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幽情探李纨

李纨在《红楼梦》中是个顶不起眼的角色,十二钗中,她虽然排第十一位,倒还不如第末位的秦可卿更令人注目。对于多数读者来说,她只是明日黄花而已。通常人们提到她,总是总结一句“封建腐朽贞操观念的受害者” ,然后轻轻把她放到一边。可是真的就是这么简单吗?

李纨的丈夫就是贾珠,他是贾政的大儿子,也是贾母的第一个孙子。这是她最宠爱的小儿子和系出名门的小儿媳的头生子,可以想象,他的出生曾给荣国府、给贾母带来怎样的欢乐!从元春和宝玉的个人条件来看,珠大哥原先也定然是“神采飘逸,秀色夺人” 的翩翩浊世佳公子。爸爸妈妈和奶奶不知有多么疼爱他,肯定也不啻于今日的宝玉。可他也并不辜负这份疼爱,并非只会享乐的纨挎子弟,除了长得漂亮,还聪明超群,富有上进心,十四岁就进了学,真是才华出众,前途无量。看来祖祖辈辈重振家声的期望即将在他身上实现了!这样的好孙子,要给他娶个怎样的好媳妇呢?

贾家最后选择了李纨。书中说“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 。贾政虽然官位不特别高,但毕竟贾家在金陵是无比显赫的望族。国子监祭酒虽清贵,但没什么权势。不过贾家选妇并非只看家庭背景的,贾母曾说“不管她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得上就好,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难得好的。” 看来个人条件才是贾家找对象的硬标准。可以想见,当初的小纨子是多么美丽温柔百里挑一的少女,否则怎能入贾母法眼?“美韶华” 一词,道尽了李纨青春时代的秀逸风华。

判词中还提到“镜里恩情”、“绣帐鸳衾”,可见贾珠与她感情不错!小纨子幼承庭训,温柔贤惠且知书达礼,这一对少年夫妻,花样年华郎才女貌,不知羡煞多少人!更令人惊喜的是,很快又生出了小宝贝贾兰,母凭子贵。小纨子夫复何求呢?只盼着珠哥哥早日蟾宫折桂光宗耀祖,自己得份诰命也就算完成了长辈的期望,此生无憾了。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文质彬彬的贾珠在二十岁这年一病而亡。李纨心中的创痛与失落可想而知。从此后,“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她当然是不可能改嫁的,不考虑贾家的门风和社会压力,单就她个人所受的教育来说,也不允许她有这种想法。好多读者只一味责备她是甘于被封建贞节观念压迫束缚的愚昧女人,其实就算她真的可以改嫁,能得到幸福的胜算又有几成呢?在那个时代,女人要嫁人只有通过媒婆相看,听她们的一面之辞,根本没有办法自己去真正了解对方的人品性情,象贾珠这样的好丈夫是百年难遇,孙绍祖和迎春这样的不幸婚姻倒比比皆是。李清照在她心爱的赵明诚去世后,因为寂寞难耐终于改嫁,可结果却是宁可坐牢也要离这个婚。可见再婚的幸福并不易得。其实即使在观念开放的今天,再婚的幸福概率也并不高,戴安娜王妃离婚几年换了无数男友却是到死也没能确定下任丈夫的人选。很多离异者和鳏寡人士都对再婚持谨慎态度,一方面是受前一桩婚姻影响较大,另一方面,随着年纪的增长,个人习惯和观念逐渐定型,很难再去适应与另一个人相处的新生活了。何况,她还有年幼的儿子,如果再婚,贾家是不会允许她把儿子带走的,这是她与珠哥哥唯一的爱情结晶,她怎么舍得?就算允许她带儿子改嫁,继父家又是怎么个情形?焉知孩子不会受虐待?实际问题考虑越多,浪漫与激情却越来越少,结婚实在是一件年轻无牵挂时才好做的、需要勇气与激情的事情。

