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

四月十七。多云。

晚,《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第八堂课,与诸道友共同学习。

(原文)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合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陷脉为瘘,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译文)阳气在人体里,它的精气可以养神,它的柔性可以养筋。如果汗孔开合失常,寒邪就会乘机侵袭人体,就要生大偻病。如果寒邪陷入脉络中,会形成瘘疮;如果驻留在肉与皮肤之间,就会从腧(shu)穴侵入到五脏,损伤神志,导致出现惊恐、畏惧等症状。因为寒气滞留,营气运行不畅,阻逆在肌肉之间,就会引发痈肿。出汗不止时,形体虚弱,阳气损耗,如果这时风寒之邪内侵,腧穴关闭,就会出现风疟之病。

前面说了很多由于阳气不足形成的病变,这一节开始总结阳气的好。

阳气的作用之一是养神。“精”即精粹、精华。阳气精粹,才可以养我们的神明。阳气的第二个特点是要“柔”,阳气容易“刚”,比如夏天的太阳就太刚,人就厌之、怕之;冬天的太阳就暖、柔,让人亲之、爱之。“柔则养筋”,阳气柔和,就可以滋养筋脉。肌肉强大有力就是“筋。筋连缀四肢百骸。手指灵活不灵活,腰身灵活不灵活,都要看“筋”柔不柔韧。而筋如果想柔韧,就得靠血来濡润。筋之所以不灵活、僵硬,第一是血不足,第二是没有辛散濡润的力量。所以,只要血足兼辛散,筋的弹性就有了。

“开合不得”,是指皮肤腠理汗孔开合失常,寒气趁机侵入身体,不得外散,就慢慢形成“大偻”病。大偻病,就是腰背弯下去以后直不起来。凡是大偻病,都属于督脉病。很多男人到了一定岁数时就会得此病。年轻人如果得了,就叫“强直性脊柱炎”;老人得,就叫“大偻病”。督脉,主一身之阳气,颈椎僵硬、后背僵硬、后背疼痛、腰部僵硬、腰椎间盘突出等,统统跟阳气大伤有关。要想不得这一系列的病,先要阳气足。要使阳气足,首先是别损伤阳气。寒凉损阳。外寒为风湿,内寒为寒凉药物和精神郁闷。生气憋阳,所以还要少生气。其次是血要足。久视伤血,天天捧着手机电脑不放,就伤血。而且肝主筋,肝病了,血不濡筋。总之,养骨的秘密在于养血,养血的秘密在于养肝,养肝的秘密在于睡眠好、吃得好和心情好,所以养生不过就是睡觉、吃饭、快乐罢了,就是做“三好学生”。

“陷脉为瘘”,指的是卫气内陷,肌肤腠理得不到营养,就会腐败,越来越深的话,就导致经脉穿漏,脓血常流,这就叫“瘘”。所有的炎症,其实都是阴阳俱虚。

“陷脉为瘘,留连肉腠,俞气化薄”。阳气内陷为瘘症后,如果邪气浸润肌肤腠理之间,就会从腧穴进入体内而内迫脏腑。

这段话写得很有意思,说人刚开始得病,只是身体问题,但慢慢地,从身体的病就会转成精神问题的病。所以下一句说“传为善畏,及为惊骇”。“善畏”就是特别容易害怕,阴气虚了以后人就会容易善恐,更进一步就是“惊骇”。肾主恐,肾精不足人就善恐。肝主惊,肝精不足,人就惊恐。总是惊恐的人,在脸上会出现青色或黑色。比如山根青,就是两眼之间的鼻梁上有青筋,有人两眼入两鬓处也有青筋,都是受过惊吓。眼睛四周若是青色的,其实就是肝病。尤其是小孩,经常会看到山根是青的,有青筋,这是在妈妈肚子里受到过惊吓。比如怀孕的时候,母亲脚下踏空了,胎儿就有可能吓到。中国古代的胎教特别严谨,要给母亲一个极端安全、安静的环境。所以胎教不是拿着音乐使劲给孩子听,这样反而可能会使孩子先天性失聪。要安全、要安静、要愉快,这才是最重要的。

“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营血不能循着常道而阻逆腠理,这样就会生出痈肿。比如说卫气虚(阳气虚),身体就会怕冷,营血瘀在里面就会生出热,就表现为红肿热痛。表虚,内热,皮肤腠理就会缺失营养,于是就会出现皮肤病症:先是痈肿,营血跟不上,继而溃烂,就成痈疽。

“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肺神为魄”,肺又主皮毛,汗从毛孔出,所以汗又称“魄汗”。皮肤是我们身体里很神妙的一个存在,而且它覆盖了我们全身,也算是最大的一个呼吸系统。我们平常关注的呼吸系统是口鼻呼吸,不太关注皮肤呼吸。但我们的身体也是要舒服、舒畅的,如果体表被憋了,人会通过发热来自救,表一虚,一受寒,浑身表皮就会觉得僵硬,头和脖子也僵硬,而且全身也会酸痛。这时人体若想自保,就要通过发热把寒邪拱出去。

天热出汗属于自保,但如果阴邪在内相争,外有卫气不固,这时出的汗就不正常,就叫魄汗。如果睡着的时候出汗,就属于阳不入阴,阴不入于阳,就叫“寝汗”,也是不正常。有长期盗汗史的人,要抓紧时间看病,否则身体会得大病。有的妇女说她老公床单全是黄汗,这是严重的盗汗。黄汗就是脾出了问题,最起码是糖尿病。

“魄汗未尽”,是说“魄汗”这种不正常的汗总出个没完的话,“形弱而气烁”,人的身形就会变弱,并且正气也销烁了。“俞穴以闭”,是说这时候人体腧穴就发挥不了作用,玄府一关闭,这时就得一个新病,叫“风疟”。所谓风疟,就是夏天身体没有得到宣泄,秋天才发作的皮肤病,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过敏、湿疹,皮肤怕风、怕冷、又怕热等症状。如果是初犯,桂枝汤或小柴胡汤都管用,但如果血虚严重,特别痒,就要找医生把脉判定怎样治疗。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