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言风语973:春晚小品《还不还》——你不是人家的儿子,人家也不是你的爹娘,凭什么帮你?

锋言风语973:春晚小品《还不还》——你不是人家的儿子,人家也不是你的爹娘,凭什么帮你?

    2022年春晚的小品《还不还》,讲述了过年了,老同学找沈腾要账的事,沈腾有钱不还钱,装病,各种借口;特别是卖惨输液袋子上挂的醋和喝暖气水,为了逃避还钱,把套路表演得极致;对于自己的同学和堂弟,一个结婚需要彩礼钱才来要账,一个需要钱三岁孩子上学,沈腾教给的招数竟然是打的欠条、带孩子去打工,一点没有同情心——孩子三岁竟然去打工。

图片

图片

    不仅仅不还钱,还在背后说人家傻,把常远和艾伦说成缺心眼和傻乎,钱没要回来,还得往里面搭钱。

    这个小品反应了现实生活中人,就如网络上说得“借钱情深义重,还钱恩断义绝”。就如沈腾自己:我凭本事借的钱,为什么要还?能够借到钱,能够借给你钱的,都是最信任你的人。

图片

图片

      借钱给你的人,一定是特别注重感情的人,他们把你们关系看得比钱重要,请珍惜愿意借钱给你的朋友。钱不是衡量感情的,那些不借给你的人,或许也有自己的难处,我们也要理解。不要用借不借钱去衡量朋友之间的关系。

    谈钱伤感情,借钱不还连感情也没有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物质化不行,君子之交淡如水,不仅仅亲戚之间、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皆是如此。

    我想起了那个升米恩斗米仇的故事:

图片

    从前,有两户邻居,一穷一富。两家平时关系不错。这一年,年景非常不好,田地里颗粒无收。穷人家断了粮,眼看一家人就要饿死了。这时候,富人从存粮中拿出一升米送给了他。

      穷人非常感激,这一升米帮助他们渡过了难关,这是救命之恩呀。

    后来,穷人又一合计,难关是渡过了,但明年种田的种子还没有着落,于是又找富人帮忙。富人非常慷慨,说:你就拿一斗米去吧。

      穷人千恩万谢地拿了米回家。正赶上兄弟来串门,看到米就说:这点米,只够吃饭的,哪里够做种子的?这富人真小气。

    穷人一听,也恍然大悟,跟着附和说:他们家这么富有,应该多给我些粮食和钱,才给这么点,这个富人真坏。

    话传到了富人耳中,他非常生气。自此两家结下了怨仇,再也不来往了。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助人要适度,救人急难,收获了感激,利人利己。无度的施人以钱财,则助长了对方的懒惰与贪婪,最终必然收获怨恨,是损人害己。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非常之多,绝不在少数。记得网络上曾流行过这样一个段子:

    “我给你一颗糖,你看到我给别人两颗,你就对我有看法了,但你不知道他也曾给我两颗糖,而你什么都没给过我。”

      还有一个笑话:一人一贯行善,每月固定给一乞丐钱,两年过去了,乞丐发现钱越来越少,乞丐疑惑,问何以故?人告诉他:成家了,开支日增,手头拮据,是以施舍减少。乞丐竟大骂:你TM怎么拿原本该给我的钱养老婆?!

    生活里常有这样的事,当你好心帮人的时候,第一次帮他时,他会对你心存感激;第二次,他的感恩心理就会淡化;很多次以后,他还会理直气壮的以为这是你应该。

      在单位里也是如此,一些学校领导对于一些身体不好、年龄稍大一点老师进行照顾,在人员富裕的情况安排一些后勤轻松岗位或者少带几节课。在学校人员紧张时、或者有老师生病、出差学习时,再安排这些老师代课,简直难上加难,变成了得罪人了。

      偶尔一次生病小照顾,会获得感激。而长时间的照顾变成应该的,这就是“升米恩,斗米仇”。

    小品中同学和堂弟借钱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要回自己的钱应当应分,不要把别人的好当作理所当然。你不是人家的儿子,人家也不是你的爹娘,凭什么帮你?

你可能感兴趣的:(锋言风语973:春晚小品《还不还》——你不是人家的儿子,人家也不是你的爹娘,凭什么帮你?)