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65即便明天是世界末日,今夜也要在园中中满莲花。

朋友圈有个小视频,图文并茂的说出了以下问题:

如果你在生活中有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个人的观点遭到对方的反对之后,他的第一个念头不是思考对方的观点是否合理,而是本能的反驳,认为对方是不对的。

甚至会讽刺,采取人生攻击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立场。

而我们在接受观念时,会自动屏蔽或者抗拒与以往认知不同的观点,以至于新的认知无法进入。

图片发自App

对同一件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也会本能的认为自己的认知会是对的。当观念不一样的时候,往往就会产生分歧,吵架。

因为在他的认知中,这就是对的,于是都不愿意看到别人否定自己,承认自己的观点是错的。人的本性是不愿意自我否认的。

想到樊登老师在讲【可复制的领导力】中,沟通视窗这个章节于我有很大的启示。在遇到不同观点时,不急于反驳,而是先反问一句:“这会不会是我的盲点象限。”

这句反问,让自己更多的是思考,用理智的大脑去战胜感性的大脑。也可以将自己进行情绪抽离,关注事件的本身,而不是我个人的认知和观点。打破认知边界,方能成长自我。

沟通视窗其实也是一个二分法(类似时间象限的二分法),把人工作、生活中的事情分为四块,代表四个不同的种类,在一起构成了一个“视窗”。如下

图片发自App

1.公开象限

顾名思义,公开象限是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内容。

公开象限越大,名气越大,如明星,公众人物,通过媒体等方式去传播放大自己的公开象限。

公开象限越大,他人更容易用宽容的心接受。感情是培养出来的,是因为接触越多,公开象限越多,他人更容易去理解包容,而不是跟陌生人一样指责或升级到道德评判。

在开车行驶的路上,当看到前面的车打开车窗,丢下垃圾的时候,人的本能可能是:“这个人怎么这么没素质,随地丢垃圾。”甚至还有人会说:“人渣。”当自己熟悉人做了同一个动作时,我们可能会说:“不要随地丢垃圾,不好”。甚至直接忽视该动作。

对,这就是对陌生人和对熟悉人的区别。因为陌生人在心里是基本没有公开象限的,所以也不存在有宽容理解的心。

运用:

在工作或生活中,可以多些活动,去放大彼此的公开象限,这样团队氛围更融洽,办事效率更高,会少很多磨合。

图片发自App

2.隐私象限

隐私象限是自己知道、他人不知道的部分。人人都有隐私。

隐私象限内部也有层次,共分为三层。其中最深处的是“Deep Dark Secrets”(DDS),即“又深又黑的秘密”,这是不可告人的部分。

在DDS之上,是程度较轻的秘密,比如你不好意思开口、但知道的事情,例如对同事的不满,这部分我们的选择往往是心照不宣。

再向上,还有一种秘密是我们忘了说的秘密。

忘了说的秘密就是“知识的诅咒”。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陷入这种困局。我们自己会觉得自己说的话、做的事没问题,但是会让他人迷惑不解。

运用案例:

广告人霍普金斯为舒立兹啤酒撰写的广告就是针对这一点,舒立兹啤酒采用了纯氧吹制工艺,霍普金斯把这作为卖点。

图片发自App

3.盲点象限

盲点象限是我们自我认识中的黑暗地带,指的是他人知道、但我们自己不知道的部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消除盲点象限,需要借助他人的帮助,由他人说出我们自己没有注意或者无法发现的盲点。

这有没有可能是我的一个盲点?

4.潜能象限

潜能象限是我们自己不知道、他人也不知道的部分,代表着我们的潜力。

潜能象限是这四个象限中最大的一部分,每个人的潜能都值得去努力挖掘。

巴菲特的偶像,美国毛毯厂的CEO,不想只是当老太太,88岁开始创业,工作到106岁去世。

潜能象限是无法估量的,所以一生都要不断探索自己的潜能,解放无知的自己。

就好比佛教里说的:

即便明天是世界末日,今夜我也要在园中中满莲花。

图片发自App

象限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把隐私象限转化为公开象限,我们采用的方法是“自我揭示”。

操作方法:

主动向他人袒露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想法,让别人多了解自己。

把盲点象限转化为公开象限,采用的方法是“恳求反馈”

操作方法:

请求他人指出自己的盲点。

无论如何,象限转化的目的都是尽量扩大我们的公开象限,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打造个人的品牌。

我通过学习,接受新的观念,照亮认知中的黑暗地带。我用日更发声,扩大自己的公开象限,不断探索自己的潜能象限。

图片发自App

我是木棉

热情美丽,坚强勇敢,永不服输。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成长自己,改变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23/365即便明天是世界末日,今夜也要在园中中满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