙的脑门。

不料,梅兰芳用力过大,许仙毫无防备地向后仰去。

梅兰芳下意识地用双手去扶许仙,可梅兰芳马上意识到扶负心郎不合常理。

梅兰芳随机应变,在扶的同时又轻轻地推了一下。

剧情就由原来的一戳变成了一戳、一扶和一推,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演得出神入化。

后来,这个动作成了经典之作。

4、《我爱诗词》

弘扬传统文化主题。遗憾的是,这个节目,除了让观者感受到了诗词的博大精深和演员的记忆力外,笑点几乎没有,作为一个节目是失败的。

      题外话:冯巩老师每次上台,第一句就是“我想死你们啦”,招徕掌声的同时成为固定的口头禅,这对加深观众印象十分有利,不得不说这是打造个人品牌的一个好方式。

图片来自网络

5、《单车问答》

关注时下共享经济这个热点,以共享单车为切入点,倡导社会公德。

这个节目主题很接地气,可惜在表达方式上过于直白,一些笑点的设置也比较陈旧

比如“我坐车框里,我是他的菜”“菜”已经是多年前的老梗了,实在笑不起来,勉强送上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图片来自网络

6、《学车》

通过一对老年夫妻在单身教练面前秀恩爱的设计,展示了勇敢、珍惜、陪伴彼此的爱情观。

潘长江一贯的自黑,蔡明依然嗲声嗲气,没有太多的亮点。

图片来自网络

7、《同喜同乐》

中非关系、一带一路倡议等大命题杂糅其间,使得节目有些僵硬。

8、《为您服务》

爱岗敬业主题。最后一个语言类节目,却是最无聊的一个。

节目仅仅是日常银行场景的片段重现,展现大堂经理的敬业工作,深得民心。

节目过分强调该节目寓教于乐的效果,没有冲突、没有抖包袱,缺失笑点。

图片来自网络

春晚的节目,特别是语言类节目,不仅仅是节目,它还带着反映本年度大事件及热点问题的任务

同时,承载着主流价值观的倡导。

带着脚镣跳舞,怎样跳出一段好看些的舞蹈,今后还有一段路要走。

就狗年春晚语言类节目而言,在表达上欠佳,怎样让主题的表达更加合理,不再生硬、尬聊,这或许是春晚语言类今后努力的一大方向。做到了这些,观众才能真正难忘今宵。

图片来自网络

无独有偶,四川大学教授王立新在他的论文中引用了这样一段话:作为媒介庆典仪式的春晚,一方面成为中国当代社会国家意识形态的象征资源的代言

另一方面也要根据消费市场也就是大众的需求推导自己的文化产品。

而如何实现娱乐话语和政治话语的有效衔接,无疑将成为春晚下一步需要密切关注的议题。

      题外话:春晚期间插播的三个公益广告《中国印中国节》《家香家乡》《家国兴旺》,尤其是《家香家乡》,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甚至可以说这三则广告比春晚的一些正式节目还精彩,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严禁在广告时间插播电视剧?”

你可能感兴趣的:(吐槽!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想说爱你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