于是李纨还是守寡了。其实以她悲痛欲绝的心情,可能殉情当烈女倒是最好的解脱,可是为了她的儿子,她选择了一条更艰难的路。《型世言》里说“有节妇的肝肠,自做得烈妇的事业;有烈妇的意气,毕竟做得节妇的坚贞” 。这当然只是男人的一厢情愿的想法。事实还是慷慨易从容难。死是何等容易,难的是活受罪。殉情自杀,当时就可以一了百了,守节却要一生孤苦寂寞,面对无尽的凄凉长夜以及无数的诱惑,一旦把持不住就身败名裂前功尽弃。袁枚的《子不语》中记载了一个很残忍的故事,古代有个书生寄住朋友家,给一个寡妇的儿子当老师,俏寡妇爱上了他,夜荐枕席,被他推到门外骂了一顿,还夹伤了她两根手指,次日就告辞了。寡妇回房看到年幼的儿子还在酣睡,就后悔自己几乎一时糊涂坏了多年守节的美名,于是自断二指从此规矩守节。多年后那书生做了大官,寡妇的儿子也中了进士,是他的门生,他想为自己的母亲申请“题旌”,结果“屡申屡驳”,儿子回去禀告母亲。老寡妇明白这是儿子老师的作梗,微笑递给他儿子一个盒子,让他转呈老师。老师打开一看,竟是两节断指,这才相信寡妇从那以后是规矩的,才批准了申请。这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当然只是用来说明寡妇苦闷的一个极端例子,更普遍的例子是那些孤独的女人长夜难眠,有的人睡前靠捡豆子和铜钱消耗时间和精力,有文化的则念一句“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当然也有慈禧太后那样的,浪费大把的银子在个人的奢靡生活上,不厌其烦地研究吃的穿的玩的,甚至不惜以全中国作为自己青春的陪葬。此外还有心理变态的,比如寡妇母亲与儿媳妇争夺儿子,也有看不得别人幸福的,比如慈禧就喜欢把自己心爱的宫女嫁给太监,因为她不希望别人比她幸福,能享受天伦之乐。

那么李纨又如何呢?书中介绍“这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 再看她以后的描写,并没有象我们印象中的寡妇那样凄惨变态。除了服色暗淡不化妆,其他方面似乎与别的小姐们也差不多。她可以参加家族中所有的盛大宴会,甚至也可以跟着贾母去庙里烧香、听戏。她整天与小妹妹们在一起,当她们的辅导员兼诗社社长和文学评论员,与她们一起做诗、玩耍、喝酒、逗贫。大家和她在一起少有禁忌,她从不把自己的悲伤苦闷表现出来影响别人的好兴致,甚至连一点正常的郁郁寡欢都没有,比黛玉惜春等人要“阳光” 得多。她不理家务却甘心做这个女生指导,未必是完全为了帮助长辈引导小姐们的思想活动、把握大观园内的文化动向,可能更多还是为了充实自己的生活,而且,跟这些小妹妹在一起也可以使自己感觉更年轻,可以忘掉自己的烦恼。有人怀疑李纨这样是做秀,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苦闷。我倒觉得未必。她当然是会觉得有些苦闷,但这苦闷并没有严重到遮住她生活所有的阳光,麻木她对快乐的感知能力的程度。确切说,我觉得她有她的快乐。

我并不是一个封建卫道士,我当然还是认为孤独的人如果有合适的机会遇到合适的对象,还是应该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我也并不认为再婚就是寡妇唯一的、最好的、必要的出路,守寡就一定是愚昧的封建主义行为。《神雕》里的黄药师在妻子去世后独自抚养女儿,终身不娶,也没有人会想到他是个封建制度受害者。孤独着也可以是快乐的。人与人是千差万别的,成双成对的生活未必适合所有人。多数人是需要爱情的,但每个人对爱情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对多数人来说,爱情就是要朝朝暮暮形影不离,时刻充满激情,他们浪漫多情,所以分离和误解等客观原因就足以导致日久生变,一段感情结束后随时准备展开下一段浪漫。对他们来说,守寡当然是被迫的活受罪。但也有一部分人,虽然可能只是一小部分人,他们的观念看来可能比较“保守落伍” ,他们的感情并不丰富但是一往情深,他们相信真爱一生只有一次,是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曾经沧海难为水,一旦拥有别无所求。一段真挚的爱情,哪怕是短暂的,也足以令他们回味一生。这种人古代现代都存在,普通人不理解他们,当然认为他们是没有勇气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其实相对于被迫再婚而言,为了曾经的一份刻骨铭心的深情而维持自己也许是他们更好的选择。

