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教都教不会,孩子怎么了?”做一个不给孩子找事的父母

前言

“2+3=5,那3+2呢?”孩子睁着无辜的大眼睛看着你。

“等于5,等于5,都告诉你几遍了,你怎么还是学不会?”

你气得用手指直接点孩子的头,瞬间怀疑自己家孩子是不是天生就是很笨,不然怎么就是学不会呢?

这是不是也是你内心的疑惑?很多家长都说平时母慈子孝,一到作业鸡飞狗跳。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怎么感觉就是教不会呢?

书籍介绍

最近看到一本书,书名《儿童自然法则》,作者塞利纳,她曾是法国公立幼儿园的一名老师。她坚定地主张推行基于认知神经科学基础上的教育法。2011 年,阿尔瓦雷斯在法国热讷维耶镇的一所幼儿园开始她的教学实验。《儿童自然法则》就是作者经过实践检验,进而将成功经验付诸文字的一本书。

《儿童自然法则》

初看这本书,大家可能觉得有点失望,这本书是讲幼儿园阶段的实验结果,我们的孩子都小学了,幼儿阶段需要做的事情已经错过了,这些对我们还有什么用呢?

第二点是这本书讲的是幼儿园,也就是教育工作者通过教学的改变,对孩子产生的深切影响。而我们普通的家长又不能改变学校。是的,学校我们无法改变,孩子的教育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这本书会从社会教育的角度给到我们很多家庭教育的启发。

这本书非常地通俗易懂,从大脑得可塑性到日常得教学辅助,如何培养孩子智力发展得核心基础能力,以及最终教育得落脚点为爱。

什么是儿童自然法则?

这本书对我们内心的疑惑有什么启发呢?

我们一起来看书的封面上的一句话:

我们的首要任务,不是"做什么",不是发明"新方法",而是不要侵扰孩子的生活,尊重孩子的天性和内心想法。只有了解了孩子,我们才不会视图走捷径,明白欲速而不达。

什么是儿童自然法则?我们先一起讨论一下什么是自然法则。听到这四个字时,你的脑海中会迸发出什么?

是不是春天柳条抽芽,夏天知了在树上叫,秋天树叶黄了,冬天雪花纷飞。这是四季轮回的自然法则;

当我们种植作物时,春天播种,秋天收获。如果我们春天不播种或者晚播种,会怎么样?白忙一场,最终颗粒无收。这是自然界永恒存在的规律,我们是否可以违背?是的,不可以违背。

那在自然法则前面加上儿童,该如何理解?儿童成长过程中的自然规律,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天性,既然是自然规律,我们可以不遵守吗?不可以,我们只能顺应自然规律才能发展得更好。

我们每一位家长在养育孩子的时候遇到或多或少的困难,如果我们知道这一时期的孩子的规律,也就是自然法则,可以更好地处理。这是知道儿童自然法则对我们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每每好奇,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到家就可以自己安排作业,每天开开心心的,自己家的娃三催四请地,每天写作业就是一场鸡飞狗跳,问题出在哪里?难道是我们遗传基因不好导致的?

我们一起来看一个遗传学的经典案例,大家知道蜂王是怎么产生的吗?

同样是蜂王产下的后代,为什么大部分成为了忙忙碌碌的工蜂,而唯有一只成为蜂王?

无论是工蜂还是蜂王,刚开始出生没有差异,差异产生在第三天,是喂的新鲜的蜂王浆还是没有,早早断浆的会称为工蜂。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我们的孩子也是同样,与遗传无关,而只与后天的环境有关。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儿童自然法则,孩子不是生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而是通过后续的环境一步一步改变的。

那孩子在后续的环境中是如何受到影响的呢?

我们来对比一下刚出生的动物和婴儿的区别。

大脑可塑性

刚出生的小动物,基本是动物妈妈将毛发舔干净,不一会,小动物颤颤巍巍地走起来了,再过一小会,就可以正常地跑动了。

再反观婴儿,刚出生时真的太脆弱了,会哭就已经是幸存者了。

从体能上来看,动物绝对秒杀人类,婴儿是通过将近一年的摸爬才学会了走路。动物刚出生时的大脑与成年时的大脑区别不大,而婴儿刚出生时构建了基本的脉络,通过与外界的接触形成更多的神经脉络,甚至1秒可以多达700-1000次。家长陪伴孩子从而参与孩子的大脑构建。这就是我们陪伴孩子成长的意义所在。

家长们可能觉得无奈,哪一个家长不想母慈子笑,可是一到作业就鸡飞狗跳,难道只能让孩子放飞自我?我们来看看孩子是如何学习的?

