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流传最广的投资谬论 · 资产篇

文:屠夫1868

欢迎关注:基业长红

转载需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 我必须规划资产配置,

这样即便判断失误,自己也能安然无恙。 ”

 —— 瑞·达利欧


这是屠夫的第 267 篇原创,全文 3500 字

阅读时间 9 分钟,读完别忘了【点赞】哦


上篇:十大流传最广的投资谬论 · 择时篇



金钱永不眠,屠夫问候各位早安。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流言。

股票市场是一个跨越国界、跨越种族、跨越阶层的大江湖,自然也免不了各种流言。

在「股市长线法宝系列」中,屠夫曾分2期介绍股市里的那些小迷信,包括“1月效应”、“9月效应”、“崩盘总在9月后”等,但这只是江湖流言中的冰山一角。

如果说上次那些迷信好歹还有点数据支撑,那么更多的流言更像是空穴来风,甚至是和历史事实相反的投资谬论

本·卡尔森是“投资常识”创办人兼雅虎财经撰稿人,他在《投资者的心灵修炼》中归纳了一些广为流传的投资谬论,通过翔实的数据、严谨的逻辑逐一击破。

上周屠夫为大家带来了「择时篇」,这周来看看“资产”方面的谬论。



01  谬论6:股票的投资风险高过债券


如果同时谈到“股票”和“债券”,最广为流传的谎言和误解莫过于“股票风险高于债券”。

按照传统习惯,以标准差作为风险衡量的话,实质上债券的风险一点也不比股票低。


本·卡尔森引用了西格尔教授在《股市长线法宝》里的相关数据:

从1928年起,考察每30年的年化收益率,

股票收益的标准差为1.4%,债券是2.7%。

这意味着,以30年为时间窗口的情况下,

债券的年化收益波动 (风险),大于股票。


为什么我们总觉得“债券比股票稳”呢?

因为时间窗口较短的情况下,股票收益的波动确实要大得多。

可是一旦把观察区间放大,股票的「躺赢」优势就会非常明显:


1871~2012年股市跑赢债券的年份占比

资料来源:Stocks for the Long Run. (《股市长线法宝》)


既然提到「投资风险」的认知,顺便列一下涉及投资大神们风险观的历史文章,大家不妨重温:

【杰里米·西格尔】股债百年战争:210年风险收益全方位对比

【霍华德·马克斯】投资就像开飞机:风险的理解、识别和控制

【约翰·博格】投资4维度:除了收益和风险,你可能忽略了……

【伯顿·马尔基尔】漫步于风险之间:马尔基尔谈风险

【查尔斯·埃利斯】投资者要避免的7个错误

以屠夫个人实践来看,霍华德·马克斯的风险观最具实战意义。


02  谬论7:股票和债券走势总是相反


这是一个价值50万粉丝的谬论,因为连雪球这个级别的大V都会弄错。

在《股票和债券是负相关、弱相关还是不相关?》里,屠夫提醒过:

「负相关」是指两者反向变化,

「不相关」是指两者没相关性。


连很多美国投资者也有这种误解 ——

股票表现好时,债券就应该表现糟糕,反之亦然。

这背后可能还有另一层逻辑:有限的资金在同一时期会涌向表现相对好的资产,所以会产生“跷跷板效应”。

然而,这不是事实。


以美国市场作为例子,一路回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全部年份中,近60%的时期内,标普500和10年期国债在同一年中都取得了正收益。


在同一年股票和债券都取得正收益

资料来源:本·卡尔森,《投资者的心灵修炼


大家千万别以为,上述数据说明“股票和债券正相关”。

股票和债券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很长的时间窗口里,这两种资产的相关性接近于零

以通俗的话说:两者的价格走势,既没有正相关,也没有负相关。


虽然这两类资产很多时候同时表现良好,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彼此步调一致

—— 随着时间推移,两者关系还会不断改变。

比如下面的这张图,展示了股票和债券的「3年滚动相关系数」,也就是以每1个『3年』为时间窗口,计算两者的相关系数:

股票和债券的3年滚动相关系数

资料来源:本·卡尔森,《投资者的心灵修炼


找出规律了吗?

找不到规律,才是对的。

以3年为时间窗口的话,有时股票和债券同时上涨或下跌 (相关系数为正),有时却又相反 (相关系数为负),大多数时候它们的走势缺乏可识别的模式。

所以,股票和债券在长期「没有相关关系」 (或者“不相关”),在短期则有可能正相关、有可能负相关、也可能无关。



03  谬论8:特殊工具才可以对冲风险


市场崩盘时,我要怎样保护自己?

金融危机后,越来越多投资者开始考虑「风险对冲」的问题。

和往常一样,华尔街非常乐意提供各种复杂策略来“满足”大家,包括熊市基金、双重/三重杠杆反向ETF、市场中性基金、多头/空头基金……

(屠夫注:全都没听说过,估计是美国市场独有)


可是,我们真的需要那些复杂难懂、甚至连基金公司自己都解释不清楚的“对冲工具”吗?