李纨显然是爱贾珠的。当宝玉挨打时,王夫人怀念贾珠也曾令她失态大哭,有人说这是暴露了她守寡的苦闷,我倒觉得这眼泪可能更多包含的是对爱人的怀念。贾珠是个各方面都很出色的好丈夫,又上进又多才,而且英俊潇洒,完全符合李纨心目中的“白马王子” 标准。他虽然婚前也有两个姨娘,但他显然更爱李纨,只跟她生了个儿子。如果他真的长命,那么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与李纨的感情很可能也会日益淡薄,就象晚年的贾政与王夫人,然后官高爵显的贾珠可能又要开始另寻新欢,那时的李纨只好徒叹奈何。可是天佑此情,使贾珠在自己还年轻纯情的时候死去,在他们激情正烈的时候结束这段爱情。如同华美的乐章在最高潮时嘎然而止,让人在叹息遗憾的同时又留下了无穷的回味。真正美好的情感,哪怕是一时一刻,却也是一生一世。李纨这一生,美丽过,也被自己心爱的男人爱过、纵容过,还得到了一个爱情的结晶,对她来说,这一切就已足够。有一种情,象酒,用惜别的泪酝酿,用相思的花醅香,用时间的水盈注。这样的酒适合在雪夜对空独饮,足以温暖饮者的寂寞与凄凉。这份爱保留在李纨的心里,随着时间的流逝,失去的爱人在她的思念与想象中日臻完美、不可超越。就算以后改嫁,又到哪里去找这般人品心地的好丈夫呢?所以改嫁对于李纨来说,实在有点画蛇添足。在这场昙花一现的爱情中,李纨用尽了一生的爱,所以此后她才变得如“槁木死灰一般” ,对于爱情方面是无欲无求,只剩下一颗慈爱的心留给他的儿子——也是丈夫生命的延续和爱情的见证。所谓“无欲则刚” ,所以李纨还是非常坚强的。因为她的心已经彻底冷却,她才可以微笑面对身边的荣华富贵和别人的幸福生活,而并不觉得受刺激。

李纨应该就是那种中国男人最渴望得到的好妻子了。寡妇守节的制度似乎在中国最盛,其实在生育资源紧缺、很多穷人娶不上老婆的旧中国,这根本就是对资源的浪费。我一直很不理解我们那么聪明的老祖宗们为什么创造出这么个于国于家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毫无益处的制度来。也许又是中国男人那根深蒂固的“内弱” 思想作祟吧?禄、寿、艳是中国男人最重视的福气,其中艳福特别重要。中国人,尤其是汉人认为一个男人哪怕一生庸碌窝囊穷困潦倒甚至短命,只要他能得到一个好老婆,那么他这一生也算圆满的。所以天仙配、白蛇传这种平庸男人配仙女的故事在中国长盛不衰。所以杨过虽然残疾潦倒,张无忌虽然政治失败,金庸迷们依然不觉得结局悲凉,因为他们抱得美人归了。“倘使英雄迟暮日,温柔不住住何乡?”天鹅肉都吃上了,还有什么好遗憾的?

