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日记#182 要对万事万物有感

今日启发问题:“有的小伙伴常常觉得写作的时候无从下笔,不知道些什么,你知道怎么破吗?”


<问题说明>

磁石小时候写作文的时候常常难产,七拼八凑弄了800字蒙混过关,好歹也毕业了。很多年,我都以为自己语文不行。直到我进了拆书帮,作了观察家,每个月有主题分享,组织活动,我才发现可以分享的内容很多,当然如果写下来也是一小箩筐。其实并没有人教我写作教我输出,但为什么前后变化那么大呢?磁石发现自己的思考和粥佐罗的观点如出一辙:

你对这个世界要有观点

著名作家张大春说,他每次写文章前要做的准备不仅仅为写一篇文章而做。他认为,写文章之前或者开始表达之前,要问自己:我对这个世界还有没有话要讲?

一个写文章的人,应该是一个有态度的人,他时刻有话要讲,对这个世界有观点,随时想要通过表达来参与这个世界,优化这个世界。写作不是自嗨,而是为了创造价值。

你觉得这个世界还不够好,你对这个世界要有观点有想法。怎么理解这句话和写作的关系呢?

比如,你觉得整个社会对买房这件事看得太重了,就可以写文章来表达你的看法;你觉得杨永信这类人的存在对这个社会来说太糟糕了,就可能忍不住写一篇文章批判他;你觉得很多年轻人在职场上做选择时太随意,就可以写一篇文章,讲一些做选择时该秉持的基本原则;你觉得很多年轻人都太安逸了,就可以写一些牛人的成长经历刺激一下大家,推动大家一起向上生长;你觉得现在大家的生活都太紧张、太无趣了,就可以写一些有趣的文章,让这个世界更有趣。

不要成为一个对什么都无所谓的人,否则你会觉得什么都不值得去写。

一开始写作的时候,你要不停地问自己:你对这个世界还有什么看法?你还有什么话要对这个世界讲?所以写作要从做一个有态度的人开始,要从相信个体力量开始。


当带着要有观点的态度去看世界的时候,万事万物皆可成为写作的对象。

总是不知道该写什么,很可能是对写作范围的理解太狭隘,写作是对输入进行思考后的输出,万事万物皆可成为写作的对象。

一天除了睡觉的8个小时,每个人有16个小时都是醒着的,这16个小时里,你在工作、在见人、在聊天、在看、在读、在听、在经历。一天下来,如果你认真回顾,你会惊讶地发现,其实有很多东西都可以写,也都值得写。

比如,今天你在工作中出了问题,被领导批评,晚上就可以写200字复盘一下;今天你听课时听到一个让你欣喜的观点,可以写200字记录下自己的理解;今天你见了个人,在对方身上发现了一些闪光点,可以写200字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今天你突然心情低落,可以写200字跟自己说说话,梳理一下自己的内心想法;今天你去餐厅吃饭,体会这家餐厅的服务质量如何,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今天约了朋友见面,你迟到了或者对方迟到了,可以写写守时这个话题;今天你去看了一场电影,这部电影的故事怎么样,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冲击,不也值得写一下吗?


磁石写写象棋那点事


既然万事万物都可写,对万事万物都可以有观点,并且应当有观点,磁石就写一写象棋的那点事。

磁石从小时候就喜欢下象棋,虽然喜欢,但水平还是很次,也就自嗨瞎玩。中间升学读书,工作,已经没有什么机会和朋友下棋了。当三十多岁的时候,偶然再次捡起这个爱好的时候,突然发现对于象棋的理解提升了n个境界。以前图多吃子,背赢棋的套路,但现在则是看开局的布局,各子的走位,弃子取势,如何应对对方的风格,看得步数更多。现在并没有主动去学习下象棋的技巧,但这些年的人生经验使得格局提升,更会从大局观来看这盘棋,而不是只看一个子的得失。常有人用棋比人生,真是不错的比喻。

磁石最近还常常看小区里的老爷子下棋,说来也有趣。同时有好多个棋摊,围观的人数却大不相同。两个老头对下,围观的人喜欢指点,常常是一群人只帮其中一个老头,貌似一堆人跟一个人对弈似的。这种外在的不同,实际是每个老爷子性格、水平、人际关系的展现。有些词,比如“气场”、“光环”、“内力”,听起来很虚很抽象,却是很微妙地表达出那个场景中的众生相。


//每日一问一答,激发无限潜能//

坚持每日写作(日更)有捷径,用 #启发日记# 解决输入不够、无话可写的问题

为什么我要发起#启发日记#?

新朋友跟写#启发日记#须知

你可能感兴趣的:(#启发日记#182 要对万事万物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