不需要,债券足矣。

因为 ——

在股市下跌的24个年份当中,

足足有21年,债券是上涨的。


股市下跌时的债券年收益率(%)

资料来源:Aswath Damodaran.


上表展示了1928年以来标普500指数下跌的24个年份,基本上每4年就会有1年下跌,平均跌幅约为14%。

而在这些年份里,债券大部分时候上涨 (24年里的21年,也就是7/8)。


或许有人会问:说好的「价格走势不相关」呢?

确实是不相关,因为:

股票上涨时债券上涨的概率不小 (上一节)

股票下跌时债券上涨的概率也高 (这一节)


虽然上涨的幅度不大,但是“不会跟着股票下跌”这件事,让债券可以作为股票风险的良好对冲工具。

实际上,在股市崩溃期间,债券以两种方式支撑着你的投资组合:灭火器和镇静剂。

作为「灭火器」,债券在股市崩溃时为我们提供了“买入带血筹码”的现金支持,充分抓住股价超跌的机会

作为「镇静剂」,债券在投资组合中发挥出稳定情绪作用,防止我们因为权益资产配置太高做出错误的决定

最实在的例子莫过于屠夫的「半天候资产配置策略」,这个组合在过去一年多的大风大浪中如履平地,有赖于45%的债券类基金。

(屠夫注:半天候的配置比例逻辑,可参考《配置篇2020》)



04  谬论9:大宗商品最适合长期投资


A股不时出现“煤飞色舞”行情 (煤炭和有色金属板块上涨),这两者都是典型的大宗商品

更典型的大宗商品要数黄金、白银和原油 ——

近期接连迎来“黄金价格再次突破2000”和“巴菲特破例投资黄金股”,令越来越多人关注大宗商品的投资价值。


事实上,在2001~2007年期间出现了大宗商品超级周期。

这一时期里,美国市场的稀有金属股票上涨幅度达到了惊人的615%,分散化配置大宗商品的投资组合也实现了市值翻倍 (还有余),大量资金涌入以大宗商品为基础资产的基金。

回想起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市场,大宗商品也因为极端通货膨胀而获利颇丰。

于是,大宗商品成了当时许多人眼中的「神级投资品」。


可随后而来的金融危机和持续低利率 (量化宽松),令这些大宗商品的投资者们举步维艰。

先锋贵金属基金仅在2008年就下跌了56%。在2009年和2010年反弹后,到2014年又下跌了63%。

这些投资于贵金属股票 (行业相关公司) 的基金,让投资者们吃尽苦头。


或许这只是周期问题,长期表现又如何呢?

先锋贵金属基金自1985年成立以来,年均收益率约为5.6%

—— 只有为同期标普500指数的年收益率的一半

更糟糕的是,投资者需要忍受翻倍的波动率。


或许这只是股票问题,直接投资实物怎么样?

它们的表现比贵金属股票更糟糕:1991~2014年,分散化的商品指数的表现仅略超过短期国债,却承担了更高的风险。


那么,黄金的表现又如何呢?

读过《股市长线法宝》的同学,对下面这张图应该很熟悉:



近期价格不断走高的黄金,实在算不上“适合长期投资”。

至于年初暴跌,至今仍套牢许多人的原油就更不用说了。

大宗商品没有「投资价值」,只具备「投机价值」,这是由它们的属性决定的。

完整的逻辑阐述,可以参考《投资还是投机?详解股/债/房/金/油的收益来源》一文,这里不再赘述。



05  谬论10:投资股市相当于赌场赌博


2007~2009年美股崩盘后,很多人觉得“股市被操纵”、“股市像赌场”、“还不如买彩票”。

卡尔森的回应是:

控制着我们的,

是自己的情绪,

而不是市场。


是人的行为共同形成了股市的变化。有时候,人会在相同时间段共同作出不理性的决定。

熊市和牛市里的情绪无非那几样:紧张、兴奋、恐惧、高兴、迷茫、困惑、失措、沮丧、愤怒、嫉妒、快乐……

当然,还有贪婪和恐惧


多数投资书籍会展示下面这张图,来证明股票投资在长期会有多成功:


1900~2014年的标普500指数走势

来源:本·卡尔森,《投资者的心灵修炼》


殊不知,下面这张图才是重点:标普500指数股息分红的历史情况。

1900~2014年标普指数成分股的分红情况

来源:本·卡尔森,《投资者的心灵修炼》


就像上图所展示的那样,股息分红很少像股市一样大起大落:

1929年9月至1932年6月,经通胀调整后的标普500下跌了81%,但是这期间经通胀调整后的分红仅减少11%;

1973年1月至1974年12月,标普500下跌了54%,而实际分红只下降6%。


为什么要强调股息分红呢?

一方面,股息分红是典型的「投资收益」 (详见《投资还是投机?》);

另一方面,股息分红是实实在在落到口袋里、可供投资者支配的资金

—— 支付现金造不了假,而且哪家赌场会分红派息呀?



以上是十大谬论中有关“资产”的内容,建议也重温一下「择时篇」,希望这个系列为大家带来“识破谬论”的智慧。

敬请期待更多精彩内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十大流传最广的投资谬论 · 资产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