但是如果丈夫短命,这美人以后还要改嫁,那这份艳福岂不大打折扣?爱情是自私的,男人爱一个女人就希望能占有她的一切,活着是他的人,死了是他的鬼。然而男人不知道或者懒得知道这样的生死相许是要以双方自愿为基础的。爱情对多数人来说象金钱一样,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很少有人敢说自己对对方的爱可以超越生命的限制——活着的时候不变心就不错了。爱情是相应的,死了的人没有能力继续爱人,当然也就没有资格继续霸占对方的爱情,所以多数丧偶者都愿意再婚。只有极少数的痴心人(也许李纨就是) 愿意用自己的一生为这份旧情殉葬,他们这样做,也是为了自己的心,他们所殉的是爱情,而不是死人不是制度。但是封建时代的男人们懒得去分辨也懒得去培养女人对自己的真爱,他们只希望所有女人都能象这少数人一样,永不改嫁。如果女人心甘情愿这样当然好,如果她对自己根本没有爱情呢?而且美丽的女人多半是难以抵挡诱惑的,所以要想保全“完整的艳福”非常困难。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寡妇守节的行为硬性化制度化并加以褒奖,以烈女贤女等故事相教,以牌坊旌表等虚荣相诱惑,以浸猪笼等刑罚相威胁。这样,不论是什么类型的女人,不论有没有真爱,都将永远属于她们的丈夫,如同她们做臣子的丈夫要永远无条件忠于君父一样。不论多么没本事的男人,都可以在自己老婆身上满足统治和占有的欲望,从而得到阿Q式的心理平衡。于是这制度就制定出来了-——毕竟这个世界还是男人说了算呀!

李纨的行为有多少是出于感情、有多少是出于教育背景和社会压力呢?从她从容自在气定神闲的生活态度来看,她主要并不是出于社会压力。自甘寂寞应该是出于她的本心,对她来说,她的春天已经过去了。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李纨抽中花签上的诗句“竹篱茅舍自甘心” ,这是宋代王琪的咏梅诗,前一句是“不受尘埃半点侵” 。用来形容李纨倒也真是她一生为人的写照。她虽然处于锦绣丛中独饮寂寞,但心态平和,并不羡慕别人的热闹和欢爱。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不问你们的废与兴” ,此言骤听似玩笑,细品却是冷酷至极。李纨之为人正如冬日梅花,傲雪凌寒,无意苦争春,也不与群芳同列,身在红尘而心如冰雪。以前曾见有人说妙玉是红楼中的梅花,我想此言不确。妙玉只是善于种植梅花,喜欢梅花,爱吃梅花雪。虽然她也可能想以梅花自诩,但梅花恰恰是她一生追求而不可得的境界。她是身在槛外却云空未必空,对红尘尚有留恋,对爱情也有隐约的向往,与李纨的情形恰好相反。所以李纨虽然也很喜欢梅花,甚至很高兴自己抽中梅花签(这也是她的风骨所在) ,但就是不喜欢妙玉的为人以至不肯亲自向她讨红梅。多数读者以为是李纨太俗,嫌弃人家妙玉的孤僻性格,其实我想她们的矛盾可能更多还是源于生活态度和风格的不合拍。平和的李纨并不俗气,而是一个冰心独抱的高洁女子。

李纨的寡居生活高雅而充实,但她也有遗憾的地方。毕竟做寡妇还是不容易的,虽然婆婆和太婆婆都非常照顾她,姐妹们都很尊重她喜欢她,但她心里的痛苦不足为外人道。当她回忆初恋的快乐时,当她头疼儿子的教育时,这些心腹话可以与谁说?这些感慨可以与谁分享呢?她的身边只有素云碧月等年轻丫环,并没有平儿这样的侍妾陪伴。所以她很羡慕凤姐有平儿这样一个心腹膀臂,可以分享她的辛苦和快乐,遇事可以与她商量,要她帮忙。所以她一见到平儿就特别喜欢特别高兴,看到凤姐欺负平儿就替她打抱不平,连凤姐也说“谁承望平儿有你这么个仗腰子的人!”她原先陪嫁时可能也有陪嫁丫环,不过国子监祭酒的女儿能否象凤姐迎春这样的千金小姐一下陪过来四个这么多,就很难说了。就算有,小门小户出来的丫环也未必能让贾珠看中收房。李纨也说当初贾珠房里也有两个妾,可是贾珠死后,成天只见她们不自在,所以趁年轻,都打发出去了。曾见有读者说这是因为李纨嫉妒,报复人家,这也是以小人心度君子腹了。如果真要报复的话也该在贾珠生前使用阴谋诡计,在他死后,正该拉着这两个人陪自己一起活受罪才是。但李纨还是善良的,她能理解别人未必象她一样对贾珠有如许深情,也不是所有女人都愿意为一份旧情锢守一生,所以她愿意放她们出去找寻新的幸福,而不是强迫她们跟着自己陪葬。