儿童习得的自然法则

当经神经学的研究发展,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到人类自幼就开始学习,而且可以处理非常复杂的信息。儿童借助重复体验和可塑性智能不断积累和处理大量信息,从中推断出事物的规律。这种能力帮助儿童的潜意识“预测事物发展--不论是人际关系、语言或者是物理现象--的可能性”。

拆页中的这种学习方式被称为习得,也是被众多儿童研究学家认为是儿童的学习天性,儿童通过习得来感知世界,来发展自己的能力。

学习=学+习,我们通常的理解是学完知识,再练习巩固,称之为学习。

习得,大家对这个词是不是很熟悉?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是我们最有机会接触习得这个词的领域。

孩子们采用的学习方式为习得,大人的学习方式为学得,当然我们现在学校接受的语数英的学习也是学得。

我们一起来来通过不同的案例对比来体验这两种学习方式的不同,我们以虚拟的人物明明,三岁的明明和进入学校的6岁的明明来做对比

案例1:3岁的时候,明明的妈妈拿着苹果说:宝贝,我们来吃苹果吧。我们可爱的明明就记住了奥,原来这个红红的,圆圆的就是苹果,吃起来甜甜的,下次我也要吃。

6岁上学的明明被英语老师教导英文单词:apple。同学们,跟我念:a-a-apple,大家回去将这个单词抄写5遍,记住这个单词啊。

从这个案例对比中,我们看到,习得是不是潜意识的,下意识的,而学得是刻意的。

案例2:3岁的明明,左手拿了一个苹果,右手也拿了两个苹果,原来我左手和右手的苹果放一起就是2个啊。

6岁的明明被数学老师教导1+1=2,1+2=3,记住啊。

习得是基于孩子可理解得输入,而学得是掌握规则并输出。

案例3:3岁的明明,跟妈妈说:水水水。妈妈就立马会意,孩子渴了,要喝水。6岁:我渴了,我要喝水。

习得基本就是拿来就用,不管语法对不对,而学得会在习得的基础上更多地考虑语法结构等。

最终学得的是知识,而习得的是能力。

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举得这些例子,关于习得的都是生活中的例子,为了便于区分,学得刻意用的是学校的例子。不是说生活中没有学得,也不是说学校没有习得,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分类。

通过这么多案例对比习得 vs 学得,如果想遵循孩子的天性,运用孩子的天生就会的学习方式,我们家长需要做什么?

第一步:带着孩子体验生活,体验世界。

体验过程中,孩子是生来就会吗?肯定不是。所以这就引出了习得的第二步:给与孩子指导

第三步:不侵扰孩子,不给孩子制造紧张,允许孩子犯错

我一步一步来讲解一下每一步:

带着孩子体验生活,体验世界。为什么这个很重要呢?如果我说一个词语大学纷飞,我们家长的脑海中是不是联系出了那个画面,雪花在空中飞舞,最终飘荡落到地面。但是这个词语对孩子来说,只是一个词语:我妈妈说冬天下午的时候,雪花纷纷从天上飘落,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引文孩子们没有见过,我们如何能指望孩子们能体验中大学纷飞的场景呢?

第二步是给予孩子指导。体验式学习的前提是可理解的输入,目前的水平为i,那么体验的难度为i+1比较适合。比如遇到情绪问题,孩子刚开始遇到时,束手无策,不知道应对,我们大人就可以指导孩子去了解情绪,以及如何去处理。

第三步:不侵扰孩子,不给孩子制造紧张感,允许孩子犯错。

这里我讲几个案例,让大家感受一下:

第一个经历是我家老大5岁开始学做蛋炒饭,我们大人搅鸡蛋是拿两根筷子快速的搅,他拿一根筷子,而且碗很小,鸡蛋很满,我当时差点脱口而出:你搅慢点,不然鸡蛋就洒出来了,不行就妈妈给你搅吧。

实则他很小心翼翼地慢慢地搅鸡蛋,从此实现了蛋炒饭自由。这就是不侵扰孩子,让孩子去尝试。

不给孩子制造紧张,这个紧张我不知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感受出来孩子的紧张。比如,我跟孩子规定玩IPAD的时间,然后我每次回来他们都会很紧张,时刻听着走路的声音,在我进门的那一刻瞬间关掉IPAD,证明自己没玩IPAD。这是我们家长自己给孩子制造的紧张,没有必要。

允许孩子犯错,犯错是孩子体验生活最重要的方式。没穿反过几双鞋,怎么能体验到鞋穿反了不舒服;没吃过几顿难吃的饭,怎么知道学校的饭好吃;没犯过几次错,怎么知道犯错是有代价的。

第三步总结下来就是不做找事的父母。

结语

养育孩子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前段时间我家孩子因为沙漠的漠写了半个小时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我也在同步实践学习到的方法,邀请你一起来实践。

《沙漠的漠到底怎么写?》

成为父母就是一个修炼的过程,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你的经历,我们一起成为更好的父母。

你可能感兴趣的:(“怎么教都教不会,孩子怎么了?”做一个不给孩子找事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