李纨虽然不善于管理家务,但对于组织和教育姐妹们的工作也十分积极认真。在组织诗社时,她的原则是一个人也不要落下,参与第一,比赛第二。所以对不会做诗的迎春和惜春也安排了副社长的职位,并且分配给她们力所能及的工作去做,以便她们不会有失落无趣的感觉。她虽然因身份所限,不爱打扮,但并没有失去对美的鉴赏力和感知力。她虽不善于做诗,但善于出题和评价。她罚宝玉乞梅的主意也被大家赞为雅而有趣。她还善于插花,以美女耸肩瓶插红梅,可谓雅致独到。李纨居住的稻香村,黄泥矮墙和茅屋的背景,“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红杏花消减了黄泥墙的黯淡,增加了农家野趣,也凸现了生活和青春的活力。“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何况是几百株杏花(要知道陇翠庵红梅也只是十几株而已)。李纨是槁木死灰一样的寡妇,自然不会红杏出墙,但这里的红杏也暗示了她的青春激情。

李纨虽可称高洁,但也不是完美无瑕。毕竟她身处红尘,并且过的也是一种不太正常的生活,所以也有些令人不快的缺点。由于自幼受的是正统教育,她的思想行为中端庄的道学气浓而勇敢的浪漫性少,不仅在评判诗歌时可以看出她的这一特点,而且在行为上也是过分端庄持重,其他姐妹有时未免有点“宾住” 的感觉。她选择住在稻香村,刻意给自己营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氛围,尽管这个地方是人力雕琢之处甚多而自然风格较少。别人对待她也是尊敬多于喜欢,很少有姐妹跟她说心里话,而且除了黛玉和凤姐,也没什么人跟她开玩笑。相比之下,宝钗令人觉得更温暖,黛玉则更能激发大家的兴致。可能因为李纨自己很少向别人敞开心扉,别人也就只好对她客客气气保持距离。此外,因为她的性格和身份的影响,她在待人处世中显得更加谨小慎微,处处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一有事情就往后躲,显得有点胆小自私。

李纨一个最明显的世俗化的缺点就是贪财。虽然她身处贾府且贾家待她甚厚,但她心中究竟有几分是真正为贾家着想的,的确可疑。我想在她心中可能只有她的一家三口,别人的“废与兴” 她是没有兴趣去关心的。曾有人说宝钗若守寡,就是另一个李纨。这实在也是低估了曹公的创造力。此二者虽然都是尚德不尚才的,但出身富家的宝钗却是仗义疏财助人为乐。而李纨最仗义的时候也就是替平儿责备过凤姐一次。虽然她也小有资财,却从未见她帮助过别人。举其为诗社筹款一例来说:

 

凤姐儿笑道

:“你们别哄我,我猜着了,那里是请我作监社御史!分明是叫我作个进钱的铜商。你们弄什么社,必是要轮流作东道的。你们的月钱不够花了,想出这个法子来拗了我去,好和我要钱。可是这个主意?”一席话说的众人都笑起来了。李纨笑道:“真真你是个水晶心肝玻璃人。”凤姐儿笑道:“亏你是个大嫂子呢!把姑娘们原交给你带着念书学规矩针线的,他们不好,你要劝。这会子他们起诗社,能用几个钱,你就不管了?老太太,太太罢了,原是老封君。你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银子。老太太,太太还说你寡妇失业的,可怜不够用,又有个小子,足的又添了十两,和老太太,太太平等。又给你园子地,各人取租子。年终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儿。你娘儿们,主子奴才共总没十个人,吃的穿的仍旧是官中的。一年通共算起来,也有四五百银子。这会子你就每年拿出一二百两银子来陪他们顽顽,能几年的限?他们各人出了阁,难道还要你赔不成?这会子你怕花钱,调唆他们来闹我,我乐得去吃一个河枯海干,我还通不知道呢!”

李纨笑道:“你们听听,我说了一句,他就疯了,说了两车的无赖泥腿市俗专会打细算盘分斤拨两的话出来。这东西亏他托生在诗书大宦名门之家做小姐,出了嫁又是这样,他还是这么着,若是生在贫寒小户人家,作个小子,还不知怎么下作贫嘴恶舌的呢!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昨儿还打平儿呢,亏你伸的出手来!那黄汤难道灌丧了狗肚子里去了? 气的我只要给平儿打报不平儿。忖夺了半日,好容易‘狗长尾巴尖儿’的好日子,又怕老太太心里不受用,因此没来,究竟气还未平。你今儿又招我来了。给平儿拾鞋也不要,你们两个只该换一个过子才是。”说的众人都笑了。凤姐儿忙笑道:“竟不是为诗为画来找我,这脸子竟是为平儿来报仇的。竟不承望平儿有你这一位仗腰子的人。早知道,便有鬼拉着我的手打他,我也不打了。平姑娘,过来!我当着大奶奶姑娘们替你赔个不是,担待我酒后无德罢。”说着,众人又都笑起来了。李纨笑问平儿道:“如何? 我说必定要给你争争气才罢。”……

李纨笑道:“这些事我都不管,你只把我的事完了我好歇着去,省得这些姑娘小姐闹我。”凤姐儿忙笑道:“好嫂子,赏我一点空儿。你是最疼我的,怎么今儿为平儿就不疼我了?往常你还劝我说,事情虽多,也该保养身子,捡点着偷空儿歇歇,你今儿反倒逼我的命了。况且误了别人的年下衣裳无碍,他姊妹们的若误了,却是你的责任,老太太岂不怪你不管闲事,这一句现成的话也不说?我宁可自己落不是,岂敢带累你呢。”李纨笑道:“你们听听,说的好不好?把他会说话的!我且问你,这诗社你到底管不管?”凤姐儿笑道:“这是什么话,我不入社花几个钱,不成了大观园的反叛了,还想在这里吃饭不成?明儿一早就到任,下马拜了印,先放下五十两银子给你们慢慢作会社东道。过后几天,我又不作诗作文,只不过是个俗人罢了。‘监察’也罢,不‘监察’也罢,有了钱了,你们还撵出我来!”说的众人又都笑起来。

凤姐建议李纨自己出钱之言虽以玩笑口吻说出,其实是颇有道理的。首先,李纨的收入极高,而生活又极简朴,她掏点钱出来办社其实并不困难。其次,办诗社其实耗费不了几个钱。象菊花社吃螃蟹那次也是宝钗和湘云借机宴请整个贾府,才形成了那么大的规模。普通的诗社聚会,比如林妹妹主持柳絮社那次,只要在自己房里备好文房四宝加上几样茶点就行了。若再奢侈点,象芦雪庵那次,也就是一顿酒饭(五,六两银子)的事,鹿肉还是贾母给的,可李纨还是要求钗黛等人每人出一两银子的分子钱给她送来(凤姐赞助的银子呢?)。以李纨的经济实力,这点事实在不算什么。但她还是要凤姐赞助,最后那五十两银子还不是由她这个社长保管。可后来究竟用了几成呢?剩下多少呢?剩下的怎么处理呢?就难见下文了。凤姐当然明白珠大嫂这点小算盘,有理有据的三言两语就说得李纨无言以对,只好笑骂她是“无赖泥腿市俗专会打细算盘分斤拨两” ,然后又把话题转移到她错打平儿的事情上,还让她给平儿道歉。李纨这样做有几分是真的打抱不平,几分是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呢?凤姐取笑李纨的言语中也隐约有些妒意,相比之下,李纨生活比凤姐轻松富裕,又有儿子作靠山保全将来的地位,虽不善言辞却比能言善辩的凤姐更令婆婆尊重偏心,唯一的缺憾是爱情,但凤姐的爱情也是日渐幻灭并不比李纨强多少,这会儿李纨却还要向持家艰难的她要钱,她的心中难免有些不平。不过凤姐也是个见好就收的人,取笑之后也还是出了钱。李纨、凤姐还有邢夫人和各种下层老婆子们都是年纪越大越把钱看得真的人,可能是生活压力所迫,也可能是在经历了幻灭的男女之情后变得更加现实了吧?珍珠要变成鱼眼也是有客观原因的。

李纨生活简朴,也不好享乐。其实以她的身份地位,就算不打扮,要是讲究一下吃的用的,学着摆摆妙玉品茶的谱,也不会有人非议她。但她就是喜欢过简朴的日子,攒钱多半是为了儿子,也为了自己的“莫受老来贫” 。虽然她才干不高,但对于经济算账是非常上心的。探春理家时,叹息蘅芜苑和怡红院没有值钱的产品。李纨马上指出:“蘅芜苑更利害。如今香料铺并大市大庙卖的各处香料香草儿,都不是这些东西!算起来比别的利息更大。怡红院别说别的,单只说春夏天一季玫瑰花,共下多少花;还有一带篱笆上蔷薇、月季、宝相、金银藤:单这没要紧的草花,干了卖到茶叶铺药铺去,也值几个钱。”——这一番话如果不是平时留心算账已久是断断说不出的,比起凤姐那番“无赖泥腿市俗专会打细算盘分斤拨两的话”来也是毫不逊色。要知道李纨平时并不管家,为人也是保持“菩萨大奶奶”的形象,这番话确实暴露了她老梅一样清高孤寒形象的另一面。

她是一个极聪明的人,虽不管家,但冷眼旁观也可感觉到贾家大厦将倾,她不能不防到将来的困境。婆婆和太婆婆虽疼自己,但她们一死,自己就寡妇幼子没了靠山。别人(包括凤姐等人)都在尽力运用现有的权势捞钱,她又没有权势和能力,娘家也没人能指望,不能开源就只好节流,只有自己平时节省,尽量多攒点钱预备将来儿子的读书和成家花销以及自己的养老费用。但是判词中还说到她为了“莫受老来贫” 而没能给儿孙积阴骘的事,也许她后来还为了钱而做出了某种不道德的事情,也算是尚德不尚才的她的另一种“晚节不保”吧?最后她还是因为这事而遭到了报应。凤姐作恶多端,却因偶然帮助了刘姥姥而使自己的女儿逢凶化吉。李纨一生行为象个“菩萨” ,却因为一时贪财种下孽因,恶报应在了独生子身上。

多数人相信李纨是儿子中举后没来得及享福就一命呜呼了。我倒觉得如果这样的话她就算不得是个悲剧人物了。因为她本来也不是爱享受的人,她活着只是为了抚养儿子,如果任务一完成就去和珠哥哥地下团聚,也算是求仁得仁了。而且判词中“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 既不象诰命夫人的打扮也不象状元文臣的打扮,何况刚中了进士就可以“爵禄高登” 也不合逻辑。我看过另一种关于她的结局,更令人震撼。贾家败落后,子弟株连获罪,失去了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于是幼好骑射的贾兰弃文学武,此时正有战事,他参军立功,迅速晋升为“头戴簪缨胸悬金印” 的大将军,而且战争期间升迁很快,皇帝赦免了他已故祖父的罪过,还让他“爵禄高登” (“到头谁似一盆兰”) ,李纨也成了诰命夫人,却在得到凤冠霞帔的当天听到了儿子战死沙场的消息(“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她守了一辈子,到头来终究是一场空。青年丧夫晚年失子,岂不比功成身死更令其痛彻心肺?只有儿子的死才会使她古井无波的心感到真正的创痛。

李纨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她是个爱情的殉葬者,是个制度的牺牲品,也是个慈爱的母亲、端庄的嫂子和自私的寡妇。总体说来,也是个令人怜惜的好女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她也是个与命运抗争的人,只是方式与众不同罢了。她很坚强,一生都安然承受了命运对她的惩罚,然而最终躲不过命运的最后一击。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有幽情探李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